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唐代大诗人杜甫(721-770)一生爱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赴奉先咏怀》)是他这种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他的最高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安史之乱的动荡现实却使他难以施展这一政治抱负。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山河,他渴望统一,渴望安定,这种渴望进而转化为对三国时诸葛亮那样的军事天才的仰慕,他在诗中多次咏怀诸葛亮,有着深厚的诸葛亮情结。公元759年底,杜甫逃出叛军包围的长安,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筑草堂定居。…  相似文献   

2.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深挚同情人民,无比热爱祖国,平生最渴望施展才华来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他最敬仰的人物便是诸葛亮,常以之自许,所以这首诗自然选取诸葛亮为咏叹对象。诗的前两句,用词明白如话,句式对偶严谨,巧妙而凝练地概括出诸葛亮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功业:一是帮助刘备  相似文献   

3.
杜甫诗歌通过渲染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情,认为他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将他的失败归为天命塑造了智圣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和后主刘禅的关系,提炼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忠贞的品质,塑造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志在恢复汉室,与天命抗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和在上天面前他注定失败这一不可调和矛盾,刻画了悲剧英雄的诸葛形象;采用比拟手法,以物喻人,塑造了神明般的诸葛形象。杜甫塑造出如此完美的诸葛亮形象,基于他晚年生活在成都、夔州两地,有机会探访相关诸葛亮遗迹,感受蜀人对诸葛亮热爱;诸葛亮北伐大业未成的功业"残缺美"又激起功业上同样不得意的杜甫强烈共鸣;杜甫不自主将诸葛亮作为自己形象代言人也需要将诸葛亮提升到一个高度。杜诗中的诸葛亮形象也定型化了诸葛亮形象后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感受杜甫对诸葛亮的崇仰钦佩之情,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2.抓住本诗的特点,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全诗,体会杜甫对诸葛亮其人的崇仰钦佩之情。难点:深刻领悟诗人对诸葛亮深沉笃志的追寻与凭吊之情。  相似文献   

5.
杜甫咏怀诸葛亮的诗作,奠定了诸葛亮文学形象的基础。杜甫咏怀诸葛亮的诗作的思想内容包括:羡其君臣遇合风云际会,赞其志决身坚鞠躬尽瘁,叹其无力回天赍志以没。其艺术特点有三:一是选择典型意象,表达深刻内涵;二是营造凄清意境,烘托人物形象;三是涵盖深长意蕴,激发读者深思。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人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忠义的典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这句名言曾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他也是杜甫最景仰的历史人物之一。杜甫曾用多首凭吊诗篇,抒发他对诸葛亮的衷心敬慕,表达他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蜀相》一诗亦如此。  相似文献   

7.
魏功 《语文天地》2013,(1):20-21
杜甫与陆游二人都生活在一个乱离的时代,这使他们对诸葛亮这位安邦定国的忠臣良相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同时,杜甫与陆游都出身于士大夫之家,家庭的传统教育使他们都有着致君尧舜、救民水火的远大政治理想。但事与愿违,二人终生都未能一展雄才,只能空怀抱负,以诗文终老。而诸葛亮则正是儒家兼济的典范,是君臣相得的最佳范式,所以这两位怀...  相似文献   

8.
课内检测一、填空1.《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__·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________朝史学家________。文章以刘备_______(成语)的故事为史实基础,写诸葛亮纵论天下形势,指点用兵决策,突出诸葛亮"__________"的卓越才能。2.杜甫在《蜀相》一诗中曾以"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赞颂诸葛  相似文献   

9.
课内提升(一)填空。1.《隆中对》节选自《____·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___朝史学家__。文章以刘备____(成语)的故事为史实基础,写诸葛亮纵论天下形势,指点用兵决策,突出诸葛亮“______”的卓越才能。2.杜甫在《蜀相》一诗中曾以“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赞颂诸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文化现象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历史诸葛与文化诸葛不尽同类,几经衍传,绎人成神.诸葛亮文化现象主要成因:诸葛亮本身的卓越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封建知识分子的渲染;封建社会民众对贤臣良相的渴望.诸葛亮文化现象现今仍有传承和发扬的现实意义,但应该科学地剔其糟粕.  相似文献   

11.
“久居巴子国,屡入武候祠”。诗圣杜甫一生景仰诸葛亮。他客居巴蜀时,曾多次瞻仰武候庙祠,凭吊蜀汉遗迹,,并在《蜀相》、《武候庙》、《八阵图》、《夔州十绝句》、《谒先主庙》、《诸葛庙》、《咏怀古迹五首》等诗篇中,以切情沉郁的笔触,直接间接地歌颂了诸葛亮的历史功业及其人格。唐代宗大历元年,诗人在夔州写了一首七言古体《古柏行》。诗云:  相似文献   

12.
课的起始:师:约在公元760年春,诗人杜甫瞻仰成都城西北的诸葛亮祠堂,写下了著名的《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生抄写诗句,小声朗读。)师:这首律诗后半部分是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这一句从学过的《隆中对》中已了解,后一句表明诸葛亮经历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开创大业,匡济危时。诸葛亮兢兢业业,一片忠贞。公元234年伐魏时,病死在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故而说“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3.
这首诗是杜甫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漂泊西南到成都初游武侯祠之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是时,已持续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之时,  相似文献   

14.
成都武侯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白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杜甫的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诗的题目叫《蜀相》,蜀相就是诸葛亮.  相似文献   

15.
唐诗随身听     
功盖三分国,八阵图江流石不转,名成八阵图。杜甫遗恨失吞吴。论起诸葛亮的功业,在三国时要算盖世第一;他推演兵法,完成了著名的八阵图。虽然江水日夜奔流,但是堆成八阵图的日子,至今丝毫没有转动;但遗憾的是他出兵伐吴没有成功吧!唐诗随身听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的诗词引用湖南洪江市二中范丙烈记得上初中时,一位姓黄的国文老师在讲授诸葛亮的(出师表)时,给我们介绍了一首杜甫的咏史诗(蜀相),时至今日50多年过去了,那篇脸灸人口的名文我早已不能完全背诵。然而,当年那黑板上的八句诗却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7.
杜甫居于成都草堂时,曾多坎瞻拜武候祠堂,写下过许多凭吊诸葛亮的诗篇。这些诗,因其感悟之深、意蕴之丰、词句之工而广为流传绝唱千古。其中,我所最为珍爱和欣赏的就是这首《蜀相》。下面,就谈谈这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成都武侯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白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的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诗的题目叫《蜀相》,蜀相就是诸葛亮。丞相祠堂,就是现在的“武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21-770年)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赴奉先咏怀》)是他这种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他的最高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安史之乱的动荡现实却使他难以施展这一政治抱负。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山河,他渴望统一,渴望安定,这种渴望进而转化  相似文献   

20.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或"杜陵野客",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乾元二年(757年)安史之乱爆发两年之后,杜甫忧伤地徘徊于曲江一带,感时念乱、睹物神伤。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其中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春望》是当时的代表之作,这首诗通过眺望安史之乱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伤世、思念家乡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和平、安定社会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