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维,我国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素有“诗佛”之称。擅长各种诗体,其中尤以五言律、绝成就最高。《鸟鸣涧》就是一首五言绝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是王维退隐后所作。诗中描写了山中春夜的月景。全诗的灵魂是一个“静”字,而这个“静”字的体现,即作者运用什么手法使读者能够感知这个“静”境,这正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本文仅从造境艺术方面对(鸟鸣涧)作一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它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画面,为后两句提供了背景和必要的铺垫;后两句采用了动态描写,突出了…  相似文献   

2.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鸟鸣涧》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这首诗三种不同译本的赏析,指出此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而译文不仅要准确地翻译出《鸟鸣涧》此诗的意思,还要传神地表达出诗中所蕴涵的意味以及烘托的静谧气氛。  相似文献   

3.
挑战王维     
王维有《鸟鸣涧》一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教学中,一女生提问:绝句忌用字重复,此诗20个字却重用了“春”、“山”两次(春山、春涧与春山、山鸟),这算不算毛病?教师一听认为有理,鼓动学生修改。于是主意频出:将“山鸟”改为“飞鸟”、“林鸟”、“睡鸟”;将“春涧”改为“深涧”、“溪涧”……首先质疑的女生建议改为“栖鸟”,理由是:“飞鸟”太过火,“睡鸟”少动感,而“栖鸟”较为合适,且“栖”与“山”俱平声。“春涧”呢?她建议改作“幽涧”,理由是:给人以静、深之感。对王维这么…  相似文献   

4.
唐代佛教盛行,兼之当朝以诗赋取士,所以,数以千计的诗人都深谙佛理,写出了大量与佛有关的诗歌。其间,孟浩然与王维的佛诗值得研究。本文试从“以佛理入诗”、“融山水于佛”、“触景而悟道”三个方面对他们的佛诗进行探讨,并作简略的比较。指出孟浩然的诗说佛论禅平实显现,王维的诗多不着痕迹,尤其是作于辋川的一些山水诗,禅味浓而不露,为佛诗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鸟鸣涧》一诗中的诗句。对于该诗首句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①黄建森、赵振钧的《中学语文古诗文直译》(新蕾出版社)是这样解释“人闲桂花落”的:“人清闲桂花飘落。”②谢孟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出版社)注“闲”为“寂静的意思”。③杨华、方剑在他们的《绘图中学古诗词讲析》里将“人闲桂花落”翻译成“在寂无人声地方,仿佛觉察得到桂花在丝丝飘落”。④也有不作注的,如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清闲”…  相似文献   

6.
王维与佛教     
王维(701~761)是盛唐诗坛上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其艺术成就生前死后都有很高的声誉,绘画艺术独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终身学佛奉佛,诗画艺术成就与其较高的佛学修证是难分难解的。后代研究王维的学者亦称其为“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全家均笃信佛,因此其早年即相信佛教。王维曾绘四十八幅十六罗汉图并师事大照普寂禅师。维平生亦虔诚奉佛,且素服长斋。他对佛学造诣亦深,每为诗文,辄寓佛理禅机于其中,故世有…  相似文献   

7.
<正>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诗论家把他誉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相提并论,在盛唐诗坛鼎足而三。王维的写景诗具有高度成就,而在王维写景诗中数量更多、更富有特色的是山水诗。在山水诗的创作上,王维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由于王维的诗歌艺术修养很高,并在绘画、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这就帮助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技巧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  相似文献   

8.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对于王维这首诗中首句所言的“桂花”,一般人往往理解为常见的“秋桂”,可是第二、四两句点明了季节是春天,于是,有人就把诗中的“桂花”解释为“月光”。一九八○年七月,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被称为“诗佛”。王维是十分精通佛理的诗人,作为“诗佛”,王维的诗作很多都是浸润于佛理的。王维一生习佛,最初是因为风气的浸染,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多,特别是中年以后政治上的压抑,佛教越来越成为他精神上的安慰。在王维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佛教是深有体会,也是有所得的。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有许多诗作寓含了一种禅意,但这种禅意的表现不是纯粹的佛理说教,而是写出了一个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这正是习佛甚深的诗人在艺术上得佛理禅心之助而精妙绝伦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唐朝诗人王维,文学史上尊称他为“诗佛”,他的诗与画极富于禅机和禅意。王维有一首诗《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相似文献   

