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人们对孔子教育活动的研究总是局限于《论语》一书或其它传统的经典,很少关注传统儒家经典以外的文献资料,这种研究是很不全面的。《孔子集语》是一部被孔子教育活动研究者们所忽视的文献资料,在《孔子集语·六艺》中所反映出的孔子教授字词的教学活动以及学术研究与教学相为表里关系,在其它文献中是少见的,应当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论语》为儒家经典,历来治《论语》者颇多。但因《论语》去古已久,由于词义变化、传抄、讹误等原因,致使其字句难以疏通或者多解之例仍有存在。有鉴于此,现选取先贤时彦存疑较多之处,对其字词、句读作新的训释,以求更好地理解《论语》本义。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儒家重要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讲授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时,教师应在解释字词的基础上,注重义理辨析,着重分析课文的道德内涵,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可采取“合理重构,确立目标;强化理义,注重德育;勇于实践,强化效果”等策略,深入挖掘《论语》的当代价值,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功能,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丰富的教育思想为大家所熟知,已有许多论著作过阐述,遗憾的是,其中的学生教育伦理思想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探讨《论语》中学生伦理思想的基础、内容以及学生教育伦理思想的养成等问题,对我们当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些学者在古书疑难字词训诂时,常常会从语言系统外部寻找证据,依靠所谓的情理、思想来解释字词,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考察"分布"才是求得疑难字词正解的不二法门。运用考察分布的方法对《论语·先进》"小子鸣鼓而攻之"中的"小子"和《论语·子路》"父为子隐"中的"隐"进行考察,认为"小子"应指孔子学生,"隐"仍应释为"隐瞒";在推翻一些"新说"的同时,也验证了基于考察分布的训诂方法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周勇 《教师》2014,(22):1-1
正两千多年来,解读《论语》的人有许多,近来更是争谈《论语》,连"李鬼"们都争着要挤上讲台。但在这片喧嚣中,站在教师的立场来解读《论语》的依然不多,尤其是带着教师的喜怒哀乐走进《论语》的,更是微乎其微,让人觉得,与种种已被挖掘出来的"微言大义"相比,似乎教师的喜怒哀乐不在《论语》之中。但事实上,没有哪本经典著作像《论语》那样,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教师的喜怒哀乐,其中许多教学场景,不是让人开怀大笑,就是让人豁然开朗。甚至让人觉得,一名不辱使命的教师所可能拥有的一切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都被《论语》点透了。  相似文献   

7.
贾桂强 《江西教育》2012,(Z2):66-67
《论语》首先是文言文,"言"是不可偏废的,文意和字词句的梳理是重点。但《论语》本身的文化内涵,又是要细细感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文""言"并重,避免枯燥的说理和繁琐的字词解释。不久前,笔者聆听了特级教师肖培东先生的一堂《诲人不倦》,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8.
《论语》修辞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的散文著作。它主要刻画了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的形象,以及围绕孔子的几个主要弟子的音容笑貌,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通过《论语》,孔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栩栩如生。《论语》中的许多格言、警句,几千年来,广泛流传,家喻户晓,脸炙人口,更有众多的成语、典故,都源于此。然而,《论语》并不是一部小说或诗歌著作,其文学和语言方面取得这样高的成就,原因何在呢?众所周知,《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主要是对话,正如孔子本人所主张的“辞达而已矣”,因而《论…  相似文献   

9.
《〈论语〉选读》该教什么?从结合课程目标对于经典选读教学的定位和对过去教学的反思出发,探讨弱化文言字词及语法教学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阅读文本,从而可以使学生解决心灵困惑,获得心灵的滋养,达到在阐发《论语》现代意义的过程中,实现继承《论语》传统价值的目的教学指向,以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正>"兴、观、群、怨"出自《论语》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句。《论语》中,这句话的含义是:《诗经》可以感发人们的意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刺不平之事。从《论语》的这句话中,我们便可知学《诗经》的许多作用。将其运用于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国学经典,在高中开设《论语》的选修课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毋庸讳言,如今许多教师根本没有通读过《论语》,不懂《论语》是教不好《〈论语〉选读》的,最多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读《论语》,补上这一课,是教好这门选修课的最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傅刚强 《现代语文》2009,(3):146-146
任何一本教材都力求完美但都有可能存在瑕疵,语文出版社的《(论语)选读》也不例外。该教材选取了《论语》的大部分语录,使阅读者——高中学生能尽可能领略到原著风貌。根据内容不同分成十五课,亦便于知识的梳理。为降低阅读难度,每则语录后有疑难字词的详尽注释,并附上参考译文。其后的课后练习均分作课文解读与文言练习两部分,就文章的思想内涵与字词现象两大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巩固。最后还设置“相关链接”,以知识短文的形式提供文本相关素材,解析深入浅出,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此编写,与五本必修教材有诸多不同,确实为师生带来相当大的便利。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却发现该教材仍有许多费解之处,在此一一列举,希望引起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学界,《论语》是公认的儒家经典。近年来,随着对孔子和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论语》的文学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学者们就《论语》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论述,认为它是先秦文学的典范,是文学史的重要研究资料,笔者对此时有拜读和领悟。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论语》的文体特征、人物描写、语言艺术等几方面的内容作一浅析,略述管见,以期更好地从文学的视角欣赏和感悟《论语》。  相似文献   

14.
于之承 《林区教学》2010,(12):25-26
以《论语》阐释问题为主要内容,并以此为例,论证如何从文本性质、内容、历史背景以及文章字词研究入手,相对准确地把握经典阐释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自然观。在孔子的观念中自然界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论语》中的自然观有许多理性因素和人格化的特点,通过孔子对待自然事物的方式和他对自然事物的感悟,人们可以从自然观的角度解读"仁""礼""德""理"这些概念的内涵。《论语》中体现的自然观是多元的,这是早期儒家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与素质教育沈阳市皇姑区昆山三校杨鹏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可以穿越悠久的时空,为今天的我们所运用。《论语》是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当前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便能从中汲取许多有益的养份。素质教育的最主要特征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论语》...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对中国人思想及行为方式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论语》。小至个人涵养,大至国家社会,举凡修身养性、为政治民、交友孝亲、为人处世,均可在《论语》一书中找到。正是由于涉及政治、社会、家庭等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问题,千百年来,《论语》成为人们学习、遵循的经典,也引起了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历朝历代均有人对《论语》进行研究,一度形成了《论语》学。日前学术界对《论语》的研究兴趣仍然不减。唐明贵同志的《〈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汉魏六朝隋唐〈论语〉学研究》一书,就是近几年《论语》学研究的杰出成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它们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现在使用着的许多成语,就是从先秦两汉典籍和历代的笔记杂著,以及诗词、戏曲、小说等许多作品里边来的。其中有相当一批习用的成语出自《论语》《孟子》这两部古籍。据初步统计,甘肃师大中文系编的《汉语成语词典》中,收录《论语》成语九十七条,《孟子》成语八十五条,在该词典所收五千五百条成语  相似文献   

19.
《论语》虽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语行事的记录,颇具口语特色,但在行文中已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本文试对其进行简单整理说明,以期对教学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论语》是一部贯穿着儒家伦理思想的书,它所记录的言论,大多表现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所谓  相似文献   

20.
<正>【专题解释】本专题以精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主,辅以联读《孟子·公孙丑上》(节选)等,管中窥豹,梳理"孔孟之道"的核心理念"仁",并进一步探讨"仁"与"礼"的关系,尝试辨析孔孟"仁学"思想的差异。【预习任务】1.精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疏通文言字词,掌握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