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手机短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新方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图书馆开展手机短信服务的优势、实现方式和内容,并指出手机短信服务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参考文献4.图1.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手机短信的特征及图书馆利用手机短信服务的优势介绍,分析了手机短信服务功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指出图书馆开展手机短信服务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发生了重大转型,由读者扩大为范围更广泛的社会用户群体,这一转型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强化图书馆的竞争意识、培养图书馆的效益观念。按照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知识信息需求,图书馆用户大致可归纳为几大类型,即学习型用户、研究型用户、咨询型用户、休闲型用户,并且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认为做好用户服务工作,现代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服务应该遵循人性化原则、开放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效益化原则。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服务是图书馆拓展服务内容的新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机短信服务是图书馆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服务领域。手机短信服务系统提供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把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了读者的身边,为图书馆实现巨大的社会效益。介绍了手机短信服务的优势、图书馆开展手机短信服务的范围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复合图书馆及其用户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韬  赵爱平 《晋图学刊》2007,(4):29-30,49
本文阐述了复合图书馆的定义、复合图书馆用户服务的变化,并探讨了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构建基于用户的几种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手机短信服务应用与服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例对当前公共图书馆手机短信服务应用状况分析,阐述了手机短信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推出图书馆短信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短信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红梅 《图书馆学刊》2007,29(5):136-137
分析图书馆开展手机短信服务的优势,提出了图书馆开展手机短信服务的模式,并指出使用此服务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手机短信服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济南市图书馆为例,分析手机短信服务的特点,对图书馆手机短信系统及实现的服务功能进行具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蓬勃发展的图书馆新型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介绍了13种国内外图书馆的新型服务,包括自助服务、手机短信提醒、无人图书馆、图书银行、个性化服务、虚拟参考咨询;信息共享空间,等等.  相似文献   

10.
向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的责任和契机.文章从解析高校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的特征和意义出发,通过探讨多元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主要困境,从契合"受益利益相关者"需求、开发"外围用户服务"、开放与共享三个角度,对高校图书馆的多元化用户服务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手机图书馆短信服务效果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分析手机图书馆短信相关服务的实际应用效果,选取启用手机图书馆“短信服务平台”的短信通知服务和短信续借服务的215位有效读者的借阅信息作为研究样本,借助单纯判断和SPSS统计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研究样本在启用手机短信服务前后的图书借阅总数、逾期次数、逾期罚款总金额、每次罚款金额和逾期比率等统计比较指标,并给出研究结论:手机短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书的逾期概率,减少了逾期罚款额度,提升了图书馆服务品质,提高了读者的借阅需求。  相似文献   

12.
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应用,移动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方式正日益受到关注,其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项目应用与理论研究并重的特点。国内移动图书馆始于2000年之后,2005年进入集中发展阶段,目前业务功能主要包括短信服务、WAP网站等。由于受推广方式的局限,用户对于移动图书馆的服务知晓程度不高。除了移动运营商和网络信息技术公司外,以图书馆、数据库生产商等为代表的内容提供方将成为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开发的主导者。图8。表2。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我国9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内容、登陆方式、可接入设备、服务对象和收费情况等方面的情况,认为目前高校移动馆以手机短信查询及信息定制、图书馆WAP门户信息、统一数字检索平台、流媒体、读者互动等为主要信息服务内容,以传统信息服务的移动化、充分发挥移动媒体特点、服务注重开放化与个性化为主要信息服务特点,并针对高校移动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局限性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部分图书馆开通移动图书馆的概况进行调查,分析了移动图书馆的三种服务模式:短信服务、WAP服务和电子资源全文阅读,继而对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数字阅读的普及、3G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以及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是移动图书馆在未来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蹊 《晋图学刊》2021,(1):37-44
图书馆泛在信息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对我国20所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图书馆泛在信息服务的五种主要方式: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环境嵌入式服务、新媒体平台服务、数字电视图书馆服务、自助图书馆服务。并结合相关应用案例,对我国图书馆泛在信息服务的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性地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基础服务、电子资源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三方面对河南省部分本科高校图书馆网上信息服务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指出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网上信息服务的现状和不足,并探讨了提高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网上信息服务水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图书馆界为残疾人服务之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CNIB盲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代表也是加拿大图书馆界为残疾人服务的中心。加拿大高校图书馆为残疾人服务体系和措施的完善也值得我国图书馆界很好的学习。我国图书馆界为残疾人服务水平与加拿大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图书馆为残疾人服务的国家政策、图书馆的无障碍设施、图书馆为残疾人服务的各项措施、各项服务的管理水平以及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据此我国图书馆界应从基础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着手提高残疾人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晏凌  孙洋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4):36-42
[目的/意义]专业分馆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地位,互联网+时代,粗放型的学科服务日趋精细化,这使得专业分馆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定位发生变化;重新界定这一定位,有助于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带来新的增长点,注入生机和活力。[方法/过程]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的学科服务作为实证,引入定位原理,探讨专业分馆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定位和实现。[结果/结论]设有专业分馆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将专业分馆作为学科服务的一线和前沿,以专业分馆为核心,与分馆所属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密切合作,深入分析、挖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需求,以知识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为基本点,构架图书馆与院系等其他相关部门多位一体的泛学科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持续改进用户服务是大学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但当前的用户服务研究对图书馆现实服务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尝试在图书馆引入定标比超法,为图书馆服务提供一种实用、有效的优化方法和改进思路。[方法/过程] 梳理当前图书馆服务优化的常用方法和定标比超在图书馆界的应用,提出多目标定标比超在图书馆服务优化中的实施流程。选择一家高校图书馆与两家目标图书馆开展实证研究,建立新信息环境下包括三大层次、11项二级指标和46个评价项目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本馆用户服务劣势和目标馆优秀实践,拟定服务优化的赶超方案。[结果/结论] 定标比超法之于图书馆服务领域,是一种务实、有效且易于操作的方法,为图书馆管理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加入新媒体服务、新技术采纳等评价内容的指标体系为今后图书馆评估指标的制订发挥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s library service providers for distance learners, we are constantly searching for ways to assist them in their use of library resources. Virtual (real-time chat) reference is yet another tool to utilize in reaching these students. While virtual reference has been around for several years and many libraries offer such services, as a medium-sized institution, Emporia State University took some time to move into providing such a service on a formal basis. Several issues, including staffing and funding, delayed entrance into this arena. It was not until a collaborative academic reference venture among several 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state was proposed that the ESU library was able to offer this servic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ollaboration will be discussed, as well as lessons learned that can be applied to any collaborative proj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