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唧唧”是象声词,历来文人用它来形容多种声音:用来形容虫鸣声的,如欧阳修《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用来形容鸟雀鸣声的,如王维诗《青雀歌》:“优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用来形容叹息声,表示赞赏或怜悯之意的,如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唧唧”,白居易诗《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用来形容小的哭泣声的,  相似文献   

2.
谈“丐”和“丏”河北苏天祥“丐”弓“”字形相似,极易混淆,人们乍一看见“”字,往往误为“丐”字。丐,琶gai,是常见字,构调能力较强,如乞丐、丐户、丐取、丐养等、一般不作偏旁(钙是后造字)。丐音mian,《说艾》:“丐,不见也,象里面Z形。”它的问司...  相似文献   

3.
“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虽有多种写法,但其意义都是表示“安宁”。小篆“寧”字形从“丐”而非“丁”,从“寍”得声。“寧”由本义“安宁”引申又有动词“问安”“奔丧”,副词“寧可;岂,难道;竟,乃”及作为连词与助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煞、霎、刹     
在表示时间上,“霎、刹、煞”这三个词极易混淆,一些同学常将它们误用。现作辨析。“霎”,读作shà。它的本义是小雨,现代汉语中已不使用这个义项了。现多用来形容时间短暂,如“霎时”“、霎那间”“、一霎”等。“煞”,有两个读音:shà和shā。读前一个音时,作副词用,如“煞有介事”、“煞费苦心”等。读后一个音时,基本意义是“收束”,如“煞尾”“、煞紧”等。“刹”,也有两个读音,读作chà和shā。读前一个音时,表示极短暂的时间,如“一刹那”“、刹那”。佛教的寺庙也叫作刹(chà),如“古刹”等。读shā时,是“止住(车、机器)等”,如“…  相似文献   

5.
“竞”是简化字,繁体字是“竞”,表示两个人一前一后互相追逐。《说文解字》中说:“竞,逐也。”所以,在开展某些活动时常用到它,如竞赛、竞争、竞走、竞技等。这些词语中的“竞”均表示比赛、争先的意思。“竞”字的意义又可引申为“强劲”,如“南风不竞”,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竟”由“音”和“儿”两部分组成,“音”代表音乐,“儿”代表一个人。“竟”的本意指一个人奏完了乐曲。《说文解字》中说:“乐曲尽为竟。”“竟”的意义又可引申为:1郾泛指一切工作的结束、完毕。如:我们要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2郾表示出乎意…  相似文献   

6.
以上成语中的数词除了少数表示具体数字外,多数已虚化,失去了具体数词的意味而表示如下几种引申的意义。一、表示“多、众”“三番五次”:形容次数很多。“四面八方”:指事情各个方面。“万水千山”:形容经过的山水非常多,路途遥远。此外,表示“微、小、少”“沧海一粟”:比喻事情非常微小。“一丝一毫”形容极小。  相似文献   

7.
〔黄不拉几〕(形容词)形容又枯又黄。如:就这样,一棵小小的桐树苗。在“护林办”主任冯磊的办公室里长了起来,别看它黄不拉几的,却给这些沉沉的神仙洞带来了少有的欢乐。(《奔流》八四年五、六合期83页) 〔枝里巴杈〕(形容词)“巴”,衬音字。形容有角有棱的样子。如:我真奇怪,刚才  相似文献   

8.
“一”是小学语文中书写最简单使用却非常广泛的一个汉字,可谓语言文字中的主要角色。由于“一”的意义复杂多样,它既可以表示数量,表示顺序,又可以表示一定的语气,因而使它的读音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一块(yí)、第一(yī)、一把(yì),看一看(yí)等等,出现了一字多音(也叫音变或变调)的现象。那么,如何确定“一”的准确读音呢? 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条规律: 1.“一”在单念、词句末尾或表示序数“第一”而又省写“第”时,都读它的本音yī(阴平调)。例  相似文献   

9.
“一”字在汉字中书写最简单,但它的意义是相当复杂的。“一”字的本义是表示最小的整数,如“一天”、“一人”、“一次”等。除此之外,它还可表示多种的意义。下面是小语五册中“一”字的多样化用法。 1.表示“某一”。如: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灰雀》) ②一个晴朗的夜晚,微风吹拂着。(《院子里的悄悄话》) 2.表示“同一”。如: ③麻雀听了,高兴地想:“和我想的一个样!”  相似文献   

10.
奏法记号:名称:小连线。演奏法说明:与上例区别是第二音上有一个小圆点。它表示第二个音应奏出,连线的意义表示第二音应作收缩处理>。奏法记号:名称:连线又称“落滚”奏法。演奏法说明:一种  相似文献   

11.
《俗语言研究》第四期刊载了徐时仪先生《心造》一文,读来颇受启发。兹将可疑之处提出来与徐先生商榷。 徐文指出,心造“是一个借字记音的俗语词,用来形容一种愁燥搅缠的不舒适感觉”。“可见,造、螬、嘈、曹、愁、(疒禾)字形各异,音则相近,都可用来表示一种愁燥搅缠的感觉”。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心造”是否是形容一种愁燥搅缠的不舒适感觉,二是“造”、“曹”等字是否为音近通假。我们认为徐文第二  相似文献   

