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的山西省有个永济市,是舜的故里,所以又称舜都。去年9月,我游览了舜都的普救寺,感触颇多。普救寺在秦、晋、豫三省的交界处,是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被称为爱情圣地。普救寺建于山上,上山的石阶分为两段,又陡又长。走完第一段,同行的老教授就有点吃不消了。此时,导游小姐笑着说:“上山的石阶共有108级,代表人要历经108难。各位已走完了一半,稍歇一歇,再加把劲儿,走完剩下的一半就能逢凶化吉、大富大贵啦。”尽管我们不相信这种传说,但还是饶有兴致地往上登,就连那位老教授也在导游小姐的搀扶下…  相似文献   

2.
莺莺塔     
一段桃色故事就发生在永济的那座黄土山上,小山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峨眉塬”,塬上有座普救寺,寺里有座莺莺塔。这个莺莺就是《西厢记》里的莺莺小姐,她和一个多情书生在佛堂偶遇,四目相向,就擦出了火花。  相似文献   

3.
美丽普救寺     
正6月30日晴今天,我们来到了中国第一部爱情小说的产生地——普救寺。一到普救寺,我们就看到了108道台阶,它们象征着人生的108个磨难。随后我们看到了幸福鼓,他是中国第二大鼓,是用一整张水牛皮做成,直径达到了3米多。然后我们来到了击蛙台,它是用一块石头打造的一个石台,因为结构的特殊,塔尖上会发出"呱呱"的声音,普救寺因此作为回音建筑而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4.
大凡读过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会真记》的,或者看过元杂剧《西厢记》剧本以及各地方戏《西厢记》演出的,都很欣赏“西厢记”故事所在的典型环境普救寺;凡是乘同蒲路火车南下经蒲州车站的,都有良机在车上远望普救寺的莺莺塔。“待月西厢下”的妙境就在这儿,“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名言佳句的产生,也在这儿。 普救寺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旧城东北约五、六里处西厢村,属于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寺建立于唐武则天时期(684—704)(王实甫《西厢记·楔子》:“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则天娘娘香火院”)。普救寺原名叫“西永清院”。改名的原因是:“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作乱,后汉刘知远派郭威讨伐,围蒲州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城破,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引文见《中国名胜词典》)。普救寺寺址高兀,松柏满垣。寺曾经宋元明清修  相似文献   

5.
元人杂剧《西厢记》渊源于唐代元稹的小院《会真记》,却并非直接从《会真记》改编,而经过了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这个中间体。也就是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已经有了两次丰富发展和改动,主题思想也随之变化。我们先看张生、莺莺相遇于蒲东普救寺的时序是如何演变的。《会真记》“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后来孙飞虎要抢莺莺为压寨夫人,赖张生驰书白马将军求救,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西厢记》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历来学者对剧中主要人物关注较多,而对剧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的僧人关注较少。文章对西厢记众僧的形象作了研究,认为在《西厢记》中普救寺的僧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他们并没有抛弃了世间的情,而是溢满了情与义,王实甫如此塑造僧人形象,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为主题服务,二是迎合市民口味。  相似文献   

7.
山西永济县的普救寺名扬天下,原因倒不是那独具风格的建筑,而是那发生在该寺西厢的才子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要数唐朝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当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前者是传奇,后者是杂剧,内容大致相同,结局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8.
前朝崔相国病逝后,夫人郑氏和女儿崔莺莺扶灵枢归葬,途经河中府,停灵于普救寺中。书生张珙上京应试路过普救寺,在佛殿上偶见莺莺。一见钟情,借故也在寺中住下。两人隔墙和诗,道场传情。互相爱慕,但无由相会。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西厢记》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历来学者对剧中主要人物关注较多,而对剧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的僧人关注较少。文章对西厢记众僧的形象作了研究,认为在《西厢记》中普救寺的僧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他们并没有抛弃了世间的情,而是溢满了情与义,王实甫如此塑造僧人形象,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为主题服务,二是迎合市民口味。  相似文献   