11.
文雯 《文教资料》2020,(5):19-20,8
王维诗歌以空见奇绝玄妙,主流研究划分其的思想以四十岁为界,前儒后佛,王维诗中充斥空寂隐逸,但通过对其人其诗“空”的特质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如此概括王维无可厚非,但要深刻认识王维的“空”,应该从复杂甚至相反的多方面观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诗通过语言确立存在”、“诗意的栖居”、“诗意语言的神秘性”三方面对海德格尔的诗意语言作其简要的阐释,以此借用海德格尔诗意语言的这种视角,即诗意语言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语言,来重新赏析几首王维的诗歌。王维的诗以“秀雅”之名给世人清新、淡雅之意,后世人所看重的也是王维诗歌的那种闲淡、空寂、静清的审美意境,究其原因,与王维的通于禅理有关,佛理的意蕴在其诗意语言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3.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是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诗中的第一首,也是王维诸多山水诗中的佳构。诗人夜深访友,凭栏远眺,月夜静谧,一如诗人的心情。无独有偶,百年之后的宋代文学家苏轼携友赏月,有感于月夜的静美,内心澄明而作《记承天寺夜游》,与王维的《鸟鸣涧》可谓同表心迹,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大静、美静、新静与和静四个方面对王维山水诗《鸟鸣涧》的独特静境进行了独到分析,认为它写出了独具王维特质与时代风貌的"诗佛"之静与盛唐之静,堪称古代静诗之首,亦堪称盛唐山水诗之绝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维诗《鸟鸣涧》第一句有“人间桂花落”与“人闲桂花落”两说,且对“桂花”的理解也不相同。文章拟对此进行考释,并力求从王维写此诗的文化背景及文字训诂的角度探明出现“间”、“闲”两说的原因,说明应是“闲”而非“间”。  相似文献   

16.
王维诗《鸟鸣涧》第一句有“人间桂花落”与“人闲桂花落”两说。且对“桂花”的理解也不相同。章拟对此进行考释。并力求从王维写此诗的化背景及字训诂的角度探明出现“间”、“闲”两说的原因,说明应是“闲”而非“间”。  相似文献   

17.
陈栋 《现代企业教育》2009,(16):145-146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在诗、画两派,王维算得上是硕果累累,其中以其富有禅理的诗歌最为突出。本文将就王维的诗歌,分析他在禅学上的成就和其独特的造诣。  相似文献   

18.
诗中独舞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以极其精练的笔法,勾画出一幅淡雅幽静的春山月夜图,苏东坡所说的“诗中有画”正是如此:诗人悠闲地漫步山涧,桂花的花瓣徐徐落下,春天的夜晚,山涧寂静空旷;明月升起,惊动了栖息的山鸟,远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清脆的  相似文献   

19.
盛唐时期,诗人们为了反映丰富而多采的社会现实生活,为了表现各种愿望和理想,在创作实践中开创了众多的流派,形成了众多的风格。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其独有的风格,显示了唐诗盛景的一角。是盛唐很有影响的一个流派。晚唐的司空图把王维一派的诗推为诗的正宗,清初的王士禛称王维为诗中的“祖师”,还有人把王维尊为“诗佛”。他们都把王维捧到和李白杜甫同样高的地位。当然也有象刘大杰先生等人对王维一派是抱否定态度的。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称誉的诗人。崇尚心性空灵的禅宗境界在其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至有些诗臻于“字字人禅”的境地。也正是这样一位“诗佛”,他内心的虚静使他将自性、物性、佛性、诗性都融入到澄明静美的大自然本真体验中,从而获得“自然”的圆满、和谐。可以说这恰恰触摸到了中国山水诗的本真性,是大乘佛教的圆融与中国本有的“天人谐和”理念的巧妙化合,在山水诗歌的艺境创构上的诗性体现。本文试从王维的人生哲学、诗歌创作、审美体验三方面来论述他的山水田园诗的本真性——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