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里的名篇,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里收录了这篇文章,文中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一句里阙注音为jué,义为侵损,削减。这个字的字音引起了一些争论,有人认为教材注解是不恰当的,确切的读音应该是quē,《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在引用此例句时就注quē音。  相似文献   

2.
《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教学接近尾声。基于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作者对蝙蝠的夜间飞行原理和雷达工作原理的介绍近似白描。因此,孩子们对"仿生学"这一拓展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联想到孩子们最近比较迷童话、科幻类小说,我不禁在"蝙蝠"和"雷达"上动起了脑筋:蝙蝠和雷达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蝙蝠的飞行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以童话的视角,让它们置于同一个情境进行对话,很多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于是,我安排了这  相似文献   

3.
苏轼,北宋文坛巨擘,不论是诗词文章,还是书法绘画,都称雄一时。他的词豪放杰出,一洗晚唐五代以来词坛的萎靡之态,赵师艿评其为"此老真老狐精也"。苏轼词中的"野狐味"主要体现在以诗为词,境界始大;清雄词风,直指向上一路;突破音律,更为自由,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老师常大声地训斥学生:“不许交头接耳!”考试上,老师一声“不许交头接耳!”打破了考场的宁静。过去,没有人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今天再听起来,却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中,把“所有格”分为代词所有格和名词所有格,用来表示所有或所属关系的代词,叫做物主代词,也称作代词所有格.名词所有格是用来表示某物属于某人或某物的所有关系,它可以分为表示有生命的东西名词所有格和表示无生命的东西的名词所有格.  相似文献   

6.
翻开《鲁迅选集》,映入眼帘、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竟然是那不痛不痒的“据说”。擅长冷嘲热讽的鲁迅反复使用“据说”,不确定的模糊的语言包孕着确定,确定之中似乎又蕴含模糊,因此先生的作品具有内涵丰富、意蕴深邃、诙谐而又峭拔的风格。有的单独使用,有的拆开使用,有的放在段首,有的夹在句中,虽用法不同,但隐含的讽喻,流露出的调侃却惟妙惟肖。“据说”一词单独使用最初发表于《猛进》周刊的《十四年的“读经”》,对章士钊等人“读经可以救国”的谬论,鲁迅写文章批评道:“衰老的国度大概就免不了这类现象。……俄国有名的医学者梅契尼珂夫…  相似文献   

7.
丑小鸭的坎坷经历让孩子们唏嘘,丑小鸭最后变成天鹅让孩子们欢欣鼓舞.丑小鸭的坚强感动了班上所有的孩子.解读这篇童话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往深处进行一番研讨了,我对同学们说:"在人们眼中出生低贱,在成长过程中饱受身体和心理折磨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天鹅,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小天鹅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的两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8.
《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述身世“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课本对此句中“教坊”的注解是:“教坊,唐代宫廷的乐舞教习机构”。此注解很不详备;当讲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时,学生又生疑问,堂堂一位大诗人,为何与歌女同命相怜呢等等,这里有必要对“教坊”一词做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
赖敏 《中国教师》2005,(4):57-58
有一次,我去参加小孩的家长座谈会,班主任老师重点向家长汇报了学生近一段时间的学校表现,其间说到纪律,称赞班上女孩子很听话,老师对他们非常满意和放心,而对男生则责备其诸多不是:上课耍小动作,喜欢接老师的话;下课疯玩,有时让不得人,管不住自己,以至打架惹事……最后班主任恳请家长与老师配合多费心管教。我的小孩是女生,听完老师的话似乎应该庆幸才是,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说起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模式化,缺乏个性,驯服而无创造性,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过去以“是否听话”为好学生标准的观念也普遍遭到否定。但在具体的…  相似文献   

10.
经常听到一些领导和老师讲.现在职业学校招的学生大多是“差生”。记得有一次参观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校长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大谈面对“一群不懂事的孩子”的教育经验,似乎只有用改造这些“差生”的说法,才能说明学校的功绩。所谓“差生”,习惯上是指那些文化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有时也指行为有过失的学生。说实话,比起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一般都比较差。但是。我们是否就可以由此得出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差生”的结论呢?  相似文献   

