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征 《考试周刊》2013,(38):14-15
《高僧传》是南北朝时期梁.释慧皎所撰写的一部佛教典籍。书中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叠音词,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知识对《高僧传》中的叠音词作分析和归类,并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叠音,是两个相同音节的重叠。它通过音节复叠的手段、凭借繁复的音响着意渲染,强化语意,起到摹声、绘形、描状、传情、调节语气、增强音韵等多方面的修辞作用。这种语言现象,不仅在诗词歌赋中广泛运用,也引进凝炼集中,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中。现以叠音在成语中的作用和结构关系,分别试析如下。(一)叠音在成语中的作用一、叠音在成语中的语义范  相似文献   

3.
叠音,过去也叫“复字”或“重音”。它是一种修辞方法,可以润色文字,璀灿文章。精彩的叠音词,更有一种“复而不厌,赜而不乱”(顾炎武《日知录》)的奇特艺术效果,会给人一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艺术感受。因此,这种修辞方法一直为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所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4.
语法修辞三题刘贞年叠音词语中的音节重复,叫叠音。古人称“重言”、“复字”。其主要修辞功能是增强语言的表意力度,加大复数意识,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具有强烈的描绘作用。但不同类别的词语,其重叠方式又不尽相同,其重叠的修辞功能也有所差异。名词一般不能...  相似文献   

5.
《诗经》叠音词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经》叠音词分为垒间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两类。使用本字来记录其音义的叠音单纯词,其单字义与叠音词词义密切相关。因“本无其字”而借用一个同音(或音近)字来记录音义的叠音单纯词,其单字义与叠音词词义毫无关系。使用本字的叠音合成词,其了义与叠音词词义相同,使用通过叠音合成词,其单字的本义与叠音词的意义毫不相干。因此,不能仅凭单字的叠音词有无意义上的联系来判叠音词的属性。  相似文献   

6.
王爱红 《中学生英语》2013,(Z5):111-114
汉语中的叠音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使用范围上,都远远超过英语。虽然英语中有AA式叠音词,文体上却与汉诗中使用的叠音词不符。用英语叠音词译汉诗中的叠音词是行不通的。那么如何将汉诗中特有、且兼具音韵美和意美的叠音词在英译诗中对等重现呢?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为标准进行探讨,总结出如下译法:1.用重词翻译叠音词;2.用语义上对等的表达翻译叠音词;3.用头韵、尾韵或谐音翻译叠音词。  相似文献   

