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人物。她阴险狠毒又富有才干 ,还有点现代女性的味道。可以说是作者塑造的“真的人物”中最为成功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崔玲玲 《时代教育》2012,(7):139-140
王熙凤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她作为大观园里的管家奶奶,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事情,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为了能够让自己始终处于掌权的状态,她有一套自己的交际方法。在此,作者主要整理了《红楼梦》前四十回中王熙凤的所有对白,分析研究了她的语言特征。并且作者结合了美国语言学家Grice(1967)的合作原则理论,从王熙凤的语言特征角度试探会话含义的类型和设置会话含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赞凤姐王熙凤是我所喜欢的《红楼梦》人物,她泼辣、精明、能干,人称“凤辣子”,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角色。王熙凤的泼辣与精明能干在她协理宁国府时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下车伊始,她就理出五件棘手的大问题,一一对症下药,都是药到病除。一次,有一个家丁迟到,她毫不留情让人拖出去打了二十大板,革了一月银米。从此宁国府众人都知道了“凤辣子”的厉害,再不敢偷奸耍滑,一个个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了。在王熙凤的主持下,一个乱哄哄的宁国府变得上上下下井井有条了。人们评《红楼梦》,对王熙凤多有垢病,尤其指责她的残忍与贪黩。比如…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红楼梦”里的薛宝钗,眼前立刻会出现这么一个形象:她象贾政一样有满脑袋儒家思想,可不象他那样迂腐;她象王熙凤一样心狠手辣,可不象她那样明露。她遇事“温柔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节选了《红楼梦》第三回里的一段——《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在人物描写、性格塑造方面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是学习的重点。王熙凤作为整个《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作者对她的塑造是不遗余力的。在节选的这一节里作者除了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为王熙凤的登场营造声势外,还不惜笔.圣地描写了她的衣饰、容貌、体态、神情,再通过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淋漓尽致地向读者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蒋莉君 《考试周刊》2009,(18):199-201
在很多人眼里,王熙凤是一个无情无意、心狠手辣、笑里藏刀的反面人物。这一评价不但把王熙凤排除在悲剧人物之外,而且几乎使她与“哭”字绝缘。但是,令人惊异的是。在整部《红楼梦》中,王熙凤哭的次数是仅次于前世欠着泪债的林黛玉的。一个已被很多人视为“十恶不赦”的人,为何竞会流下这么多的泪珠儿?这确实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主要从王熙凤的真情、悔恨以及她对命运的哭诉这三个方面探讨她的“哭”“泪”与其命运悲剧性的必然联系,得出同大观园中的其他女子一样,王熙凤的毁灭,也同样属于悲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正>《红楼梦》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不仅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王熙凤给读者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活跃、个性特征最鲜明的艺术形象,王昆仑写的《王熙凤论》,也是《红楼梦人物论》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他这样写道:"王熙凤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名著 ,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 ,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本文仅就第十三、十四两回有关秦可卿死后 ,王熙凤治理宁国府一段 ,从王熙凤所采用的管理方法 (这里姑且不对王熙凤为人多加评论 ,只对她到宁府协助处理秦氏丧事与管理家务的方法加以分析 )谈一点个人粗浅看法。一、贾珍授权、王熙凤走马上任查询“病症”王熙凤到宁府之前 ,首先得到了贾珍的授权 ,这体现为贾珍给她宁国府的“对牌”。贾珍说 :“妹妹爱怎么办就怎样办 ,要什么 ,只管拿这个取去 ,也不必问我。”这是她…  相似文献   

9.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较为光彩的一个人物,通过她在贾府中的统治地位,她的五辣俱全的性格、她的聪明才干以及她的出身可以分析出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既美丽聪明而又贪婪狠毒。她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人物,是她那个时代孕育和培养出来的“末世之才”。  相似文献   

10.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塑造得最成功、最生动、最活跃的一个艺术形象,是中国文学画廊乃至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因为作者赋于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真实性和生动性,把个凤姐写“活”了,所以使我们一接触《红楼梦》就觉得王熙凤既可爱又可憎,既可叹又可怜。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可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笑话百出”,已成谚语。为了替女儿家挣银子,让外孙儿们吃饱穿暖,刘姥姥故意出洋相,讨贾母、王熙凤、小姐和丫环们的欢心,演出了一出出逗人发笑的滑稽戏。表面上看,村妇很“拙”,她的一举一动都使人感到她与贾府是那么不和谐。例如,王熙凤让人端给她一盆鸽蛋,溜圆滑腻,再给她一双“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打磨得十分光滑,这样故意使她“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偏偏王熙凤说“这鸽蛋一两银子一个”,刘姥姥一边叹气“一两银子…  相似文献   

