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拟古典主义作家幸田露伴的早期短篇小说《一口剑》,讲述的是职业匠人正藏在逆境中铸剑成名的故事,其中“剑与铸剑”的隐喻,以及铸剑名匠、侠义、王的形象等,都受容了中国古代的干将莫邪故事。《一口剑》中,单剑是干将莫邪故事中“雄雌”双剑的变异;正藏这一人物是去神圣化了的干将,其妻子阿兰这一负心女子的形象与干将之妻莫邪形成对照;因夫妇关系而追求“立身出世”单一故事,取代了干将莫邪故事中渗透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复仇故事。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五册《干将莫邪》中有“莫邪子名赤,比后壮”句,人教社《教参》译云:“干将的妻子莫邪(生了个儿子),叫做赤。赤长大成人后”。我们以为,课本对“莫邪子名赤比后壮”的断句以及《教参》译文都忽略了对“干将莫邪”子名的考究和上下文意的贯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全国统编初中语文第五册选有《干将莫邪》一文,课本注释说:“干将、莫邪,夫妻两人,相传为楚国的冶铸工。”此注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干将”为复姓。“莫邪”为名,干将莫邪非夫妻两人,实指一人。理由如次:一、根据上下文意判断文中说:“其妻身重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句中“其”、“吾”、“我”都  相似文献   

4.
新编入初中教材的《千将莫邪》,是东晋干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的名篇。作为我国小说发展初期的志怪小说,在艺术形式上,一般还只粗陈梗概。然而也有一些结构较完整,描写较细致生动,粗具短篇小说规模的作品。《干将莫邪》就是其中成就较高的一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叫莫邪的铸剑工给楚王作成雄雌二剑后被楚王杀死,其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全文篇幅不长,但结构完整,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并以复仇为主线,一“剑”贯之。作剑——故事的起因。小说起笔直入正题:交待干将莫邪为楚王作雌雄二剑之事。因为“三年乃成”,触怒了残暴的楚王。这就种下了杀身的祸根,悲剧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5.
莫邪子名为“赤比”而非“赤”安徽金寨县青山中学田曙明初中语文第五册《干将莫邪》有一句是:“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笔者认为由于编者句读之错,致使莫邪子之名由“赤比”变成了“赤”。鲁迅在《古小说钩沉》中把莫邪子之名命为“赤鼻”,而在其《故事...  相似文献   

6.
孙子练兵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统御军队)乎?”对曰:“可。”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  相似文献   

7.
扇子的雅称     
扇子作为一种驱暑纳凉的用具,有不少雅称,如: 仁风仁风原是古时美化帝王或地方长官的谀词,言其恩泽如风之遍布。《后汉书·章帝纪》: “功烈光于四海,仁风行于千载。”晋代袁宏为东阳守,谢安授以扇赠行,宏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此后, “仁风”便作为扇的雅称。《幼学琼林·器用》: “剑有干将镆铘之名,扇有仁风便面之号。”便面本是古时用来遮面的扇状物。《汉书·张敞传》: “(敞)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后来也称团扇、折扇为“便面”“障面”。吴绮《见人扇头是友沂绝句怆然和之》:“只今便面春风在,曾向章台拂柳花。”(《清诗别裁集》)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诗文中,人们常用以下一些名称来称青楼妓院:1.女闾。《国语·齐语》:“齐有女闾七百,征其夜合(夜间与男子交合)之资,以通国用。管仲相桓时,立此法,以富国。”又,《战国策·东周策》:“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所设的“女闾”即是后世妓院的雏形。后人因以女闾代妓院。如清朝汪中《经  相似文献   

9.
“伍”是古代最小的居民组织,五家一伍,设有伍长。晁错《募民徙塞下疏》:“使五家为一伍,伍有长。”由于“伍”是最小的居民组织,所以就用“编伍”指民间。《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比“伍”大一点的居民组织是“闾”。二十五家为一闾。《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相似文献   

10.
木骨闾为柔然族始祖之名。《魏书·蠕蠕传》中说:“蠕蠕,东胡之苗裔也,姓郁久闾氏。始神元(卒于公元277年的拓跋鲜卑始祖力微的尊号)之末,掠骑有得一奴,发始齐眉,忘本姓名,其主字之曰木骨闾。‘木骨闾’者,首秃也。木骨闾与郁久闾声相近,故后子孙因以为氏”。对于《魏书》中的这段记载,学术界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或以此处之“首秃”证明柔然人为“髡头”,或以为“从其‘首秃’来看,或为东部鲜卑人,所谓‘东胡之苗裔’”,甚至还有人推测这个“木骨闾”可能为“蒙古勒”即“蒙古”的异译。  相似文献   

