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三个概念的辨析石鹏飞“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是经常连带提到的三个概念。然而,这三个概念不完全相同,有必要作些辨析。笔者认为:辨析三个概念的异同,有利于“正名”,“正名”则有利于“言顺”,“言顺”则有利于“事成”。①一、成人教育“成人...  相似文献   

2.
<正>青海锡铁山子弟学校卢吉明问:《愚公移山》中“荷担者三夫”的“三”一般都注为“三个”,是不是理解为“多”更好?这个“三”字解为“三个”是不够好,但依我看,也不是“多”的意思,而是指“少”,这句是说愚公手下只有不多的几个强劳力。  相似文献   

3.
早在本世纪70年代初,我国军民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三打三防’训练。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三打”指的是打坦克、打飞机和打空降;“三防”指的是防原子、防化学和防生物武器。为了防止敌国坦克入侵,当时在国境线主要道路两侧构筑起反坦克路障,以阻止坦克通行。在新时期战略方针指引下,“三打”、“三防”内涵都有所变化。目前,对新时期“三打三防”的具体内容提法尚不完全一致,据《解放军报》报道,“三打”指打隐形目标、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三防”指防电子干扰、防精确打击、防侦察监视。“三打”实质上是“一打’,即…  相似文献   

4.
少年鲁迅所读的私塾,名曰“三味书屋”,其“三味”为何呢? 对此,人们有不同理解。周作人认为,“三味”是指“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周芾堂认为,“三味”是指“经书如米谷,史书如蔬菜,子书如点心”;寿洙邻则把“三味”理解成“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07,(2A):69-70
20世纪90年代初期,崇明的部分学校开始“三园”教育探索。所谓“三园”,是指“校园”和农村地区特有的“庭园”和“田园”。“三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虽然,当时的“三园”教育主要还是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但已暗含了注重环境保护的绿色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老子“三绝”否定科学技术的传统观点进行了质疑,从老子的本意出发,对“三绝”的真谛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老子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稳定发展的三条经纬之一,坚持“三绝”的学术思想,就能辅助万物自然生长。所以老子说,“绝学无忧”。老子的“三绝”技器观,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是解决人与自然种种矛盾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刘晓龙 《语文知识》2006,(11):26-26
“三令五申”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后来演变为成语,形容三番五次地命令告诫。但“三令”是哪三“令”,“五申”是哪五“申”呢?宋代曾公亮的《武经总要》中记载了“三令”“五申”的具体内容,它们原本是古代将士在军事行动中的守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备受社会关注,而“三率”是其主要的显性衡量标准。本文从分析“三率”概念入手,探讨“三率”的现实意义和提高“三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课本“勾股定理”一节,创设了在“方格”背景下,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向外构造正方形。利用计算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寻求其相互关系的视角,设置了“看一看”“试一试”“做一做”三个环节,来探求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经历、  相似文献   

10.
实践标准属认识论范畴,“三个有利于”标准属价值论范畴,但二者之间是一种内在的统一的逻辑关系。实践标准涵盖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内容,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深化和具体化。没有实践标准,就不可能有“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中秋诗里的“三生”不是“三世”,不“指祖孙三代”,而是佛家语,与“三生石”故事有关。“三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作者曹雪芹借用此语是取其“业报轮回”、“此身虽异性常存”等佛家思想意义,目的是为了刻画和讽刺贾雨村执著功名利禄的丑恶形象。  相似文献   

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如何解释?历来不尽一致,现试作寻绎:“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意思无非是劝勉学子利用“三余”之时以刻苦勤学而已。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将“三余”改为“三味”。那么这“三味”又是什么意思呢?周遐寿认为“书有三味”:经书味如米饭,史书如肴馔,子书如调味之料。(参见《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林辰认为这“三味”一词的取义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参见《…  相似文献   

13.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实用性交流”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目前,实用性交流的教学存在“不交流”“不实用”“不真实”等问题。为此,教师可从“三链”“三练“”三炼”这三个维度入手,优化教学路径,联结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展开实操性练习、真实性练习、综合性练习,使学生获得实用性交流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三”是一个很特别的数字。“三思”而后就可以“行”,“三顾茅庐”就请出了诸葛亮,“孟母三迁”后选定了住址……可见,“三”表示了一种完美。当我们面对《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感情真挚、语言简明平实的叙事散(也称回忆录)时,我们发现里蕴含着丰富的“三”。正是这些“三”,使作品熠熠生辉;把握了这些“三”,也就把握了作品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三个务必”。“三个务必”的提出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对“两个务必”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和发展;“三个务必”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与工作作风、精神力量的高度统一;“三个务必”直接孕育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切实做到“三个务必”的路径也涵养其中。“三个务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时代的呼唤,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6.
“三个务必”是在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基础上对新时代新征程管党治党的新要求,是对全党的新告诫、新期盼。“三个务必”在坚持和发展“两个务必”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力量融入其中,从理想信念、优良作风和精神力量这三个层面完善基本内涵。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践行“三个务必”的方向指引;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是落实“三个务必”的作风保证;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和本领要求,是践行“三个务必”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三个务必”要从深入开展“三个务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体系以及坚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定力等进路展开,以增强全党贯彻落实新时代“三个务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三个务必”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向纵深发展。深刻认识“三个务必”的丰富内涵、逻辑结构和实践进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三个务必”。  相似文献   

17.
“△”在甲骨中,是表示私心的“私”,说“自环为私”,而我们今天把“△”当成三角形的符号,是说至少三边才能组成一个封闭的图形.“△”代表了三角形的主要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也正是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数据让三角形变化多端,三个顶点让三角形无处可藏.我们在  相似文献   

18.
举例“三忌三要”□灵台县东关小学张永晖讲课离不开举例,例子选得好,学生就爱听。用例子要做到“三忌三要”。一忌“大例小用”或“小例大用”,不贴切,牵强附会,不但起不到“助解”作用,还会误导学生。二忌“洪水泛滥”。好例子有一个就行,同一类型的例子讲个没完...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三个务必”的深切要求向全党明确提出。“三个务必”是融会贯通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三个务必”的提出及其原因和指向,领悟“三个务必”的丰富内蕴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自觉践行“三个务必”,增强历史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三三制”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内涵、价值意蕴和特色优势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三三制”的主体架构,从时间维度将“三三制”分为课程准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3个教学阶段,从主体维度分析了教师和学生的操作步骤,即教师需要完成课程准备“三”阶段、课程实施“三”步骤、课程评价“三”维度,学生需要完成课程预学“三”要素、课程学习“三”方法、学习效果“三”检验,最终达到导学与研学同轨、自学与互学齐下、课内与课外循环、理论与实践互促、自评与互评并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