11.
《阿Q正传》中语言的运用出神入化,读之每每令人拍案叫绝。这主要是由于鲁迅先生用了具有不精确和不确定性的模糊语言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起到了精确语言所达不到的作用。因此,整篇小说的语言具有含蓄,凝练,婉而多讽的喜剧风格。一部《阿Q正传》,只有两万多字,可是“似乎”这个模糊词语的反复使用却不下二十次。有的单独使用,有的连续使用,有的同其他副词互用,虽用法不同,但由于恰当地运用了这个模糊词语,便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阿Q浑浑噩噩的思想性格特征、行为状态,以至人物形象形神毕肖。在第三章“续优胜记略”中,当阿Q被王胡扭住辫子,…  相似文献   

12.
13.
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来访,我吩咐孩子打酒去。这位朋友哈哈大笑起来:“你这个‘打酒去’的‘打’字,曾使我历尽奇难……” 朋友罹于文字之难,我早有风闻,但究竟是怎样的“奇难”,确实无法知道。今天总算清楚了: 我的朋友是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教师。他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就是把学生作文本上“爸爸给地主做短工”一句中的“做”改为“打”。在“史无前例”中,这位学生当了“造反派”,揭发我的朋友:“贫下中农会打骂短工吗?你是诬蔑贫下中农!”于是我的朋友受批斗、进牛棚……历尽“史无前例”的奇难。粉碎了“四人帮”,我的朋友才得以重上讲台。 他的这种遭遇是为人们所熟悉的。今天重提它,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4.
作为老师,我们对“注意听”这句话并不陌生,也许每一天我们都要在课堂上重复这句话,少则一遍,多则四五遍。一学期、一学年下来,要说多少遍?一辈子的教学生活中要说多少遍?没有人做过统计,我们一次次对学生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里面存在着什么问题,是否会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有一丝觉醒?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12日《信息时报》上刊登了一则新闻,其标题为《广东警方查处制假现场时一涉嫌售假嫌疑人突然猝死》,读起来特别别扭,因为其中的“突然”与“猝”明显语意重复,“猝”就是“突然”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三好”取消与否的话题常见于报端,社会各界对此反应强烈。本文对以“三好”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学生评价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鲜明地指出,“三好”的取消不应该停留在讨论争执的阶段,而是应该放开手脚,立即付诸行动,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并构建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并且,本文对我国学生评价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有些词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不仅不符合全文的语境,也不学语符合作者的情感。例如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一首诗,其颈联为“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如果我们单从字面理解就难以相信了:鲁迅怎么忍心看“朋辈成新鬼”?鲁迅开始用的不是“忍”而是“眼”。原来作者改“眼”为“忍”字是为了加强语气,抒发自己对因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青年而产生的难以抑止的悲愤之情。这样,我们可以知道“忍”是“不忍”之意,全句理解为“哪里忍心看着朋友们一个个被反动派所杀害”。…  相似文献   

18.
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我们在教学楱前树立了一座名为“谐”的雕塑。雕塑是一个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矗立着的立方体,由其中的一个顶角支撑着整个立方体。驻足审视,雕塑给人一种结构的和谐、力的和谐、形的和谐之美的享受。以一个字“谐”为名,即寓意我们雨花台中学的办学理念一一“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萌发是雨中教师意识上的升华和飞跃:这一办学理念的表述是全体雨中人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学习、思索、创业、实践的一项初步成果:这一办学理念的确立在于它已经越来越深入地体现在学校的教学、教育和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这一办学理念的实践见之于雨中学子的茁壮成长和风采无限.  相似文献   

19.
正前两年有数学菲尔兹奖得主到南京参观,随行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将一道小学奥数习题递给他,请他作出解答,这位数学大师看了许久,尴尬地笑了笑说:"对不起,答不出来。"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项,菲尔兹奖是国际数学大奖,评选条件比诺贝尔奖更为苛刻,然而,这种天才的数学家居然不能顺利地解答中国小学奥数的试题,这说明什么,又能引起我们一些什么样的思考呢?无独有偶,中国当代最有造诣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当有中学生慕名找来向他请教奥数题时,他一概回答:"我不懂,我不会做。"而他给中学少年数学论坛的题词是"数学好  相似文献   

20.
下面几个句子,均使用了成语“呼之欲出”,它们或来自新闻标题,或节选自新闻内容。 ①手机电视国标呼之欲出,期待为2008科技奥运添彩。 ②定调住房新国策,全国住宅工作会议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