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之“后”     
课本第137页:“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应为“建立梁,史称后梁”。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68页“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的表述严谨准确。同页注释①明确指出:“五代之前,中国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以梁、唐、晋、汉、周为名称的朝代,因此后人在五代的朝代名称前加“后”字,以示区别。梁之“后”$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皇帝”是秦始皇创的新名词。这个说法有对的一面,但不十分全面。《尚书·吕刑》曾经两次出现过“皇帝”这个词,一次是“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另一次是“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这样看来,“皇帝”作为一个实词,早在秦始皇以前近千年就出现了,不过它不是  相似文献   

3.
南朝宋、齐、陈三朝遵循礼书记载的“天子七庙”之制。但他们所建“七庙”,除包括在位皇帝的高祖父之祖、父以及高、曾、祖、父六世“亲庙”外,还包括上述三朝为开国皇帝已经去世的配偶修建的宗庙。笔者认为,宋、齐、陈之所以将女性宗庙列入皇帝“七庙”中,不过是因时适宜,为折衷古礼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冲突而采取的权宜性举措。  相似文献   

4.
我曾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叫《漫谈皇帝》。文中将中国历代皇帝分成三类:开国之君、守业之君和亡国之君,并且以“脸皮厚、心黑、胆子大”这一理论概括。 但我对这观点不敢苟同。中国历代帝王除了有些是“厚、黑、大”之外,还有的以贤德著称。周文王和刘备就是贤君的代表人物。他们又怎能说得上“厚、黑、大”呢? 俗语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我认为守业的好皇帝有两位,一位是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位是曾击退沙皇,“康乾盛世”中的康熙。他们治国有方,靠的不是“厚、黑、大”,更不会弄出文中所提及的司马衷…  相似文献   

5.
朱温是我国五代时期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贫苦,为人慵惰、狡猾,但这样一个人居然成就帝业,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的早年生活环境对他的世界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他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在主观上,他也具备一个成功政治家所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皇帝与黄帝     
“皇帝”本是我国古时对前代帝王的尊称。《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幸。”《诗·大雅·皇矣》:“黄矣上帝,临下有赫。”毛传:“皇,大。”“皇帝”就是“大帝”。“皇”由“大”引申指天,又进一步引申指君王、帝王。《诗·周颂·酌》:“于昭于天,皇以间之。”郑玄笺:“皇,君也。”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三皇五帝.“皇帝”又可作为“三皇五帝”的简称。《庄子·齐物论》:“是皇帝之所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常德县龙潭庵中学杨明森问) 答:袁世凯称“中华帝国皇帝”的日期是1916年元旦。1915年12月12日他接受“推戴书”,12月13日受“百官朝贺”,但这两个日子不能算他称帝的开始之日。他本来在12月31日下令从明年元旦起改为“洪宪”元年,并准备于元旦登基”。然而1916年元旦未能“登基大典”,其后又先后决定于2月6日、2月9日及2月20日举行,也因“外交之困难”、“滇战之发生”而落空。不过,袁世凯  相似文献   

8.
谁是“VIP”?     
皇帝出门叫“起驾”,百姓出门只能叫“动身”,区别在于有没有器物代步。代步之物也有别:皇帝内眷乘的叫“凤辇”,外亲乘的叫“彩舆”,文武百官也依职位高低分别享受“八抬”、“四抬”……一点儿不能错。武将的代步之“物”也有讲究:霸王的“乌骓”、关公的“赤免”、刘备的“的卢”、秦琼的“黄膘”,都非凡马可比。不过对它们的珍爱,倒是出于对阵厮杀、临危救主的实际需要,不是什么“级别感”的心理满足。如果当时城中某位高官,非“赤兔”、“乌骓”拉的车不坐,人不笑他暴殄天物,也要说他用马太奢了。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有许多有争议的人物,朱温就是其中之一。有学者认为他狡猾、残忍、荒淫;也有学者认为他不失为一代豪杰,为中国的统一做过贡献。事实上,朱温能从一介草民而至九五之尊,使许多英雄豪杰追随于鞍前马后,有他的不择手段之处,亦有他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朱温应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历史上,前辈先人靠自己的本领,挣下一大份家业后,如果想千秋万代传下去是非常难的。多数都是像孟子说的“五世而斩”(斩,这里不是指砍头,而是断绝,无法传承的意思)。老百姓的俗语更直白一些,叫“富不过三代”。五代十国时割据在湖南一带的马氏楚国政权,正应了上述的说法。从老子马殷开国到楚国灭亡,一共经历了五个皇帝,但严格说起来,楚国连五辈也没有传下去,除了马殷自己外,那四个皇帝都是他的儿子辈。马殷的出身非常寒微,小时候只是个小木匠,后来在蔡州(今汝南)参了军,由于他有勇有谋,为人谨细,不久提升为一名偏将。当时军阀割据,…  相似文献   

