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再别康桥》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它是作者重游康桥前后甚至整个人生苦旅中的一次心灵放歌。其艺术特点是通过描述康桥之景来抒发内在的深情,意境优美,情景相生。而作为新月诗派重要代表的徐志摩在实践闻一多提倡的“三美”主张中,更是将音乐美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3.
<正>离别是一个早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主题,它牵动着古今中外多少人的心弦。因此它也成为古今诗人长咏不衰的重要内容。离别本是伤感与无奈的,但有时这离别却又美得让人心醉。在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离别诗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美"与"愁"完美的融合,不着痕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诗歌一开篇就用一种极其轻柔、和缓的动作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柔美的情境。接着,徐志摩在后面的三个诗节中运用了三个典型的意象"金柳"、"青荇"、"拜伦潭"将这种美具  相似文献   

4.
这首诗是1928年诗人第三次游历欧洲,第二次来到阔别七八年的母校剑桥后写下的。当时,诗人在一个七月的下午,拜访完著名哲学家罗素后,没有通知任何人,独自来到自己曾学习生活过并一直让他魂牵梦萦的剑桥大学,他没有见到他的英国朋友,只有美丽的剑桥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他。他慢慢走过这熟悉的校园,回忆着难忘的求学岁月;他深情地向夕阳下的康河问候,轻轻地和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同年十一月六日在回国的船上,面对澎湃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诗人蓄积的感情熔铸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相似文献   

5.
每次读这首诗都像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那股清新、那份眷恋,那种缠绵如一阵温馨的风拂过心弦,令我陶醉,让我感动,引我沉思。这首诗是1928年诗人第三次游历欧洲,第二次来到阔别七八年的母校剑桥后写下的。当时,诗人在一个7月的下午,拜访著名哲学家罗素后,没有通知任何人,独自来到自己曾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6.
留学英美的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上走的主要还是传统之路,《再别康桥》是这类诗作的代表。它的艺术特点是通过描述康桥之景来抒发内在的深情,情没有直接倾吐出来,但又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如司空图所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相似文献   

7.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它为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一直以来它也被当作写景抒情诗来解读,说诗人如何对康桥母校难舍难分,说康桥风光如何旖旎可人,种种这些,在该诗之中也都可以找到几句明确的诗句以应证,但笔者以为,在诗句表象的深处,该诗另有一番风味。的确,《再别康桥》是以景物描写为中介,来驾驭诗人思想情感,但严格地说“景物描写”是散文术语,对诗而言,是不够恰当的,在诗里应以“意象”相称,会更到位。而“景物”一旦进入“意象”领域,它的内涵往往具有充沛的张力,在语意所指方面,多具有丰富的弹性,  相似文献   

8.
“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剑桥是英国东南部城市,位于剑河(即“康河”)之上,英国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就在这里。剑桥大学创立于1209年,由数十个学院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新月派”代表徐志摩于1920年9月从美国到英国,先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政治经  相似文献   

9.
《海南教育》2013,(5):47-47
<正>《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是徐志摩最有代表性的诗歌。诗人曾经留学英国,在康桥大学读书。在那里,受到英国文明的熏陶,诗人确立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理想,确立了自己爱、自由与美的人生观,但国内的军阀混战以及恋爱的失败,使他倍感失落,以致他的康桥理想破灭了。康桥,今通译  相似文献   

10.
“康桥” ,现在通译为“剑桥”。剑桥是英国东南部城市 ,位于剑河(即“康河”)之上 ,英国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就在这里。剑桥大学创立于 12 0 9年 ,由数十个学院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新月派”代表徐志摩于192 0年 9月从美国到英国 ,先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政治经常学博士学位 ,后进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 ,成为特别生 ,随意选课听讲 ,直到 192 2年 8月回国。在回国之前 ,他作了长诗《康桥再会吧》。 192 5年 3月 ,徐志摩到欧洲漫游 ,4月到英国。 192 6年初 ,写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 8年 6月 ,诗人再次…  相似文献   

11.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 ,有着优美的意境 ,有着高超的技巧 ,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赏析此诗 ,应从意境着手 ,才能把握全诗的思想和艺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再别康桥>的意境、艺术特色进行了赏析,并简析了形成作者诗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脸灸人口,但对这首诗的理解似乎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优美的诗句后面藏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由《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见出徐志摩先生的思想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留学于此。回国后,就诗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和他的《再别康桥》淮南联大濮思明徐志摩,浙江海宁人,我国20年代中期诗坛上一位颇负盛名的诗人,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工商业家庭,父亲是地方上的商会会长,很有财势,又喜交名流,所以幼小的志摩很早便受到了...  相似文献   

17.
《再别康桥》是一首缠绵悱恻,艳丽动人的抒情诗,不必说那哀而不伤的离别情绪,令人荡气回肠,也不必说那起伏跌宕的韵律节奏,让人琅琅上口,感受到浓郁的诗韵美,单是那清新明艳的康河晚景,也足以使人心驰神往。它也没有像《沁同春&#183;长沙》那样豪迈,更没有像俪巷》那样哀怨。  相似文献   

18.
《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性作品,这首典雅哀愁的诗歌自发表以来就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讨论。该诗将形式美、音乐美、绘画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审美元素将《再别康桥》无以言明的意蕴之美推向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本文重点分析了诗歌作品中刻画的离别场景,从徐志摩对剑桥风景、剑桥故人及理想抱负三个维度的情感抒发着手,深刻体会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多重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19.
1920年,徐志摩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政治经济。剑桥的两年生活中,他大量阅读了各类书籍,广泛接触了当时世界上各种思想思潮。因而思想表现为“杂”,但占主导的是接受了欧洲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和中国“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综合地吸收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十八、十九世纪的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的思想,形成了他自己的带有明显资产阶级特征的“理想社会”思想。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就集中表现出了这种“理想社会”的图景,并暗示出它的虚幻与缥缈。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所谓“新月派”是一九二三年成立,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主干的“新月社”而得名。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的十年中,徐志摩一面在北京、上海等地大学任教,一面积极从事文艺创作,别的著作不算,单是诗集就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四部。他的诗作,除少数是礼赞革命,同情下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不满黑暗现实的外,大多是表现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与追求,以及表现理想破灭后的仿徨、感伤、空虚、颓废情绪的东西,没有多少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然而,徐志摩毕竟是一位极有才华的诗人,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确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