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沧惠片沧州东部地区广泛分布着三字调方言,其单字调除了包含阴平及去声调类以外,还有阳平与上声调类发生合并。这种分合表现与三字调“银川型”类似。在连调层面,河北“沧惠片”与“银川型”三调方言阳平和上声调类均保持对立,但两地调类复原范围不同:(1)沧州:上声+阳平≠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阳平;(2)银吴片:阳平+去声≠上声+去声。此外沧州地区“阳平上”的调类合并呈现单向性,是上声调类并入阳平调类。  相似文献   

2.
排列与组合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对教材的层次作了分析.认为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没有附加条件的单纯的排列或组合题;有附加条件的单纯的排列或组合题;排列与组合的综合题.第一种类型一般不太困难,其中重点突出加法法则的练习是有益的.第二、三两种类型学生最感困难,在教学中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1.抓关键.解决有条件的排列问题的关键是会处理“在与不在”的问题.就是某种特殊元素在或不在某种特殊位置的问题.从这一认识出发,可分几个阶段来组织教学过程.第一步解决“在”的问题.例如:队a,b,c,d,e五个元素中取…  相似文献   

3.
一、关注个体差异,实行分层合作学习以往在课堂上的分组,教师往往都是采取就近原则,前后左右相邻的同学分成一组,这样既方便,又整齐。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打破了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但每个小组依然还是一个个小的“一言堂”。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分组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将层次水平和思维特点差不多的孩子分到一组。一方面,同组的学生水平相当,不会出现一个说话大家听的局面。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情况。如果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再有意识地给学习稍困难的学生多一些表达的机会,相信对他…  相似文献   

4.
“张掖方言无上声”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关于张掖地区方言的调类数量问题,有多种论著持同一说法:张掖方言无上声,上声并入阳平声。本文通过广泛调查认为:张掖方言有上声,上声与阳平各是一个声调,因此张掖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过去关于“张掖方言无上声”的说法应予纠正。澄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正确认识张掖方言乃至河西方言的声调特点,理清其声调系统,促进相关地区的普通话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5.
释“此其”     
《鸿门宴》:“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此其”,课本未注,有些人认为,“此其志不在小”等于说“其志不在小”,“此其”为同义复用。似不妥。此例中,“此”、“其”两字虽然连在一起,但所指并不相同,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所以不应该连读。“此”,指代“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里上声在轻声前的变调较复杂,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上”。本文从轻声的性质、类别及词的语法构造意义等方面对此加以探讨,认为上声在轻声前一般变“半上”,变阳平的是因为后字不是真正的轻声,而只是“上声轻读”,从而使上声变调规律的表叙更为简洁。  相似文献   

7.
一种只有两个声调的汉语方言──兰州红古话的声韵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的声调系统各不相同。兰州红古话只有两个单字调,即“平去声调”和“上声调”。两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此前未见到过。红古话有25个声母,有31个韵母。“平去声调”相当于北京话的阴平、阳平、去声,“上声调”相当于北京话的上声。  相似文献   

8.
张家口方言的调类与古调类相比也有平,上,去,入四声,但无浊声;与普通话调类相比,其平声不分阳阴。在连续变调时较突出的是,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由高平调度为降调。  相似文献   

9.
韩志湘 《现代语文》2006,(4):124-124
翻遍了各种版本的现代汉语辞(词)典,也没有发现“拽”有个上声的读音,但现实生活中,上声的这个读音却大行其道,甚至有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10.
“下”字在中古时代为假报匣母开口二等字,《广韵》有全法上声胡雅切和去声胡驾切两个音读。怀化方言里,“下”字有两个洪音和两个细音共四个音读。其中两个供音是方言里的基本着读,用法灵活而范围广泛;两个细音中,一个是方言本身演变的产物,已处于消失状态,一个是受普通话影响的结果,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有逐步取代洪音音读的趋势。为便于分析称述,兹将怀化活的“下”字技音速分别称为下;、下。、下。、下‘,辨析如下。下;主要用作方位词,原则上讲,凡是方位上与“上”相反的,怀化活都用洪音上声下;,与方位相关的动词和限定…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2008,(12):56-56
问:“转”是一个多音宇,既读上声(zhuǎn),又读去声(zhuàn),在教学中常常读不准。请问:读上声和读去声的“转”字有什么区别?“旋转”的“转”怎么读?  相似文献   