11.
“和氏之壁”和“完璧归赵”的故事耳熟能详,但这块“和氏之璧”现在在哪里呢?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蔺相如不辱使命,战胜奏王,璧玉归还赵国。几十年后,奏王赢政统一中国,和氏璧也归秦国所有。赢政称帝后,命宰相李斯将和氏璧磨制成皇帝的专印,并称之为”传国玺”,他希望这块璧能代代相传。楚汉相争肘,刘邦先入咸阳“王之”,秦王子婴交出了“传国玺”。汉朝建立后,刘邦称之为“汉传国玺”。西汉末年,王莽新政。当时的皇帝仅两岁,传国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把独生子女比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殊不知“小皇帝”的大权被“臣子”窃取后,“小皇帝”不过是空有其名,不得其权,只能一个劲地读书,在享受父母提供的物质条件的同时,选择的权利却被父母剥夺了. 是的,我就是一个这样的独生子女.我渴望自由与独立,希望能够夺回我失去的东西.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考虑好了将来我选什么专业,虽然根据就业情况不时有点变化,但总是离不开那几个看上去前景大好的:土木工程、信息工程、金融专业……  相似文献   

13.
倪方六 《小读者》2012,(2):36-36
天下第一错字——“避”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是谁人所写?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题写于康熙五十年。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  相似文献   

14.
年号与改元     
在我国,汉武帝以后的封建皇帝,照例都有“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称。如唐太宗李世民做皇帝,年号“贞观”,他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元”,这里是“开始”的意思)一直做到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我国封建皇帝之有年号,始于汉武帝。汉武帝即位后,采用“建元”为年号,这便是历代帝王用年号之始(见  相似文献   

15.
姚雪垠先生谈到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时,认为片名“大帝”二字不妥。他说,康熙固然是清代的一位拥有多方面建树的皇帝,但皇帝就是皇帝,不能随便想一个名字加以替代。康熙是年号,活着无人称其大帝,死后也无大帝的谥名。何来“大帝”之谓?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全国,在下令议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自号始皇帝的同时,宣布“更名民日黔首。”对于秦始皇这个举措,历代学者、史家都只注意到皇帝等称号的历史意义,或对其“传之无穷”的意图给以嘲讽;而对于“黔首”的“更名”则不予引述,或者也仅限于词义的解释,说它不过如黎民、黑头而已。“四人帮”为了反党夺权的罪恶目的,大搞影射史学,别有用心地歪曲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为天子,地位自然是高高在上,可他们也生活在尘世中。如果做皇帝也是一种职业,那当然应该有工资,不过这工资由谁定,又是由谁来发呢?我们还真得好好探究探究。以北宋为例,自太宗赵光义,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好用”,而且每月如是,相当于月薪。之所以说“几乎每个皇帝都有”,是因为中间出了个宋仁宗,  相似文献   

18.
朱温(852—912年),五代梁朝的建立者,是为梁太祖。公元907—912年在位。幼年随母寄食刘崇家,少年时代不事生产,后参加黄巢起义队伍。882年,他背叛农民军投降唐朝,被任命为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黄巢起义失败后,朱温势力不断强大。901年,被唐王朝封为梁王。此后,他在朝廷专横跋扈,904年,杀唐昭宗,改立哀帝。907年,篡夺唐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梁,年号开平,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梁。在位期间,对唐朝的积弊有所改革。但他长期穷兵赎武,晚年纵情声色,912年为其子朱友所杀。 据史书记载,朱温在澄清吏治方面有所建树,犹对阿谀奉承之徒严加惩处。有一年宁文(今河南商丘)洪水泛滥成灾。当时的宋州节度使、朱温的侄儿子朱友谅不仅不详报灾情,反而派人向朱温呈献一茎三穗的“瑞麦”,一则奉  相似文献   

19.
寇准与王旦     
作为一代名相,寇准的胆略和才干不容置疑,但作为群臣之首,他的缺点也很明显,独断自任,器量也欠宽宏,并且不讲究方式方法,皇帝不听从他的意见,他就硬拉住皇帝的衣服不让走,更多次当着皇帝的面跟同僚争吵,《宋史》说他是“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寇准喜欢奢侈、讲究排场也是出名的,他被贬到地方上,过生日时照样大操大办,摆“山棚大宴”,服饰器用大大超过标准,宋真宗得到报告,怒道:“寇准每件事都要仿效我的规格,这怎么行?”这时有人为寇准解围说:“寇准真笨,他要真是个奸猾之徒,怎么能让人抓住这种把柄呢?”真宗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也就…  相似文献   

20.
1.天下第一错字——“避”:此匾悬挂于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的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2.最有说法的错字——“鱼”:“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牌,也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