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赋最早是作为动词及表现手法被人们使用的,作为文学体裁的“赋”产生较之为晚,一般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构结全篇。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许多人只强调汉代文学的代表体式是猎苑大赋而断言汉代没有抒情文学,认为只有诗歌才是抒情文体。而大量骚体赋的存在尤其是它所担当的抒情功能却一直被忽略。笔者认为骚体赋是汉人默认的抒情载体,与骋词大赋共同构成了汉代文学的整体,不应轻视。  相似文献   

3.
赋是介于诗与文中间的一种文体,但对于“什么是赋”这个问题却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赋的文体特征本来就不规范.故判断一篇作品是否是赋还是应当以题目为标准,以赋名篇者即是赋,否则即不视为赋.正因为赋的文体特征不规范,唐代赋的创作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即:一是增加限制,强化规则;一是弱化规则,进一步模糊与其他文体之界限.前者以律赋为代表,后者则导致赋的散文化与非文学化.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儒家思想动摇,是赋在艺术上进行探索和向抒情化转变的时代.建安时代赋作重视人自身,注重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进取精神突出.曹丕代魏之际,赋作缺乏建安风骨,但在题材、构思与语言方面都作了很大努力.赋至西晋,其特征表现为内容的情感化和语言的美化,赋的功用有所拓展.至东晋时代,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作家大多避害远祸,高谈玄虚,赋作也多缺乏社会内容,而山水赋则于此时兴起.而后陶渊明的出现则为东晋辞赋史写下了光辉的末页.  相似文献   

5.
汉代的骚体赋浸润着汉人对楚辞的评价和情感,是汉人接受和传播楚骚的艺术结晶。这些作品所抒之情感、所采用之抒情方式均可见其向楚骚情感的回归,这种情感的认同成为其文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骚、赋分别为不同的文体,不应为一谈,屈原之作不当以赋名之。文章着重从骚、赋产生的历史状况,骚、赋体性之差别,骚、赋之流变,说明二者之不山,其中对骚、赋体性之别论述较为具体细微。文章最后对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如刘勰、萧统对骚、赋的分辨,汉人何以称屈作为赋,以及骚体赋进行了简要论述。此文有助于解决对屈原之作称名混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曾说过:“年轻时候,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了头却又煞了尾。”确实,篇幅简短、寥寥数语是这篇文章突出的特点。序言部分103字,正文部分也只有265字。真可谓惜墨如金,难怪后世读者心中纳闷。而要弄清向秀为何这么做,还需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相似文献   

8.
明代出现了讽刺赋勃兴的局面,其中咏物讽刺小赋尤有特色。明代讽刺赋是在历代学发展经验的积累中和特定的社会化环境的刺激下勃兴起来的。它不仅具有深广的题材内涵,而且极具强烈的现实性和抨击力。含蓄蕴藉,辛辣犀利是明代讽刺赋独有的艺术手法与风格。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人文诸因素影响下,建安时期的骚体赋创作呈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特征:题材内容由重抒情向咏物、征戍、纪游等领域拓展,文体功能增强;形式上的散体化倾向和多体同题现象的出现,骚赋的体式特征逐渐弱化;受个性觉醒等因素影响,抒情视角逐渐下移;与建安整体时代特征相合,作品的情感基调呈现出悲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张衡的大赋与小赋对东汉文学抒情内涵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赋”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诗人们常用它铺陈故事.抒情言志。现在有不少杂文家也喜欢用它来编织杂文,指摘时弊。下面略举数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汉代的抒情赋中蕴涵着浓厚的老庄思想.祸福相倚,远祸自适;安之若命,与世连迤;理想社会,隐居避世;情感激切,愤世嫉俗等等,构成了两汉抒情赋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而这些无不体现着老庄思想.由是可以看出,老庄思想在两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汉王朝曾一度中兴,但随后的政治形势更趋黑暗,士人生于其间,往往无能为力,有志不得施展,因此,在其作品中感慨命运的悲惨屡见不鲜。具有悲情色彩的抒情赋在东汉兴起,更可见士人遭际与时代的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汉代皇家通过献赋与民间搜集等方式,收集整理了大量赋篇。魏晋时期,在收集与整理赋篇的基础上,赋集初步形成。南北朝时期,真正具有完全意义上的赋集生成,且数量颇丰。从集赋到赋集,是人们对赋作文体特点的认识逐步深入和全面的过程,也是人们赋体观念意识慢慢明晰、凸显而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李振昌 《现代语文》2006,(9):121-121
诗歌是四大学体裁之一,它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作丰富的思想感情。欣赏古诗词时,你会被诗词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所感染,也会为作的写作技巧所折服。其中描写愁绪的一些诗作,读后易让人产生共鸣,现将部分精彩内容稍作品析。  相似文献   

16.
陆机的抒情赋成就较高。通过抒发自己对故国、故乡、家族、亲人以及自身的真实情感,陆机在作品中塑造出一个在现实中徘徊挣扎的文人形象。这个形象既有敏感脆弱、情感丰富、高傲自负的一面,又有坚忍不拔、深藏压抑、自卑妥协的一面。从广义上来讲,这个文人形象既可以是陆机,也可以是西晋时期整个文人群体的现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律赋是科举考试的一种重要也是最具有学性的体。但历来的学研究对它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律赋是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多种学因素促成的结果。它是诗歌格律化过程中的产物。唐宋用以科举取士,清代出现了律赋的高峰。律赋能够检验士子的学问与才情,在学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章技巧和美学观念,是中国形式主义美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赋多为小赋。小赋体式灵巧,便于作者用来体物和抒情。体物之美在"形"、"神"两个方面,形之美以"像"为标准,神之美以"韵"为追求。形神相较,神韵境界更高,视为赋作上品。抒情之美,美在真实动人。而动人又莫如哀伤凄楚。南北朝哀伤赋作,善于通过一些具体情事的铺写,并借助景物刻划来达此境界。因此,物情之美为南北朝赋之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赋多为小赋。小赋体式灵巧,便于作者用来体物和抒情。体物之美在“形”、“神”两个方面,形之美以“像”为标准,神之美以“韵”为追求。形神相较,神韵境界更高,视为赋作上品。抒情之美,美在真实动人。而动人又莫如哀伤凄楚。南北朝哀伤赋作,善于通过一些具体情事的铺写,并借助景物刻划来达此境界。因此,物情之美为南北朝赋之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西汉赋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但也有一部分是关注内心、抒发情感的。西汉抒情赋的变化、发展受赋家们心态变化的影响,而赋家们的心态又随社会现实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贾谊、东方朔、董仲舒、司马迁、扬雄等人正是反映这一变化的重要人物并有赋作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