12.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中,读单音节字词部分的上声音节及双音节词语后一上声音节时,调值应为214,如读作21或211值,即判为“语音缺陷”。这似乎已是PSC评分标准的共识。但从上声音节的读音现状、上声声调的基本特征、语音评分标准和PSC的性质及目的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这种共识确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3.
所谓“浊上变去”,是指全浊声母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等诸纽,由上声变为主声。十二世纪的韵镜,就已把“浊上变去”定为规律①,宋严集《诗缉说》也证明了这一点②。除现代吴方言的一部分区域,对于全浊上声字仍旧保持上声,读作阳上,现代粤方言对于相当大的一部分全浊上声字仍读上声(阳上),另有一些字在某些地区(如广州)只在白话里念上声③,还有某些字在福建方言里仍读上声,等等,中古的上声字,凡是属于全浊声母的,在现代汉语里都变成了去声。  相似文献   

14.
一、班内分组教学的三个特点 在欧美一些国家,班内分组教学被称为“教室内分组教学”(intraclass grouping for teaching);在我国,它的对应词有“分组区别教学”、“分类推进教学”、“分层递进教学”和“分层次教学”等。尽管名称不一,在内涵上却都指同样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按智力、学习能力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论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是一个集合,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子系统、亚系统)以组成的整体。系统论中合理组合理论认为,“整体”是一个合理组合的“整体”,是系统中几个要素按一定方式有序排列的“整体”。合理组合必然表现为各要素之间有层次有比例,无层次无比例则无序,无序则谈不上合理组合,无合理组合便不成为整体和系统,所以层次性是系统论的重要概念和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本人推测,知道“530”代表的意思是“我想你”的人一定很多,知道“886”或“3166”代表“再见”的人应该也不少,而明白4501代表的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寝室组合的人绝对屈指可数!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经典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也许我们无法让4501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但也绝不希望它香消玉殒、销声匿迹。今  相似文献   

17.
庆阳市如西峰、庆城、镇原、华池、合水、正宁、宁县以及环县合道乡亦如关中多数方言点那样,第三人称单数“他(包括镇原的‘那’)”字受“我你”两个上声字的感染也读作上声.庆阳市多数方言点不具备关中以“我你他”变作阴平来表示复数的特征,只有与关中毗连的正宁、宁县、西峰区温泉镇如关中方言那样,以“我你他(撵=)”变作阴平来表示复数.关中方言区只有定边和麟游(麟游限于次用)复数的标志为“们”,庆阳市很普遍地以“们”字为标志.庆阳多数方言点“兀”读作去声,跟关中多数方言点一致;庆阳多数方言点远指代词分为两个层次,其第一层次亦如关中多数方言点那样,是不太远、看得见的;第二层次亦如关中多数方言点那样,是很远、甚至看不见的.  相似文献   

18.
赵东 《成才之路》2009,(30):53-54
组合是高中数学重点内容之一,而“分组问题”是组合中常见的题型.也是难点之一。常见的分组问题又分为均匀分组与不均匀分组,且有时相互兼顾。某些组合问题还涉及到分组后再分配。另外某些组合问题看似非分组问题,实际上可运用分组问题的方法来解决。下面就组合中的分组问题,进行分类剖析。  相似文献   

19.
叙述学又称“叙述文分析”,是与结构主义密切相关的“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叙述分析首先要把对象看成一个具有“能指”和“所指”的符号系统,然后从层次划分开始,确定叙述的基本单位,再在此基础上探讨其组合规则。但由于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使得层次划分不尽相同,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叙述问题的探讨也出现差异.从而导致小说叙述理论的庞杂。  相似文献   

20.
平和仄是指中古语音的两大类声调。要明白它,还得先明白四声。 根据传统说法,是南北朝梁代的沈约最先发现平上去人四声,著有《四声谱》。唐人曾对四声作过描写:“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明代真空和尚曾作《玉钥匙歌诀》云:“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种描述虽不甚科学,但可以使我们初步懂得: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阐释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王力先生的论断,理清了中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