7.
所谓叠音就是重叠音节,冈汉语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关系,故又可称为叠字。汉语叠音基本有三种情况: 1、叠音构词 2、叠音构形 3、叠音组词本文只讨论叠音构词。叠音构词就是重叠音节构成新词,是汉语构词的一种重要形式。任学良《汉语构词法》称叠音构词为“重叠词素造成新词”。欠妥。汉语叠音构词有些是重叠词素,如“爸爸”“妈妈”“馍馍”“花花绿绿”,有些却不属重叠词素,如“寥寥”“赳赳”“翩翩”“黑乎乎”。所以,叫重叠音节似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修辞手法可谓丰富多彩,尤其它的语言注重运用叠音、双声、叠韵、拟声等修辞手法,给人以音韵和谐,铿锵悦耳之感.本文试从叠音、拟声的运用上来分析《红楼梦》语言的音乐美.一、叠音叠音词是用音节重叠的方式构成的,用于描摹声音、色彩和情态,具有生动而细致的描绘作用,以及加强声音印象,表现旋律的功能.《红楼梦》对叠音词的运用,形式多样,有时叠音单用,有时叠音对偶,有时叠音连用,收到了强烈的音韵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归类、分析和比较,探讨了柳宗元对五种修辞的应用特色,即颜色词、数词、联绵词、叠音词以及复辞。研究发现,柳宗元对深绿色有所偏好,喜对举两类色彩达到对比鲜明的视觉效果,善于转换颜色词的词性;在数词方面,善于以一对比多的夸张手法来表达贬谪永州时期的抑郁和愤懑;善于以"走"、"足"、"彳"等部首的联绵词表露自己不得志的神思和处境;叠音词的使用特色则表现在造新词、构新词组的创意之中;其《种柳戏题》采用柳字复辞以自我调侃,"柳州柳"、"柳柳州"的复辞形式对后人也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英汉叠音词的特点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汉语叠音词比英语叠音词的构词能力强,表现形式多样,使用范围广泛。英语叠音词常用于口语、俚语或非正式文体;汉语叠音词不但常用于口语,也常见于文学作品里。翻译时要根据其特点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1.
王跟国  裴瑞玲 《语文知识》2013,(1):38-39,51
许多汉语教材中叠音词的定义与所举的叠音词词例有抵牾之处,本文分析了叠音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有些叠音词并不是纯粹的单纯词,并针对"叠音词"与"叠字"、"词的重叠"、"重叠式合成词"等概念使用混乱的情况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2.
苗亮亮  查中林 《现代语文》2006,(11):122-122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门人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汉语的主要特点.其语言简单明了、准确含蓄,并使用了一些叠音词.据我们统计,《论语》中除却引用《诗经》中的叠音词"穆穆"、"战战兢兢"外,共有叠音词26个,出现了35次.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叠音词基式与相应叠音词间的意义关系以及叠音词的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运用了大量的叠音词,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叠音词除了可以写景状物、描摹声音、渲染气氛外,在强化诗作音韵、结构、规整诗作句式方面也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诗经》现存305篇,其中有189篇运用了叠音词,本文对《诗经》中的叠音词进行了全面的统计,通过对其分布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叠音在诗作音韵、结构、句式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的叠音词集中体现了汉民族文学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聊斋志异》中有着大量象声叠音词、描摹状物叠音词及比喻叠音词,分析松迪和阿拉坦巴干两个蒙译版《聊斋志异》,发现译音采用意译、以实译实甚至忽略或者省略不译处理相关叠音词,导致译文音韵、节奏、非语言音素呈现等方面与原文相去甚远,造成审美缺憾。其实选择蒙语中与原语言风格相似、效果相当的词填补语言差异所致空白是一种合理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宋词三百首》中的叠音词,进行穷尽式收集、整理、归纳、统计,分析了叠音词的构造形式及意义,并探究了其词性分类,为后人继续研究叠音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古今汉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叠音被人们广泛运用.叠音词也成为一个数量巨大,同时极具特色的群体.叠音这种语言形式是随着文学和语言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叠音词具有十分丰富的修辞功能,因此在历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研究叠音词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叠音词的运用表现,我们可以发现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揭示其语言价值,可以使我们对叠音词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西部方言语法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叠音词即较为突出的一例。叠音词有名词、动词、量词、形容词和副词,其中有的属于构词叠音,有的属于句法重叠,有的甚至是特定语言环境下(如民歌中)的偶发现象。本文以词类为经,格式为纬,对上述叠音现象的句法、语义及修辞特点作较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叠音语素+族"是"X族"的一种特殊格式。叠音语素通过语义或形式的负关联以及修辞格的使用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动词性叠音语素和拟声型叠音语素还能够引发联想,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叠音语素+族"格式在表达中一方面表现出对语境的依赖性,另一方面表现出对语境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以"X族"的格式义以及叠音语素义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9.
叠字又称叠音、重言、叠语、复叠,是一种将字或词重叠起来使用的修辞方法。其使用范围很广,既能摹声、绘景,又有状物、抒情。运用这种辞格,能从不同侧面对内容加以深化,使语言节奏鲜明,音韵流转,和谐悦耳,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张猛刚 《文教资料》2013,(36):27-28
叠音词的大量使用是《诗经》语言的一大特色,研究《诗经》叠音词,对理解《诗经》句意有促进作用.文章以《诗经》叠音词为引,以部分历代作品为点,对叠音词这种语言现象的结构意义及其在后世的传承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