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在不违背历史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虚构,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但由于作者“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人物描写不免失真,想象夸张亦显过分,致使作品中也有虚构得不够成功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 ,其内容既有和史书相符的部分 ,又有与史实不符而虚构的成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将此概括为“七分事实 ,三分虚构” ,这是就其大概而言 ,并非精确的统计数字。《三国演义》这种虚实错杂交融的写法 ,很容易使读者把史实与“小说家言”混淆一起。为了“核实”《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成分 ,笔者翻读了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所著的史书《三国志》。根据《三国志》的记载 ,将《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几个事件“更正”如下 ,以飨读者。“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三国演义》中讲述了在赤壁大战时诸葛亮“草船…  相似文献   

3.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战争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生活很不安定,时常东奔西走,南北漂泊。他不喜欢结交朋友,抽空就埋头读书,或搜集民间故事和传说,后来写成了《三国演义》一书。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基于误读正史的虚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南朝宋裴松之注)为历史框架的名小说《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本),创造性地利用了正史所提供的一部分史料,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虚构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令人百读不厌。正因为《三国演义》是一部实实虚虚、虚实结合的历史小说,所以清代学章学诚说它是“七实三虚”,现代学又有“六真四虚”、“半实半虚”等说法,总之,《三国演义》中到底有几分史实、几分虚构,历来是小说研究关心的课题之一。本所关注的,不是《三国演义》史实与虚构成分的比例问题,而是小说作因误读正史而虚构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的创作主要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也吸收了魏晋至隋唐的野史、笔记、民间传说以及宋元时期的小说、杂剧。《三国演义》为了还原历史,或根据他书的记载对《三国志》加以纠正;或因《三国志》的记载不合情理,而采用他说;或因《三国志》的记载过于简略,而依据情理加以补充、丰富;或因《三国志》的记载事实不清,依据相关文献加以推演。正是因为小说不受《三国志》的局限,敢于和善于运用想像和虚构,通过对史实的选择、加工、改造,因而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比史书更为形象、生动,更具活力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说,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肠义胆的关云长、勇猛的张飞、奸诈的曹操。更是妇孺皆知。罗贯中以其生花妙笔,对人物形象的逼真的描写,感染着《三国演义》的读者。  相似文献   

7.
贺敬之的《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诗人娴熟地运用了多种手法,其中比兴手法(比,比喻,兴,先说其它事物来引起所要说的事物)更是妙趣横生,使诗行蝉联不绝,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回环飘荡,把离别十年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抒发得淋漓酣畅。就全诗而言,诗人把延安比作母亲贯穿于全诗,又将全诗五个部分,三十三节诗行蝉联在一起。诗的第一部分在前三节吟咏回延安的急切心情之后,自然地吟出“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道出了诗人日夜思念的不是别的,而是母亲延安。接着在第二部分诗人又将…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现在就请大家根据老师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简要分析,采用自己的方式,或者是阅读分析教材,或者是相互探讨交流,或者是运用自己搜集的材料,自己来分析总结一下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对《世说新语》的加工改造,不仅表现在对材料的精心选择上,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三国演义》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虚构创作出更具艺术真实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文学需要虚构,《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当然也需要虚构。就全书来说,很多人都赞同"七实三虚"的说法,而其对关羽形象的描写却不是"七实三虚",更不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就关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对照《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可知大部分是虚构的。而这个虚构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经取代了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形象,他的影响也不再仅限于文学范围,在宗教、民间崇拜里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是一本古典小说,作者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小说讲的是从公元184年黄巾之乱起,到公元280年西晋统一中国,共96年里发生的事,史称“三国”。这三国就是魏、蜀、吴。这《三国演义》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大大小小加起来,约有千人以上。我就评评每个国家的几个代表人物吧。魏的建立人是曹丕,但疆域多是他老子曹操给他的。我就来说说曹操:曹操本姓夏侯,而其父嵩却作  相似文献   

12.
多次教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小说,总觉得比照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小说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日记》2014,(10):42-42
宁教我负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负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深根固本以治天下。举杯畅饮情何放,拔剑捐生悔已迟。屈身守分,以待天时。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事定之后,乃计曲直,不亦善乎?生得其名,死得其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有姓氏可查的人物就有九百八十位之多,其中知识分子的数量占的比重虽无确切估算.但居其他人物之冠是毫无疑义的.而且如毛宗岗所说:"三国人才之盛,写来各个出色",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褚、典韦,下至冈行间而贻笑知古的蒋干,无不各极其志.莺视小说巾人物形象的刻化,并加以细致的分析,是毛宗岗评价<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部书,不要混为一谈。《三国志》是一部史书,《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的史料而再度创作的文学巨著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6.
历史通俗小说《三国演义》在吸收《三国志》史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观念,对人物进行再创造,形成“拥刘反曹”的观点倾向,体现出与史书见解迥异、人物价值评判判然有别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将蜀汉皇帝刘备,塑造为仁爱宽厚的理想明君形象,极尽褒扬;而与刘备共争天下的,则尽力贬低,如魏国皇帝曹操,被塑造成奸诈篡逆的乱世奸雄形象。之所以这样,一来由于作者受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支配,二来作者受当时民间拥刘抑曹的观念支配,三是遵照文学创作规律塑造人物而致。  相似文献   

17.
18.
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时,我除了陪着女儿一块看,还边看边当解说员。望着打打杀杀的场面。女儿常问:“他们为什么不团结?为什么要打仗、杀人?”“为了当皇帝。”“什么是皇帝?”“皇帝就是国王。”女儿读了很多童话,知道国王的含意。  相似文献   

19.
从《三国演义》看养身之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蕴含深厚,除了表现汉末三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斗争外,还表现出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也渗透出养身之道,给人启迪,引人深思。本文从董昭独肥、夏侯啖睛、祢衡裸立、骂人伤身等方面探讨养身之道,以期给今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专论《三国演义》的心理刻画。文章认为,中国古典小说一贯注重以貌传神的艺术手法,而《三国演义》运用得尤为突出。此外,《三国演义》的作者还成功地运用了正面剖析,内心独白,梦幻显示,诗词抒写等心理刻画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常常交织并用。总之,《三国演义》的心理刻画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