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国梁 《语文知识》2002,(11):46-47
《焦仲卿妻》中: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对“贵贱情何薄”这一诗句的诠释,诸家颇有出入。据我们所知,约有三说。黄节说: “‘贵’,谓大家子,宦台阁也; ‘贱’,谓妇也。贵贱相悬,遣妇不为薄; ‘情何薄’,言何薄之有也。”余冠英在  相似文献   

2.
备课《孔雀东南飞》之时,看着教师教学用书中对于焦仲卿的“软弱无能、死守孝道”的评价,心中总感沉重,一种不平之情不由而生。在我的眼里焦仲卿完全不应该是上述的那些评价。  相似文献   

3.
陈九彬 《学语文》2004,(4):13-13
初读课文,只见焦仲卿和刘兰芝情意绵绵誓同生死,知其相爱至深,但在比较分析中我们发现两人的性格却有“歧见”。开始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焦仲卿无法劝说母亲留下妻子时,焦刘二人对未来的预想。焦仲卿希望等待形势好转,再图破镜重圆,他说“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刘兰芝没有这么乐观,她认为现存的婚姻都无法保住,一旦被遣,形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优秀的民间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说起这场悲剧,人们首先想到罪魁祸首是焦母和刘兄。此二人当然罪责难逃,但焦仲卿在这场悲剧中也应承担一定的罪责。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五言叙事长诗,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爱情的悲剧故事。全诗用饱满、细腻的笔墨塑造了刘兰芝这一勤劳、善良、聪慧、敢于反抗的完美形象,为后世所传颂。同时,这首诗有了人物对话,避免了对人物的平白直叙,显得生动、有说服力.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在对话中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6.
孙广廷 《现代语文》2006,(8):120-120
是谁害死了刘兰芝?读过《孔雀东南飞》的人大都把罪过归咎到焦母和刘兄的身上,归咎于万恶的封建家长制。但如果从语言交际的角度,我们发现,作为故事中的受害人之一——焦仲卿,竟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由于他时时、处处言语不当,从而一手导演了二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第三部分刘兰芝19归娘家,其母惊诧地追问:“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此时的刘兰芝,必定是有苦难言的。“兰芝惭阿母”的“惭”就是当时兰芝神情的表现。那么“惭”作何解呢?据悉新版教材的注释与旧版本的相同,为“兰芝很惭愧地对母亲说”,人教版中师教材和高教版中专教材均为此说。后查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该句的注,为“惭阿母,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被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沈德潜语),与《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历来传诵不衰,也是中学语教材的传统篇目。对于其中的人物形象,人们对刘兰芝的评价一致比较高,但对焦仲卿这个人物却颇多微词,“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作活活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唐驶集》第九卷)。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中的“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句,并非说刘兰芝用左手持着剪刀、尺子。此处的“左手”“右手”是互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年轻妇女,竟被其婆母休弃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诗歌主题的一个方面向来被认为是揭露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抨击了封建礼教、封建门阀制度.与这一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是,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汉末建安中,儒家的伦理纲常已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东汉末年,士族制度萌芽时期,门第观念也已经存在了.  相似文献   

11.
陈飞 《学语文》2007,(5):13-13
提及《孔雀东南飞》,人们总是习惯性地给诗中双双殉情的男女主人翁的命运这样定位:处于封建宗法礼教桎梏下的青年男女为了寻求自由爱情的不屈服的反抗行为和他们的悲剧命运。笔者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反复细读,感觉对于文中男主人翁焦仲卿的定位有些高,他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牺牲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度下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法”的教育,这是语文学科教学原则的要求,即思想教育和语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道”的教育,而对“法”的教育则不太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不仅仅对学生进行“道”的教育,而且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法”的教育。这里举几个教学中的例子。笔者讲解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时,就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进行讲解,尤其是联系我国新修订的《婚姻法》的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13.
释“情”     
《曹刿论战》,鲁庄公和曹刿就战前的政治准备进行了分析,鲁庄公最终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得到了曹刿的认可:“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情”做何解,“情”和“忠”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对“情”,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注释是“实情”。《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郭锡良、唐作藩等编)对于“情”的解释也是:“情况,实情。”可是这种解释又让人产生疑问:明明是“不能察”,即不能一一明察,何以有“实情”,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再说“情况”或“实情”也不能算成“忠之属也”。对于“情”,《康熙字典》引用董仲舒的解释是“人欲之…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是“母亲”的孩子,大家同是华夏的子孙。在这个世界上,我最亲的是妈妈,最爱的是中华。  相似文献   

15.
说“迎取”     
赵运普 《语文知识》2000,(12):38-40
《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也常省作《焦仲卿妻》),这是中等学校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照一般情况说,文字注释该没有什么大疑问了,然而问题并不很简单。就拿焦仲卿迫于母命不得不遣送刘兰芝之时,与刘兰芝相约“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的“迎取”来说,就很值得探讨一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个聪明能干、知书识礼的好姑娘。嫁到焦家后过着“鸡呜人机织,夜夜不得息”的奴隶般生活,可结果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焦母认为刘兰芝织的太慢了,刘兰芝说不是我织的慢,而是婆母的故意刁难,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而我想说,一个悲剧女人的背后常常是因为有一个造成她悲剧的男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很多:刘兰芝、杜十娘、祥林嫂、窦娥……其悲剧均催人泪下,其悲剧原因干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她们背后都有一个造成她们悲剧的男人。笔者仅以焦仲卿为例,探究一下刘兰芝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媒体上看到一则消息,讲的是四川某重点中学的一位高三班主任一次偶感身体不适,到医院体检时发现自己已处于癌症晚期。这位老师为了不影响学生(也包括自己正读高三的女儿)的复习,便隐瞒自己的病情,坚持按时上下班。但病魔并未因这位老师的拳拳之心而放慢侵蚀其生命的脚步,在高考前的十多天,这位老师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19.
20.
王子欣 《语文知识》2002,(11):42-42
《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句子。其中“鸡鸣”一词,很多老师在讲解时,均释作“鸡叫”或“公鸡-叫”,这就与诗的原意大相径庭了! “鸡鸣”是古代表示时间单位的名称。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时辰,除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表示外,还有一套表示时间的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