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一、研究标题、头尾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标题,比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反对自由主义》,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意思最精练的概括。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为我们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指明了方向。例如《松树的风格》,“松树有什么风格?”“这些风格象征着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中心意思。有些文章的头尾提示或隐含中心意思。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句话是:“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是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二、抓住主旨语句主旨语句直接揭示作品的中心意…  相似文献   

2.
在报刊中,“炙手可热”这一成语经常被运用,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懂得它的确切含义。他们将“炙手可热”理解为“抢手的,热闹、火暴的,红极一时的”.不分对象地乱用一气,造成了这一成语的误用。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3.
赵涛 《中学理科》2009,(3):12-12
1.炙手可热——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不能误解为“亲热”“热门”“抢手”。错例: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相似文献   

4.
2011年9月18日的《贵阳晚报》B叠14版有则文字,赫然列着这样一个标题:不适应高中生活一学生备感烦躁其中的“备感”一词让人感到刺眼: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查《睨代汉语词典》,“备”字下有五条义项:①具备,具有;②准备;③防备;④设备(包括人力物力);⑤表示完全。将这五条义项逐一代入原句,哪条都不适合。那这标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5.
《楚天都市报》1999年7月发了一篇感人的“大特写”,介绍中国一位老专家与荷兰的一位老女士的黄昏恋,在一个小标题中用“炙手可热”形容二老的热烈恋情。笔者对这一成语用例觉得不妥。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也有个此成语的误用例,即第4题 C 项:“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此二例一用于人,一用于事,都用作褒义了,意思分别大致是“热烈无比”和“很俏销”。据倪宝元《成语例示》称,此成语是贬义。这就与此语的来源有关了。《新唐书·崔铉传》:“郑(鲁)、杨(绍复)、段(瓌)、薛(蒙),炙手可热。”杜甫在《丽人行》中说:“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屃。”形容杨国忠等杨贵妃家族气焰极盛,权势极大。上二误用例均无此意,故属误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有不少同志提出一种观点,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资本论》的标题已经极其明确、集中地概括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资本。《资本论》的标题,最初是从德文Daskapital按习惯译法意译而来的,如果直译则为“论资本”。“资本论”与“论资本”,表面看来意思不同,其实它们真正  相似文献   

7.
《咬文嚼字》 1996年第 7辑符泊《一词不慎 ,致人于“死”》中说 :“《新民晚报》 1995年 6月 2 2日社会新闻版的一条标题令读者惊愕与惋惜 :‘徐虎死了吗 ?’”并说 :“读者的惊愕与惋惜是有道理的 ,因为那条标题赫然是 :‘徐虎身后劳模成行。’‘身后’是‘死后’的意思 ,这是常用词 ,如‘身后萧条’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也都只有这一个义项。”进而断定 :“根据这一词义 ,标题的意思显然是 :‘徐虎死了 ,后继有人。’”还是“可是细读新闻 ,读者又由惊转喜 :徐虎并没有死 !原来报道的内容是说 :榜样的力量产生了‘徐虎效应’ ,现在…  相似文献   

8.
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标题中“见”字的解释,有的人解作“被”,有的人解作“见面”。我认为这些解释使得这个标题难以理解,很不恰当,应该解释为助动词,表示“加于我”的意思。查阅一下《辞海》《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典》可  相似文献   

9.
提个问题:我们这辈子见到的《人民日报》或新华社社论中,以《多行不义必自毙》为标题的总数有多少?我知道不在少数,只是吃不准是否达到年均一篇的规模。当然,标题改成《玩火者必自焚》,差不多是一个意思,若一并算上,可能会达到年均1.5篇。刚才我在“人民网”的查询栏里特地输入“多行不义必自毙”7  相似文献   