12.
寇树礼 《考试周刊》2011,(79):19-19
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当中,王熙凤绝对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惹人喜爱,也遭人痛骂,正如王昆仑先生所言:"《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王熙凤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本文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熙凤在《红楼梦》人物画廊中,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是作者着墨较多、刻画较为成功的人物之一。她年轻、漂亮、泼辣,工于心计,具有突出的管理才能,在贾府中享有特殊的地位。本文试从王熙凤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她的主观努力两个方面,对王熙凤在贾府中拥有特殊地位的原因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秦可卿的存在方式及其哲学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作为一个隐喻性的人物形象,其含混的存在方式正显示出“梦中人”的特色。通过她进入贾宝玉、王熙凤这两个红楼关键人物的梦境,将小说中以贾宝玉为核心的“情”的线索和王熙凤为核心的“政”的线索呈现到读面前,并以其自身夭亡以及其形象的替身香菱受尽磨难的事实,辐射了“情”与“政”情节线索中的宗教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谈话技巧的角度,分析了《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众口才。归纳王熙凤的谈话技巧,主要表现为善解人意、幽默风趣、以理服人、言辞婉转、强者示弱五点。探究她口才出众的原因,在于“极深细的心机”。  相似文献   

16.
每读一遍《红楼梦》,都得仔细地品评一番王熙凤形象.读了些关于王熙风形象的评论与专著,又常常用以比较自己的感受.确切地说,人们还没有道出我心目中的王熙凤!于是,便想写.且命题曰“风姐之‘反动’”.“假充男儿教养”,“从小儿”“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要评王熙凤形象,自然得顾及仝人,顾及她的成长史,顾及那力透纸背的六个字:“假充男儿教养”.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六个字省去了多少笔墨,包容了王熙凤早期成长的历史,留给了读者一个可以充分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被刻画成了一个凶悍泼辣、自私自利的泼妇形象。她的这种形象曾受到无数红学家们的唾弃。殊不知,王熙凤的这种撒泼正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也是对封建社会男权制的一种无情的反抗和控诉。形成这种泼妇形象的文化根源主要在于作者是用男性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中华文学史上一颗瑰丽的珍宝,曹雪芹用如椽巨笔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灵动的女子形象,王熙风就是其中的一个。本文试图从多方面论述王熙凤这一形象身上所体现的市民色彩,说明她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与正统封建卫道士所不同的另一类人物,这个人物形象,反映出作者曹雪芹敏锐的时代意识,从而揭示这一形象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初读《红楼梦》,王熙凤因“弄权铁槛寺”,贪贿害命,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再读《红楼梦》,看到王熙凤平日里争风吃醋,设计害死尤二姐,鲍二家的;叫家奴旺儿唆使王华告贾琏停妻再娶,事后又派旺儿追杀王华以防泄露机密,自己好博得贤妻的好名声;她还倚仗自己贾府大管家的地位以公肥私,谁送的礼多就派给谁好差事,带出一大帮蛀虫。所以王熙凤给我初步的印象便是狡猾贪婪、阴险恶毒。但想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再仔细看看这本书,不仅看到了凤姐致命的人性弱点,也看到了她非凡的治家才能。她在复杂的大家族中,处处小心,周到老练,秦可卿死…  相似文献   

20.
落泪熙凤     
读过《红楼梦》,作品中的许多人物都在我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风流成性的贾宝玉,知书达礼的薛宝钗,心胸狭窄又不失风韵的林黛玉,还有八面玲珑的王熙凤……王熙凤是个坏女人。或许有些人会这样说,她设下相思局害死贾瑞,弄权铁槛寺棒打鸳鸯,借刀杀人逼死尤二姐……“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不知有多少人在读《红楼梦》时会把她恨得牙痒痒。心想,这种女人还会落泪?怕是鳄鱼的眼泪吧?的确,眼泪对她来说只是用来装饰场面用的,无关乎感情。她甚至不为自己落泪,即使临死之前境况凄惨,她也只是“心里悲苦”,却并未落泪。“坏女人”够惹人厌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