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晏殊、欧阳修词,其内容大都是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趣,词风深美婉约,风格雅洁隽秀。晏殊的祝寿词,在词史上或有一定的影响;欧阳修写人物形象的词,值得肯定。而其豪放词,对苏、辛豪放派的形成,则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晚唐五代词确立了以言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要眇、婉约为美的审美规范。南唐词人冯延巳的《阳春集》是其代表,对宋初晏殊的《珠玉词》创作影响深远。二家作品中的"闲情"在伤春怨别的表相下用顿挫含蓄的笔法抒情、造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唐五代到宋代词史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晏殊婉约词的悲情书写,在北宋时代,有士大夫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的因素,也有有宋一代对佛教的大力提倡和保护从而激发了文人士大夫对生死命题的强烈关注的根源.与晏殊作为诗人的先天本性有关。在晏殊生活的北宋“太平日久”时期.发达的城市经济生活和娱乐文化对文人生活的影响,以及朝野参与娱乐的热情氛围,对晏殊婉约词里的悲情书写也是不可忽略的条件因素。  相似文献   

4.
黄红日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3):27-29,82
词的发展,经历了由民间词向文人士大夫词,由佳人青春空老感慨的艳情词向士人夫人生苦短之感的闲情词的明显演化轨迹。重点探讨闲情,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而细论闲情与艳情,闲情与隐逸之情等的区别,以明闲情之真义,分析闲情的形成条件:代言向自言的转化,创作者的富贵闲人身份,与具体情事的分离,并以冯延巳,晏殊为例,比较他不情抒写的具体内容,揭示了闲情这内涵在于文人的忧生之嗟与千古寂寞之心。  相似文献   

5.
徐坤 《语文知识》2007,(3):78-79
晏殊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其词《清平乐》音韵谐美,语辞俊丽,词格温润,在文辞风格上继承了冯延巳词的明淡浅丽,又在气象上流露出温庭筠词的雍容闲雅。  相似文献   

6.
晏殊、欧阳修是北宋前期词坛的代表作家,他们继承了五代南唐词风,同属婉约清雅一派,但由于二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秦观的词和婉清丽、富有画意、语浅情深、情韵兼胜,故被后人尊称为婉约词派的正宗词人,然而在繁多的婉约派词的代表作中,秦观的词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面貌。它吸取苏轼词的浓厚大气、柳永词的细密铺叙、欧阳修的清雅隽美、晏殊的婉转玩转天成,将这些精华聚集糅合,最终形成了自己“情辞相称”与“情韵兼胜”的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小议宋代回文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前秦窦滔妻苏若兰的《璇玑图》诗的影响及自身的时代特点 ,宋代回文词兴盛一时。回文词在内容上以闲情为主 ,多写闺情及诗人的闲情逸致 ;形式上多以随句倒读为主 ,也有至尾读回 ;语言上受“闲情”内容影响 ,多为婉约之词  相似文献   

9.
北宋晏殊,其词“风流蕴藉”,开有宋一代婉约词之先声,南宋辛弃疾,其词“悲壮激烈”,集有宋一代豪放词之大成,他们风格殊异。但稼轩集内也不乏情意缠绵的艳情词。清沈谦评辛词《祝英台近·宝钗分》曰:“昵狎温柔,魂消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填词杂说》)以艳情为主的婉约词,在两宋呈现着亦同亦异的风貌,对此,晏辛具有典型性。通过两人艳情词的比较,或能管窥宋词某些规律性的问题。一宋太祖于陈桥兵变取得帝位之后,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杯酒释兵权”,定下了重文抑武的文治路线,使两宋的政治、军事、文化形成异于其他封建朝代的格局。宋太祖对武将“多置歌儿舞女,以享天年”的劝诫,竟从统治集团内演变成整个  相似文献   