12.
“一”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最简单的一个汉字。由于“一”可以表示数量 ,也可以表示顺序 ,又可以表示一定的语气。因此它的读音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确定它的正确读音呢 ?1 .“一”在单念、词句末尾或表示序数时都读它的本音 yī。例如 :单念时 :一、二、三、…… ;在词尾 :第一、二十一、年初一…… ;在句末 :他是全班第一 ;这次舞蹈比赛 ,你又得了第一 ;不管三七二十一。表示序数 :一中、一班、一排……2 .“一”在非去声前读去声。如 :在阴平前 :一生、一箱、一心、一桩…… ;在阳平前 :一连、一员、一齐、一直、一年…… ;在上声前 :…  相似文献   

13.
多音同义词,是指汉语中一个词有两种读音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这类词在表情达意时由于意义相同而又读音有异,很容易误读。其实,多音同义词的读音是有“章”可依的,它们往往根据其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句法功能来表示不同的读音。下面试举几例: 薄,读“bó”,又读“báo”,都有物体不厚的意思。这个词的读音应根据其不同的构词方式和句法功能而定。①当“薄”构成联合式合成词或在成语中出现时,应读“bó”,如“薄弱”、“浅薄”、“淡薄”、“日薄西山”等。②当“薄”构成偏正式或主谓式合成词时,应读“báo”,如“很薄”、“不薄”、“薄纸”等。③当“薄”和其它语素组成合成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时,“薄”的  相似文献   

14.
汉语拼音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抽象、枯燥 ,但这一教学内容却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也是教学难点。如何围绕《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 ,组织课堂教学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教学中 ,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改革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看。看插图、看投影 ,启发学生思维 ,从图中体会字母的形和音。新教材上每个字母都配有形象生动、极富童趣的插图 ,有的图表示字母的形状 ,如蚕表示“s” ,椅子表示“h” ,伞把表示“t”等 ;有的图表示字母的音 ,如人们用力砍柴时发出的“ei、ei、ei”的声音。更多的图则既能表示音又能…  相似文献   

15.
趣话汉字     
白在汉语中的意思可多了:表示与黑相对的颜色,如白色白马;表示清楚、明白,如清白真相大白;形容没有效果,如白费白跑……白是一个象形字,它的字形是一个指甲盖的  相似文献   

16.
为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训练目标 ,有必要掌握“啊”字的变调和音变规律。一、“啊”字变调“啊”字在句首时作叹词 ,声调有如下几种变化 :1.表示惊异赞叹读一声。如 :“啊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2 .表示追问读二声。如 :“啊 ?你说什么呀 ?”3.表示惊疑读三声。如 :“啊 ,这难道是我的影子吗 ?”4 .表示应答的、明白过来的读四声。(1)表示应诺。 (音较短 )如 :“啊 ,好吧 ,我就去。”(2 )表示明白过来。 (音较长 )如 :“啊 !原来就是找个树杈 ,挺简单 ,我会了。”二、“啊”字的音变“啊”字在句…  相似文献   

17.
乘号“×”与“.”是数学中的两种求积运算符号,它们表示相同的数学的意义,但在具体使用时容易陷入以下两个误区:1、将乘号“.”误认为是小数点。如:5乘以7,如果用“·”就表达成了:5·7,完全有可能误认为表示五点七,所以,只能用“×”表示为:5×7.即:当具体的数与数相乘时,用乘号“×”而不用“·”.2、将乘号“×”误认为是“x”.如:a乘以b,如果用“×”就表示为:a×b,有可能将“×”看着是“x”。此时只能用“·”表示为a·b,或“·”省略不写,表示为:ab。又如:当表示两条线段AB与CD的乘积时,如果表示为:AB×CD,很有可能误认为是ABX…  相似文献   

18.
“勹”“父”两部首与上面各部首有所不同的是,用“又”(右手)的动作表示别的意思.勹,音bāo,金文写作“(ζ)”,像人的手臂弯曲包裹东西之形,前部三指表示手;小篆写作“(Φ)”,像人身弯曲手臂环抱东西之形;隶书写作“(∩)”.本义是包裹,动词,此义后来用“包”表示,“勹”则专作偏旁,在构字中作意符,表示人体弯曲、包裹等义,如“匀、匈、匍匐”.例释:匀,音yún,会意字,金文作“与”,从勹(人体弯曲包裹东西形)从二(将东西分为二).本义是分,如“匀出两斤面粉给他”.引申为均匀,如“匀称”、“匀速运动”.  相似文献   

19.
丙、助词“之” (一)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之”“之”字作助词经常是联系定语和中心词—名词,组成“定→名”的偏正词组。这种“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字。例:(定语标﹏号,中心词标。号)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助词“之”所联系的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的关系,一般有领属性和形容性两种。有人还主张有“同一性”,其实仍可归入“形容性”之中。所谓领属性定语,就是中心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对定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则含有隶属的关系,除例(1)外,再如:  相似文献   

20.
儿化,是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就是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儿化以后的韵母叫做儿化韵。儿化是一种细微的音变现象,在口语中却发挥着不小的作用:(1)用来形容事物之“小”或“少”,如:一点儿;(2)可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和亲切,如:小孩儿;(3)还可以帮助确定词性,区别意义,如:画(动词)——画儿(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