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修禊事”通释田有成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高校文科教材如《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汉语》、《大学语文》等,多选用了《兰亭集序》,不一而同的都对“修禊”注为:“古代一种风俗。人们欢聚水...  相似文献   

2.
斯329背/5“年支口局席转帖抄”。本件无纪年,但本号内各件均为归义军时期所书。本件前有纪年文字五行,即“景福二年(893)十一月二日学士安君”,“大顺三载壬子岁(892)二月日牒”(大顺三载即景福元年),“癸丑二年五月廿一日”(癸丑当为景福二年即893年),“大中十二年(858)五月廿三日夜于王家色女壹头”,“岁次甲寅六月廿四日立契”。最后一条虽无年号,但其绝对年代当与前四条相去不远,而景福二年之后  相似文献   

3.
九嶷苍梧辨     
九嶷山在湖南宁远县南.因传虞舜葬此而名扬遐迩.今地理类书大都说九嶷山一名苍梧山。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因为,苍梧并非山名,更不是九嶷山的别称。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从虞舜死葬的最早记载说起。《礼记·檀弓》载:“舜葬苍梧之野。”郑玄注:“苍梧,于周南越地野。”《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巡南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汉书·武帝纪》载:武帝于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应劭注:“舜葬苍梧。九嶷,山名,今在零陵营道。”文颖注:“九嶷山半在苍梧,半在零陵。”如淳注:“舜葬九嶷。九嶷在苍梧冯乘县。故或曰舜葬苍梧也。”《山海经。海内经》曰:“南方有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山今在零凌营道县南。其中九谿皆相似,故云九嶷。古者总名为苍梧也”。  相似文献   

4.
(一)皎然上人 皎然,字清昼,吴兴人。俗姓谢,宋灵运之十世孙也。初入道,肄业杼山,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羽于寺旁创亭,以癸丑岁癸卯朔癸亥日落成,湖州刺史颜真卿名以“三癸”,皎然赋诗,时称“三绝”。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音匀海镜源》,预其论著,至是声价藉甚。  相似文献   

5.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这样的记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何谓“流觞曲水”呢?这要从上巳节的“修禊事”说起。  相似文献   

6.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这样的记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何谓“流觞曲水”呢?这要从上巳节的“修禊事”说起。  相似文献   

7.
我国秦汉时代的文献,把居住在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先民称为“秽貊”、“(艹岁)貉”“(氵岁)貊”。《汉书·食货志》作“秽貊”:“彭吴穿秽貊、朝鲜,置苍海郡。”《汉书·夏侯胜传》作“(艹岁)貉”:汉武帝“东定(艹岁)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张晏注:“(艹岁)也,貉也,在辽东之东。”颜师古注:“(艹岁)字与秽字同。”《后汉书·东夷列  相似文献   

8.
第二章 反袁斗争 本章主要问题有三个: 1、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又称“赣宁革命”“癸丑之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袁世凯为首的反动势力之间在政治上的一次较量。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学习中要注意此次革命的背景、简要经过及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9.
1913(癸丑)年三、四月间酝酿、几度欲施未遂的复辟阴谋,史称“癸丑复辟”。这场复辟阴谋主要有溥伟等前清遗老和张勋、冯国璋等北洋将领策划。但他们各从自身利益出发,即密谋勾结又互相倾轧,遂使阴谋破产。由此,我们可见民国初年政坛风云的变幻和北洋军阀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试验修订本,人教版)《逍遥游》中有一段话:“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这段话编者把“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春秋”注为“指四季”,把“以五百岁为春”注释为“意即以二千年为一年”。这样注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学制经历了三次演变,学制对中学培养目标的定位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但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即升学与就业。“壬寅癸卯学制”中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升学做准备;“壬子癸丑学制”在中学开设第二部,开始兼顾升学与就业;“壬戌学制”开设各种职业科,在中学附设职业科,重视中学的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 对于《诗经·魏风·硕鼠》中的“三岁贯女”一句,许多注释家都把“三岁”一词解理为“多年”,即把数词“三”理解成虚数。例如,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第一百一十三页注(二)云:“‘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程俊英的《诗经译注》第一百九十六页注(二)云:“三岁,不是确指,多年之意。”樊树云的《诗经全译注》第一百六十页注(二)亦云:“三岁,即三年,非确指,泛指多年。”陈铁镔的《诗经解说》也把“三岁贯女”一句翻译为“多年惯养了你”。大概受了这些名注释家的影响,当今高中、  相似文献   