10.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与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两个练习,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2012年4月12日《信息时报》上刊登了一则新闻,其标题为《广东警方查处制假现场时一涉嫌售假嫌疑人突然猝死》,读起来特别别扭,因为其中的“突然”与“猝”明显语意重复,“猝”就是“突然”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提个问题:我们这辈子见到的《人民日报》或新华社社论中,以《多行不义必自毙》为标题的总数有多少?我知道不在少数,只是吃不准是否达到年均一篇的规模。当然,标题改成《玩火者必自焚》,差不多是一个意思,若一并算上,可能会达到年均1.5篇。刚才我在“人民网”的查询栏里特地输入“多行不义必自毙”7字,共得217条。  相似文献   

13.
周放 《语文知识》2002,(9):22-23
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窗口”。“眼睛”也好, “窗口”也罢,无非说明标题艺术不可小觑。现摘列数条,以飨读者。一、巧改诗句成标题①《姑苏城内寒山寺》②《一枝“青杏”出墙来》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灯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一、炙手可热例:今年入夏以来合肥市持续高温天气,酷暑难熬,这可使得合肥的各大家电商场着实地“火”了一把,原来销售不快的空调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摘自安徽某电视新闻) 这段话中“炙手可热”用得不准确。延边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成语大词典》: “手被火烤得热得烫人,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指杨  相似文献   

15.
如今读报上网,发现使用“炙手可热”的句子真不少。比如:台湾炙手可热的人气组合F4今早抵达北京;名校炙手可热,小学择校“赞助费”高得惊人;《哈利·波特》新书炙手可热,该书加印80万本;在“阜阳奶粉事件”报道中,由于一些强势媒体和栏目的介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奶粉事件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南京)几所多年来炙手可热的高校遭遇“滑铁卢”,线上生源不足,可能要吃二志愿;……以上“炙手可热”的含义为热门、走红、受欢迎、为大众关注等。究其本义,炙,烤。炙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使人不敢接近。其出处与…  相似文献   

16.
朱熹说,读书,须是知贯通处。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如何,就要看能否迅速捕捉贯通处,也就是说是否很快地辨别和筛选提示全文内容的重要信息。整体感知课文常见的重要信息有以下两种:  一、课文的标题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信息之一。 许多课文的标题点明了话题范围,如《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时间地点非常明确,读了标题就可知其大意。有的标题直接点明作者的观点,如《热爱生命》。也有比较费解的,如《提醒幸福》的“提醒”是珍惜的意思,“幸福”指的是“心灵的感受”,需要联系全文的内容才能明白作者的特定含意。有的标题…  相似文献   

17.
《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了对乡土的眷恋及失去家园的炽痛,并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献身的信念。本文的标题较为独特,值得推究,从字面来看是一个偏正短语,重心理当是“誓言”,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标题的解读是:“这一标题应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为了佐证这一推断,文中又引朱德所写《母亲的回忆》,认为标题的含义应是“关于母亲的回忆”而不是“母亲自身的回忆”。由此推断端木蕻良所以如此表达,“估计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力求简洁,况且本文…  相似文献   

18.
据我所知,博尔赫斯的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标题有两种中译法,还有一种是《交叉小径的花园》。在中里面,“分岔”和“交叉”是不同的,或许原两个意思都有,才会出现两种翻译法。  相似文献   

19.
一、分析下列标题的深刻含义:文章的标题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的最鲜明和最精炼的概括。因此,分析文章的标题的深刻含义,要从文章的背景、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对事物的态度、文体等方面考虑。1、鲁迅把小说取名为《祝福》,其深刻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鲁迅以《药》作为小说的标题?3、“忘却”和“记念”,意思是相反的,作者把文章题作《为了忘却的记念》,其含义是什么?4、作者以《路标》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5、为什么作者以《火刑》作为标题?二、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统观全文,联系上下文,从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感情、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考虑。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报刊上出现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令人堪忧。如《新华文摘》1999年12期转载的顾卫临《科学普及走出低层次徘徊》一文中的一个小标题:“令人堪忧的国民科学素养”。人们表示“某事让人忧虑”这一意思,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堪忧(值得忧虑)”.一是“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