10.
晏殊是词史上一位富有创作个性的词人。然而,历来词论家多认为晏殊词源于南唐冯延巳,似乎晏殊词只有继承,没有创新,没有特色。宋代刘攽说:“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训,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清代刘熙载也认为:“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今之评论晏词者也持此说。其实,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作家,都是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晏殊,自然也不会例外。他不仅发扬了南唐词的长处,汲取“花间”词的精华,而且还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使其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1.
尤培成 《沧州师专学报》2003,19(2):19-20,33
历代词论家褒豪放贬婉约,认为婉约词属“艳”科。实际上,婉约词是封建正统文学衰落以及市民阶层兴起的产物,宋婉约词是市民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苏轼以其风貌崭新的婉约词对传统婉约词风进行了大胆的析。他变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为“以雅为美”,淡化、内化了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他以诗为词,使词由类型化到个性化,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产。苏词既继承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又对其进行刷新,从而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词风。  相似文献   

13.
北宋初期,词直接受唐五代的影响,大多为小令,风格也多是婉约秾丽。当时名臣均好作小词,如寇准的《点绛唇》(水陌轻寒)、钱惟演的《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等等,无一不是缠绵温丽的佳制。然而他们都不是专心致力于词者,对后代影响不大。当时专心致力于词,对后代有较大影响的,首推晏殊与欧阳修。近人冯煦说:“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是名的豪放派词人,而他的婉约词同他的豪放词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辛词的婉约。是“以气入词”,一如他的豪放词有深度,有力度;豪放和含蓄两大风格的交融,是其最大特色。辛弃疾婉约词提高和深化了婉约词的格调境界,丰富了婉约词的风格物色。研究辛弃疾婉约词的内容题材对研究其词的成就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豪放是辛弃疾的主导风格,但他的婉约词同样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别有一番风韵,一改缠绵靡软之婉约词的审美风格,有着巨大的思想艺术价值,此可谓辛稼轩对婉约词发展的一大贡献。他的婉约词多是“伤心人别有怀抱”之作,寄托着家国之忧和身世之感,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丰富和深化了婉约词的内涵,拓宽了婉约词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十四岁时以神童被荐入朝,赐进士出身,此后仕途顺达,历事真宗,仁宗两朝,官至仁宗朝宰相。死后谥元献。有词集《珠玉词》,存词一百三十余首。晏殊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为歌酒风月,闲情别绪,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是北宗词坛上的重要词人。这首《蝶恋花》因其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而广为人知,更具代表性。词的开头一句,推出两个颇有…  相似文献   

17.
词,始于隋代,至宋代,处于全盛。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也有不豪不婉清新冷峭的。两宋词只要是婉约的,豪放词始终没有压倒超过婉约词。婉约词是词之正宗,词之至也。但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常常是相互渗透、融合的。  相似文献   

18.
姜永宾 《学周刊C版》2010,(5):194-194
晏殊是我国词史上一位独特的词人。“太平宰相”的身份也许是文学创作的不幸.然晏殊却能凭借个人的才华,于富贵中开创一片新天地.这正是他得以成功之处。学者们历来对晏殊词的评价离不开“富贵”二字.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意境为切入点.来探讨晏殊词中的理性意识和行为,以及蕴藉隐忍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位是五代南唐帝王.一位是南宋旷代才女:一位是“词中之帝”.一位是“词国女皇”;一位揭开了婉约词的序幕.一位是婉约词的集大成。他们将苦辣酸咸的人生况昧诉诸砚头笔端.在波诡云谲的历史中把悲苦跌宕的人生经历研磨为凄愁婉约的字。李煜和李清照同以“婉约”为词.他们的词作展示了相似的人生命运、相通的创作态度和相同的审美追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位是五代南唐帝王,一位是南宋旷代才女;一位是“词中之帝”,一位是“词国女皇”;一位揭开了婉约词的序幕,一位是婉约词的集大成者。他们将苦辣酸咸的人生况味诉诸砚头笔端,在波诡云谲的历史中把悲苦跌宕的人生经历研磨为凄愁婉约的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