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7年3月5日的《德育报》"国旗下的讲话"栏目刊载了我的一篇短文《植树更要护树》。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人做过实验,当人们要锯  相似文献   

2.
“世之有饥穰(ráng),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论积贮疏》中的一个句子。课本编者将“饥穰”注解为: “饥,荒年。穰,丰年。”人教社语文《教学参考书》将该句翻译为:“世界有荒年有丰年,这是大自然的(正常)运行,禹和汤都遭遇过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学参考书》把“世”解释为“世界”有以今律古之嫌,语文课本把“饥穰”解释为  相似文献   

3.
4.
2002年1月20日上海《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上海市重点中学学生即兴演讲比赛的报道,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来自全市30所重点中学的58名选手参与了决逐。”这里到底应用“角逐”,还是“决逐”,笔者认  相似文献   

5.
牛致远 《语文知识》2002,(12):24-25
“往往”一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皆习见常用。不过,在古、今汉语中,“往往”一词的含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指不论在古代汉语中,还是在现代汉语里, “往往”都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的经常发生、出现,可译为“常常”“经常”“时时”“不时”等义。例不赘举。  相似文献   

6.
7.
不少人在“踟蹰”与“踯躅”间划等号.其实二词有很大区别. 《现代汉语词典》对“踟蹰”的解释为:“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踟蹰不前。亦作踟躇。”对“踯躅”的解释为:“徘徊①。”“徘徊①”的解释为:“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相似文献   

8.
“纽扣”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日用小物件,然而要让你写一写“纽扣”这个词,就可能为写作“纽扣”,还是写作“钮扣”而犯难。如果去商店留意观察,就会发现价签上,既有写“纽扣”的,  相似文献   

9.
“杏林”一词用于称呼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家。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有妙手回春之术,住在庐山为人治病,不取分诊费,也不收药费,只要病家在山坡上种杏树一到五棵。由于他医术高明.求医人不断,种树人也就不断,以至数年后坡前岭后杏树达到十万,  相似文献   

10.
“鼎”本是一种煮盛食物的器物,相传夏禹铸九鼎,历商至周,都作为传国的重器,于是便有了象征王位、政权的引申义,比如“定鼎”即指定都,“问鼎”即指图谋夺权;又,鼎形巨大,故又有了大、盛的比喻义,比如“鼎力”就是大力,“鼎言”就是有分量、起重要作用的言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底,由美国当代“喜剧之王”金·凯瑞主演的电影《好好先生》(YES MAN)在全球热映,剧中金·凯瑞所饰演的主人公发誓要在一年时间里都只能对人说“好的”(YES!),而不管对方是谁,要求他做的是什么事情……由此,诱发了无数令人捧腹、让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情节。那么,“好好先生”这个常见的熟语本意是什么呢,它又源起何处?  相似文献   

12.
“达人”近来不断冲击我们的眼球,引起了我们的视觉刺激和视觉冲动。下面让我们来一睹“达人”风采,到底谁最“达人”。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某个常用的动词,往往会有许多不同的含义,我们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选用适当的词汇来表达。笔者搜集整理了一些“打”字的翻译,以飨读者。1.他们正在打蓝球。Theyareplaying basketball.2.请把门打开。Open thedoor,please.3.正中午时钟打12下。Theclock strikes twelveatnoon.4.昨晚我给她打了个电话。Imadeaphonecalltoherlastnight.5.现金付款,我们给你打九折。We give (a)10%discountforcash.6.你最好不要在绳子上打结。You’dbetternottie aknotinapieceofrope.7.他们把敌人的探照灯打掉了。Theyknocked out theenemy’sse…  相似文献   

14.
现在很多人都习惯使用“好象”这个词,包括很多专业的文字工作者,也这样用。其实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是“好像”。根据国家语委推荐使用的现代汉语词、词组版本,“好象”一律用“好像”,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已采用“好像”。取消了“好象”。  相似文献   

15.
“涵泳”对读书来说很重要,但有不少人不明其义,把它写作“涵咏”。例如: ①二是要沉潜涵咏,重在领悟。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9期) ②“腹有诗书”之“有”是占有,必须通过诵读、默读而涵咏、浸淫其中以期  相似文献   

16.
17.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期刊登了杨明鲜先生题为《“借书满架”辨正》的文章,认为归有光《项脊轩志》“文中‘借书满架’一句,长期以来,虽有多种解释,但都不尽如人意。”文章列举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河南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备课资料》,诸家对“借”字的解释,逐一进行辨误排除,然后进行辨正分析,提出自己的主张,“认为‘借书满架’的‘借’应解释为‘凭借、借助’”,“才合乎情理,才符合作者的原意。”笔者认为,杨先生的以上做法和观点,值得商榷的地方颇多。具体考辨于下。一、关于《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一词多义是汉语词汇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增强汉语词汇的丰富性、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相兼一样,正是这一同一词汇的多义性,给中国古代学作品的教学和鉴赏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字词意义的考实不是教学和鉴赏的全部,然而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但由于一词多义等原因,经常会使我们因对个别关键词汇的多个意义(尽管包含了那个准确的意义在内)一时无从准确取舍而发生误读误释。这种误读误释有时固然能“歪打正着”,使我们能较好地体味作品内涵的多重性、审美的朦胧性,  相似文献   

19.
张沛 《语文知识》2003,(9):23-24
猫是四足的哺乳动物,四只脚才能走得稳当。然而汉语中却有一个词叫“三脚猫”。宋代佚名《百宝总珍集》十《解卖》曰:“物不中谓之三脚猫。”这是较早用“三脚猫”来形容事物徒有其表而不中用的例子。后来人们又用它讽刺对各种技艺略知皮毛的人。元代张明善《水仙子·讥时》套曲: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飞)熊。”将丑恶无用的动物与英雄豪杰相提并论,其戏谑效果可想而知。清代钱谦益《瞿元立传》:“无论学儒、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底,俄罗斯和乌克兰因天然气价格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并殃及邻国。媒体报道相关事件时的用语不时与“气”字组合,妙趣横生,充分显示了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