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王立宪 《学语文》2006,(3):38-38
读贺知章《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这两个字很典型地体现了诗歌的婉曲特色。细叶很美,“不知”却并非真不知,而是把一种神秘感带给读者,让人感到大自然变化中的美丽。我们由“二月春风似剪刀”可看出此句的含蓄效果,这是对前一句诗意的承接,但这种承接似有一种猜想,让人知道细叶和春风的联系。如果直接说出细叶是春风裁剪出的,那就诗意全无,可见“不知”对增强诗意,调动读者的想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艳  徐峰 《现代语文》2006,(11):120-121
古代诗的创作中经常把前人现成的诗句、成语、典故,或稍作改动,或直接借用过来,翻陈出新,“点化”成另一种意思。这种靠“模仿”起家的创作方式,古人称为“点化”,只要运用得当,它往往具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  相似文献   

7.
李艳丽 《现代语文》2009,(5):105-105
点化是诗歌作者仿效前人的写法而加以变化,以获得新的思想和意境的一种手法,具有推陈出新的作用。点化不是引用,也不是用典,因为诗歌的语言极其精练,对平仄的要求又极其严格,诗人不可能把前人说过的话或者事情直接搬到自己的诗或词中,而是运用仿效和化用的方式来汲取前人的成果,使诗词的句子呈现出继承与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谢晓艳 《现代语文》2011,(12):41-42
2010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第9题诗歌鉴赏: 送魏二 王昌龄  相似文献   

9.
古代诗歌与现代文学有明显差异,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储备量的提升,可帮助学生从容面对学习与生活,促进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从创设意境、深挖教材、训练写作这三方面阐述促进教学的具体策略,以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0.
古代诗歌鉴赏中应注意以下“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李斌 《现代语文》2013,(4):84-86
中国古代蔚为壮观的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诗歌是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古代诗歌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而古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了相当的比重,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共有古代诗歌38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的第六条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面对诗歌阅读、赏析中有关艺术手法的题目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的情形。其实,许多学生是南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阅读常识不够丰富.从而处于答题中无法辨别试题考点的困境。为此我将诗歌艺术手法及诗歌答题技巧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以期对他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瑰丽奇葩,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作品篇目的增加,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语教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化、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出有较高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点化,是以文学色彩很浓的各种体式(诗、词、曲、散文诗,对联、排比句等)来概括阅读理解所得。点化导学,就是以此为手段,拓展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读、写、说等诸多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6.
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关键的阶段,由初中的浅识进而上升到高中的深知阶段。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对自身语言能力和素质修养的提升,语文课程所担负的责任都十分重大。但大多数学生的普遍反映是高中语文枯燥难懂,其原因不乏多种。本文就从高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运用角度分析,探讨出教材插图设置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夏为汉 《学语文》2005,(6):36-36
梁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中说:“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强调文学传承演变中创新的重要意义,这无疑是对的,但考察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则看到有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即朝代稍后的诗人总喜欢“仿效”和“点化”前代诗人的作品,或模仿其语言,或承袭其意象。或点化其意境,从而使诗歌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复古中求新变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文》2004,(7):19-19
本期我们选用了语文报刊网(www.zgywsb.net)之语文论坛上“高中师生茶座”里绿水清荷老师首先提出的“古代诗歌中‘落英,与‘落花’如何区别”的问题。在这里,几位老师的讨论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宝贵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9.
含蓄原是一种艺术手法,指作对要说的意思不直接说出,或不全部说尽,用一些隐约委婉的话曲折地加以表达,或把它隐含在形象之中让读自己去品位思索。由于它能“言近旨远”,激发起读的想象,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妙处,所以它在学中,尤其是在我国古典诗歌当中极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诗歌教育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与之相关联的对联之类的试题也屡屡出现。但是,纵观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诗人数不胜数,诗歌作品浩如烟海,艺术手法花样繁杂,当前要想完满地完成诗歌教学任务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是目前语文课本和读本中选取的古代诗歌比较少、比较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