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翻阅1996年第12期《语文知识》,拜读了田毅先生的《“大约四十来岁”有毛病》一文。文章认为“大约”与“来”同时使用,犯了语意重复的毛病。笔者愿就概数的使用谈一点看法,并向同仁们求教。汉语中,表示概数的常见的方法有三种:第一,在基数前加“近、成、上”等词:第二,在基数后加“多、把、来、上下、左右”等词i第三,相邻的两个基数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数词或数量短语后常与方位词"左右""上下"组合表概数,构成"X+左右/上下"的估量结构。学界多囿于整体纵观概数助词之研究范式,较少就"左右"与"上下"表概数进行单独对比探究。基于CCL语料库,以概数义之演变、语义、句法角度对二者异同深入探析,可见"左右"和"上下"表概数均由空间域投射数量域,然"左右"表概数远早于"上下",且"左右"于语义、句法范围较之"上下"亦略大。  相似文献   

3.
李冲 《语文教学之友》2005,(11):F0003-F0003
去年3月15日《报刊》上有“力争到2010年左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语,俞敦雨先生撰指出:“‘左右’改为‘前后’才对。”“左右”为何要改为“前后”?俞先生作了如下阐述:“‘左右’用在数字后面表示概数,跟‘上下’相同,如‘年龄在30左右’,‘收入2000元左右’。面‘前后’则用在表示特定时间的词语之后,指比某一特定时间稍早或稍晚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累赘,是指词语在运用中形成的重复或矛盾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谦敬词赘余例1我的家父今年87岁了,身体尚健康。“家父”是一个谦词,即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我的”与“家父”语意重复应删掉。二、概数词赘余例2在这次演讲比赛中,那个表现最突出的女孩大约15岁左右。“大约”是一个表推测的副词,含有不确定因素,概数词“左右”也是一个不确词,二者连用语意重复,将“大约”“左右”二者删其一。例3伊拉克提克里特爆炸造成至少3名以上的平民丧生。“至少”是一个表范围的副词,后面要接一个明确的数词。如…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千万”有两种词性,一种是数词,可分别表示概数(如“千万朵牡丹竞相开放”)和确数(如“全市人口约一千万”);另一种是副词,表示“一定、务必”。作为副词的“千万”包含着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情态,因此可以看作情态副词(modaladverb)。本文拟谈一谈有关副词“千万”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偏旁”与“部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旁”与“部首”常连在一起讲 ,但它们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很容易混淆。“偏旁”是由笔画组合而成的构字的基本单位。汉字中绝大部分的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搭配而成的 ,结构不同的合体字 ,它的偏旁位置也不同。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的字就分别有左右、上下、内外两个偏旁 ,如“品”字结构的字有三个偏旁。“部首”是偏旁的一部分 ,是偏旁中表示意义的形旁。它具有归类字形的作用。因在字典、词典中把这些表义形旁列为同部的首字 ,所以叫部首。如“峰”字 ,有左右两个偏旁 ,“山”是这个字的形旁 ,是“山”部一系列字…  相似文献   

7.
一、数字作为词表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均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三世界、“八五”计划、十月革命等,都不得用阿拉伯数字代替。 二、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表示概数时,使用汉字,并且不能用顿号隔开。例如三五天、十八九岁、七八十种等,不能写作三、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里,数词,除了表示确数,还可以用作虚指以表示概数或约数。数词的这种虚指用法,在修辞上是一种借确数替代概数或约数的借代格;在语汇上则是词义的虚化,可称之为“虚化数词”。虚化数词,从形式上看,大凡是成数。汉语的成数可以大别为两类:一类是十进位的整数,可称为“整成数”,如“十”“百”“千”“万”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课书2003年4月(人版)《语文》第二册202页,在《数词·量词·代词》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数词中……有的表概数,如‘几、些、多、约’等”。我认为这里关于“多·约”两个词的词性归属问题,有待进一步商榷。下面,我就这一问题阐述我的看法,望行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就小学生的字作了些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低中高年级的学生;调查项目:写字簿、语文笔记、作文簿。从这些作业的字中,我发现了许多共性的问题。不仅从中发现了写字教学的不足,也找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字的各个部分比例失调。这里又分以下几种情况: 1.头重脚轻。上下、上中下结构的字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2.左挤右。如“秤”字,左边的“禾”写得很大,右边的“于”被挤得很小。3.左右两部分上下平齐,没有做到“比例适当、随字立形”。如“细”字,左边的“乡”应细长一些,右边的“田”应适当居中,如果将右边的“田”写得与左边的“纟”上下一般齐,字就显得臃肿了。  相似文献   