11.
《汉书·张良传》“表商容闾、式箕子门,封比干墓”,记述的是武王克殷后对旧殷贵族中的商容、箕子、比干等所谓贤人智士表示尊崇的做法。这段史实,《荀子》、《吕氏春秋》、《礼记》、《史记》、《新序》、《逸周书》、《尚书·武成》、《后汉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在第一单元的第四课中采用了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这首诗。其中有一句曰:“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编者在注释中对“何时可掇”进行了解释,译为:“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如此解释,笔者不能苟同。从全诗的结构来看,诗人引用了《诗经》中的三首诗来表现作者渴望招慕贤才之心。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引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思慕之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成句,表达了诗人礼遇贤才之心;“明明如…  相似文献   

13.
三友 ,旧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见冯庆京《月令广义·冬金·方物》。白居易《北窗三友》诗 ,以琴、酒、诗为三友。三公 ,周代三公有两说。一说 ,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 ,一说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以丞相 (大司徒 )、太尉 (大司马 )、御史大夫 (大司空 )合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唐宋仍沿此称 ,已无实际职务。明清虽亦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但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三尺 ,①指剑。剑约长三尺 ,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 :“吾以布衣提三尺 ,取天下。”②指法律。《汉书·杜周传》 :“三尺安出哉…  相似文献   

14.
名剑传奇     
干将、莫邪为吴国之剑,两剑如夫妻,一雄一雌不可分。湛卢诞生于越国.遇无道之君即能自行离去。同为名剑,却各有传奇,历经千古,美名不灭!  相似文献   

15.
苏州,又号姑苏城。姑苏,一作姑胥、姑余、古余、古吴,又作句吴、攻吴、工(?),同为一名而异译。姑、古、句、工、攻,本作干,苏、胥、余、(?),本作吴。干乃古越族的一支,原聚居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后为吴灭,建国为干吴,又作句吴、攻吴、工(?)、古吴、古余、姑余、古胥、姑苏。由于其国初都在今无锡市东南梅里,至春秋时迁都今苏州市,故国名又转为地名,二地同为一名。以后随着吴国强大,其名遂为苏州所独占。今苏州西南有姑苏山,得名于吴王阖闾所筑古胥台。《越绝书·吴地传》:“胥门外有九曲路,阖闾造,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中窥百姓,去县三十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伐齐,“道出胥门,因过姑胥之台”,后越军入吴,“焚姑胥台”。《国语·越语》、《韩非子·喻老》姑胥  相似文献   

16.
美文采撷轲既取图奉之,发①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②。拔剑,剑长,操其室③。时恐急,剑坚④,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刺秦王》臣闻鄙语⑤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论幸臣》张孟谈对曰:“君主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谓,持国之道也。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⑥君若弗图,则臣力不足。”——《战国策·赵策一·张孟谈既固赵宗》赵且⑦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相似文献   

17.
《干将莫邪》全篇只四百多字,但在这样的短篇里却异浪突起,波涛浪滚,情节一次又一次出现高潮。开篇异波突起,悬念扣人心弦。《干将莫邪》一开头便写道:“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这如同异波突起,扣人心弦。干将莫邪后果如何?生死如何?种种担忧与猜测折磨着读者,攫取了读者的全部思想,使你急切地想知道下文。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干将莫邪》(别名《三王墓》)第二段有“莫邪子名赤,比后壮”句,课本在“赤”字后断句,将“比”字注释为“及,等到”;语文出版社《教师用书》将此句翻译为“莫邪的儿子名叫赤,等到后来长大了”。早在1990年上学期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就选有此文,其断句及注释与这次语文版课本相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第五册)的译文没有将“比”(等到)的意思翻出,译成“莫邪(生了个儿子),叫做赤,赤长大成人后”。当年,笔者与各位同仁一样,按照课本和参考书来执教,因“比”字确有“等到”之意,故也能讲通。但这次教语文版新教材,备课时,总是感到此句中的“比”字多余,人教版参考书没有将“比”译出同样讲得通,说明“后”字已含有“比”(等到)的意思。这样看来,此句无“比”字语意照样很通畅,且还简练些。那么,作者为何要在句中多加一个“比”字?干宝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大师,难道他就不讲究作品语言的简洁吗?带着以上疑惑,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做了一番考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原来莫邪之子名“赤比”,而不是名“赤”。据有关文献《,干将莫邪》所叙故事在早于《搜神记》的曹丕的《列异传》(一作张华撰)一书中就有记...  相似文献   

19.
“乡人”释     
《曹刽论战》中的“乡人”,课本没有加以注释,人们常常把它讲成乡亲、老乡。考之史籍,这种说法和史实不相符合。检《周礼·大司徒》篇,有云:“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葬,五闾为党,使之相教;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这里的“比”、“闾’、“党”、“州”、“乡”都是上古居民的行政组织那么“乡人”又是什么呢?可以有二解:其一,是同在  相似文献   

20.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考之远古,初民慑于风云雷电的自然威力,面对高山险峰,常怀崇惧之心。并由此以高山作为祖德、人德的象征而予以喻颂。前者如《诗·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后者如《诗·小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