10.
郭桄 《太原大学学报》2007,8(1):108-110
山西有丰富的戏曲文化遗产,且底蕴深厚,把戏曲文物遗址与描写当地的戏曲故事纳入旅游文化景观,必相得益彰。山西有戏曲文物遗址四大著名景区:洪洞县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景区;临汾市古神庙戏台景区;侯马市金代墓砖雕戏俑和忤逆坟景区;永济县普救寺景区。  相似文献   

11.
莺莺塔座落在山西省永济县普救寺内。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著作中所说的:“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中的塔即为此塔。该塔是一座四方形空筒式的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36.76米(不计塔刹),建在普救寺内峨嵋原头的一座土丘上。它具有特殊的声学效应,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在参考文献中,对“普救蟾声”的声学机制做了专门论述,1987年9月26日的“中国旅游报”上就此作了报导。本文根据该塔的内部结构和考察的实验数据,对莺莺塔内部的声学效应作一分析,并说明其对塔外部声学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石玲 《初中生辅导》2010,(33):24-27
大自然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有一种树叫笑树,它可以发出类似于人类的笑声;山西省永济县普救寺内有座高36米多,共有13层的塔,我国古代文学名著《西厢记》里生动描述的张生和崔莺莺冲破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寺庙里。所以,人们就把这座塔叫做莺莺塔。  相似文献   

13.
黄河滩上一明珠樊高福以开发滩涂为目标,坚持“高科技、严教学、兴蚕业、达小康”办学方向的永济市桑蚕技术学校,位于驰名中外的《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附近的黄河滩上。办学18年来,学校努力推广桑蚕技术,为桑蚕事业的发展和农民多种经营致富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吴贤友 《学语文》2012,(3):49-50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4年),年仅26岁的元稹创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脱稿,小说很快就在文人中间传播开来。小说叙述了书生张珙和寒门女子崔莺莺在蒲州普救寺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守信,是君子之美。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坚强有利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从该剧莺莺和张珙的豹尾式爱情中了解到“守信”这一精彩之笔。原来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决定不赴京赶考,他寓居于普救寺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运城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该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较大潜力,但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据此提出了开发的总体思路及模式,重点打造普救寺和死海两个精品,以提升运城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7.
范文点评     
刘宝琴:点评 鹤盗楼 作为山西永济人,我很自豪,因为家乡的名胜古可多啦!有鹤雀楼、五老峰、普救寺、万固寺、唐代大铁牛……这些旅游景点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与岳阳楼、  相似文献   

18.
在戏剧艺术受到小说、电影、电视等多种艺术形式挑战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戏剧艺术的巨大优越性,以人物刻画为中心,把有意义的社会矛盾典型化为具有特色的性格冲突,通过生动的性格冲突艺术地揭示社会问题,反映时代脉膊,乃是振兴戏剧艺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一点上,古典名剧《西厢记》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西厢记》中描写的主要人物只有三、四个,场景几乎没有离开一座寺院——普救寺,故事又并不复杂,但七百年来却上演不衰,总使人  相似文献   

19.
在故事教学中,选好故事当然是第一位的事情。但选好了故事,不作任何加工处理,教学效果也是下会好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幼儿,他们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同时由于故事多来自书面文字,这与讲给别人听的语言就有所区别,因此,根据幼儿的特点对故事材料作一番加工处理,乃至进行艺术再创造就成了讲好故事的重要一环。那么,怎样对拿到的故事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呢?  相似文献   

20.
我的孩子,才三岁,喜欢听故事。平时,总是缠着要我讲故事。以往,故事的来源少,脑子里就那么几个故事,几天一讲,就完了。孩子也听熟了,听腻了。于是,我就翻看一些诸如《365夜》的书籍,但所获甚微,总觉得合适的内容不多。有时,我被孩子缠得急了,就即兴自己编,反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