11.
概数助词“来”和“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概数助词“来”和“多”,目前学界看法很不一致.本文对“来”和“多”的分布情况加以考察,比较其分布和搭配的异同.从表义辖域看,“来”的义域可以上下延伸.从语用倾向看,“多”只能表示略多,“来”既可表示略少,也可表示略多.  相似文献   

12.
从“序”“理”“法”三个方面研读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是好做法。“理序”要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关联,使研读教材有准确定位。“明理”要从“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维度分层次来展开,使教学实践能够有合适的站位。“得法”要重视还原和运用,使教学实践能够实施到位。  相似文献   

13.
一、判图中的技巧———左右规律1 .“左夜为晨 ,右夜为昏”。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在左右的位置可判断晨线或昏线。由夜半球转向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 ,晨线左边一定为夜半球 ,右边一定为昼半球 ,如图 1 ;昏线正好相反 ,如图 2。所以口诀是 :“左夜为晨 ,右夜为昏”。2 .“左倾左冬 ,右倾右冬”。地球公转图中 ,上下两个位置的节气为二分 ,但难以直接判断 ;左右两个位置为二至 ,只要判断出其中一个“至” ,根据公转顺序就可得出其它三个节气。图 3为地轴左倾的情况下 ,左边为冬至 ;图 4为地轴右倾的情况下右边为冬至 ,口诀为 :“左倾…  相似文献   

14.
说明:对称是指依据一假设的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周围配置同形、同色、同量的纹样所组成的形式,它的特点是稳重、庄严、整齐。花、草、树、动物、建筑物、日常用品、装饰品等许多物体都具有对称美,这为幼儿初步了解、感受对称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对称概念,我们一般把依据一中心线在其左右或上下配置相同图案的形式称为“轴对称”,又称“镜映式对称”(如图一),依据一中心点在其周围配置同样图案的形式称为“点对称”(如图二)。目的: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一般分为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1994,(4)
郊县一些“菜园子”因城市建设的扩展而受到影响,如能在被缩小的菜田上“叠床架屋”便可挽回不少损失。每两垄菜田上架一垄2米左右高的水泥板,两旁筑有扶梯供菜农上下,双层菜田上种绿叶菜,下种瓜果豆类蔬  相似文献   

16.
首先重点讨论了现代汉语中常见概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概数助词"来""多"各自表示概数的特点、用法,然后分析这两个助词在语法分布上的相同点、相异点,最后总结了它们的整体语法分布以及制约它们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太平广记》中概数词“可”和“许”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和“许”是中古时期两个表示概数之词。“可”产生比“许”早。“可”最早在《韩非子·外储说左篇》中首次出现。可在晋时已应用。“可”在句中主要有两种位置:主要一种直接位于数量词后,另一种位于数量词之后表示年龄、长度等。“许”字也有两种格式:一是“数字+量词+名词+许”;另一种是“数词+许+名词/量词”。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多年来特别是2004年和 2005年的高考试题,概括出标点符号考 查的十个设误角度,这十个设误角度也 是考生答题的易错点。希望本文能为同 学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概数中间加顿号 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 不能加顿号。如:  相似文献   

19.
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学生使用电压表时,本应使用“ ”和“15”两个接线柱,他却误用“ ”和“3”两个接线柱把电压表接入电路,但电流仍从“ ”接线柱流入,从“3”接线柱流出.这样做的结果是()A.指针摆动的角度小了B.指针不动了C.指针反向摆动D.指针摆动角度过大,电流表有可能被损坏2.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电灯的电流强度,如图1所示的四种接法中,正确的是()3.如图2所示的电路,要测通过灯泡L1支路的电流,应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A.a处B.b处C.c处D.d处4.有一个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分别标有“-”、“0.6”和“3”的字样,用它来测量小灯泡的电…  相似文献   

20.
张洋梵 《文教资料》2014,(29):128-130
“上下”、“左右”是最基本的方位词,其概念源自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并在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实践中通过隐喻延伸到了其他领域,如数量、时间、距离、年龄、社会地位和品质优劣等。而其中,“上下”的引申意义褒贬色彩分工一致,“左右”却时有交叉。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是“左右”背后的非唯一标准,即人们在水平空间的认知把握上相比垂直空间更具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