14.
一、东北书院的设置与实施 据《奉天通志》、《金辽志》等文献记载,明代东北地区曾先后设书院七所。 (一)辽右书院 弘治癸丑(1493年)创建,设于锦州城(今锦州市)。《奉天通志》云:“弘治癸丑(1493年)巡按御史樊祉建。”《锦州府志·辽右书院记》云:“弘治癸丑秋,南燕樊公按治东土,以教育人才为首务。乃选河东西诸生之优等者,庠各有差,建辽右、辽左二书院,以分处之,读书其中,以相切磨,期于僻壤之士,咸克造就。延学行老成师儒王之,复命官典其薪米供億之费,院额之匾,巡抚  相似文献   

15.
沁园春 有序三月三日为古人修禊之辰 ,今岁在癸丑 ,又为兰亭修禊之岁 ,自永和九年迄今一千六百二十八年 ,适逢第二十七度癸丑。庄慕陵先生折柬相招 ,修禊于双溪山阴之流水音。水边一石 ,旧刻流觞二字。主人好古 ,特制木斗 ,曲水可浮 ,又制竹手 ,回波可引。更与客约 ,各携绍兴酒一瓶 ,以助逸兴。是日也 ,少长咸集 ,天朗气清。临流倚声 ,用志斯盛。三月三日 ,二十七度 ,癸丑嘉辰。喜双溪修禊 ,看山环碧 ,一碑摩字 ,听水多音。酒酌鹅黄 ,觞流鸭绿 ,遥接风流百代新。欣此地 ,有茂林修竹 ,迁客骚人。  主人魏晋风神 ,制小柬 ,瑶笺雅足珍。更清…  相似文献   

16.
备课摘记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25课《小石潭记》,注“清冽”为“清澈”,似以“澈”注“冽”,实则只注了“清”,未注“冽”,因“澈”也是“清”的意思。以学生言,“冽”字更应作注。其注宜续加“寒冷”二字为当。同课注“佁然不动”为“呆呆地停在那里。佁然,愣住的样子。”用“呆呆地”解“怡然”,词意虽勉强  相似文献   

17.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里的“修禊”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为什么安排在“暮春之初”呢? 禊,原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远在周代,每逢三月的第一巳日,人们就到水边去祭祀,并且用香薰的草药沐浴,人们称之为禊,又称祓祭。修,是进行、从事的意思。修禊,后来就成了古代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记载曾皙的志向说:“莫(通“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相似文献   

18.
(一)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随着“经学”的昌盛,传统的“小学”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以戴震为首的皖派。段玉裁,师事戴震,在音韵、训诂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向来被视为皖派的巨攀。对于他的贡献,清人阮元说:“段氏有功于天下后世者三:言古音,一也:言《说文》,二也;汉读考,三也”(《清史稿·儒林传二》)。段氏一生著述甚富,但使他享有盛誉并历久不衰的,是他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段注》、《说文注》或《段注》)。段氏为《说文》作注,始于四十二岁(乾隆四十一年),直到八十一岁(嘉庆二十年)去世前四个月才全部刊成,历时  相似文献   

19.
完整的图表题材料通常是由“名称”“内容”和“注”三部分组成的信息系统,“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该类题目的处理中最常犯的错误是忽视或不了解“注”的作用,造成信息获取不完整。因此,研究图表题中“注”的功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秦显法 《考试》2011,(11):50-51
完整的图表题材料通常是由“名称”、“内容”和“注”三部分组成的信息系统,“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该类题目的处理中最常犯的错误是忽视或不了解“注”的作用,造成信息获取不完整。因此,研究图表题中“注”的功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