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宏玉 《现代语文》2007,(10):32-32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称谓文化的四个大类:姓名称谓、年龄称谓、关系称谓以及职业称谓,此外再谈谈避讳.特别之处在于本文对我国古代称谓文化知识进行选择和较为系统的梳理,以适应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一、称谓的含义 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相似文献   

4.
段建民 《教师博览》2002,(12):52-52
祭酒封建王朝专门教育公卿大夫和三品以上官僚子弟的学校称国子监或国学、太学。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祭酒原非官名,古代人宴会或祭祀时,推一年高望重的人先举杯以祭,称祭酒。隋唐以后始称国子监的主管官为祭酒),官多为从四品。司业隋后至清末,国子监设有司业官,为国子监的副长官,协佐祭酒掌国学诸生训导之政令,官为正五、六品。博士国子监的助手,官位多在正七品到正六品。为培养各类专门实用人才,从东汉到隋末,在当时的京城还建有各类专科学校,依据其专业,分别设立了律学博士、医学博士、武学博士、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  相似文献   

5.
6.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发:古时儿童未成年时。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束发:指青少年。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及笄:指女子15岁。破瓜:指女子16岁(64岁也称破…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文》2007,(6):119-119
古代的诸侯和封建帝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谓自己不能得众;“寡人”即“寡(少)德之人”;“不谷”:谷,可以养人,为善物,不谷即不善。这些都是君主的谦称。《老子》中说:“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显然在“白谦”的背后,隐藏着笼络人心,以求巩固一己统治的日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古时常用官职升降实词的辨析,阐明了其具体用法和含义。  相似文献   

9.
女子爱美,因而与服饰文化深深结缘,这从古代女子称谓中便可略见一斑。及笄、笄年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一头锐,一头钝。最初是用竹子制成的,后多用骨角、象牙、金玉等制成。古代女子十五岁要举行成年礼,即笄礼,就是把头发梳拢起来,挽个髻,插上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相似文献   

10.
书生 读书人的通称。《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云:“(赵)咨曰:‘吴王……虽有余闲博览书传,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白面书生”指年轻、阅历浅的文弱书生。  相似文献   

11.
对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的研究,不能回避对其称谓变迁的探讨。在其称谓从“归化人”到“渡来人”、从“华侨(侨人)”到“大陆移民”不断演变中,“大陆移民”这一称谓最符合史实,该称谓的变迁反映了中日两国研究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的定向历程。  相似文献   

12.
天府《周礼·春官》:“天府掌祖庙之守藏。”明末清初的孙承泽写过一部带有北京地方志性质的专著,名字就叫《天府广记》。  相似文献   

13.
称谓,贯穿古今,活跃于任何一个社会生活层面,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它都有着不同的意义,从人际关系来看,它是一种身份的标志;从语言交际来说,它又是一种交流工具.从历史上来看,称谓有着深刻的文化烙印,我们甚至可以说,称谓的历史变迁即是新旧文化观念变化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年龄是现代人的一种隐私,特别是直接问女士的年龄,史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其实,古人对年龄也常采取一些隐蔽的方式,不直接说出自己或某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代替。  相似文献   

15.
生活或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年龄的代称.理解起来有些麻烦。现将常见的年龄称谓收集并解释如下,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健敏 《现代语文》2007,(1):126-127
阅读古代诗文,常常会被古人众多的称谓所困扰,本文就古代诗文中常用的称谓进行辨析,以减少阅读障碍。古人的称谓较复杂,而这些称谓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能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就会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代诗文。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中学生》2010,(7):77-77
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授官。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护:上级官员离职,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称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介绍了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称谓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原因,按照社会关系称谓的语义语用范畴进行了分类论述,把它们分为:一、泛称社会关系称谓;二、借称社会关系称谓;三、职务职业社会关系称渭;四、俗称社会关系称谓。章认为社会关系称谓的变化能迅速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化的发展情况和社会集团心理状态的变化,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语文课中“古代年龄称谓”的一般现象 ,归纳全面、简练 ,对古文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称谓礼貌语中 ,有一类礼貌式 :用字、号称人 ,表示尊敬 ;用名自称 ,表示谦逊。古代以称人之名为不恭 ,是出于古人的忌讳。为了避免直接称出所讳之名 ,又出现了一种“讳称”形式 :以“某”代名甚至字 ;在人名之前加称“讳”或以“讳”代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