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素养。"我认为猜想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学生探索数学的大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下面以"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数学猜想的课堂建构策略。一、巧妙预设,激发数学探索猜想具有启迪思维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善用猜想,让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并引导其进行探索,会收获意外的惊喜。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前通过测试,了解到有93%的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  相似文献   

2.
马祥玲 《江西教育》2012,(11):39-40
<正>特级教师仲广群上"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面对学生的未学先知,用反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猜测、探究、验证的过程中,感悟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提升了数学素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赏。片段一新知开展激活思维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编排了三角形的特性、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从"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的教材编写可以看出,教学这一知识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的方法探究内角和的规律.我们还觉得对这一内容的教学,除了要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外,还需要增加图形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展开空间的想象.出于这种想法,我们对此课作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编排了三角形的特性、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从"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的教材编写可以看出,教学这一知识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的方法探究内角和的规律.我们还觉得对这一内容的教学,除了要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外,还需要增加图形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展开空间的想象.出于这种想法,我们对此课作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学生探究图形内角性质、揭示内角规律、梳理知识脉络的典型内容。以"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整合性学习、意义性学习、批判性学习、阶梯式学习,有效诠释了"深度学习"之内涵,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逐级跃升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6.
这是我上的一节研究课。这节课过去很久了,但每当我静下心来,总是能感受到学生思考的气息,感受到学生的思维给课堂带来的挑战与生机。对于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前面认识角的基础和提前预习的习惯。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我的教学思路是:交流——验证——问题——结论。果然不出我所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内角这个概念,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于是,我提出研究的问题: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学生研究前,我们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核心素养为导向,引领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让学生在条理清晰的推理过程中尝试说理,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了让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教师可谓是煞费苦心.教师先让学生计算三角尺上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得到180°,进而引发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  相似文献   

9.
读了 ,不 ,准确地说是欣赏和学习了东江老师的《课例》后 ,仿佛置身于其课堂教学之中 ,兴趣盎然 ,感触颇多 ,受益匪浅 .学海无涯 ,教无止境 ,只有认真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 ,把握问题的实质 ,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 ,才有可能成功地上好一堂课 .下面谈谈我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教材和《课例》中两个知识性问题的一些想法 ,愿与东江老师及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1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实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教学的难点与关键是如何作辅助线 ,并使学生理解作辅助线的目的与作用 .教材从分析实验入手 ,说明把一个角如∠A移动位置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问题是课堂推进的核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第一要素,是维持兴趣的关键。有效的问题设计,将能更大程度地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打造更高效的数学课堂。笔者借《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以问题设计为观测点,从课堂所问的"碎片化""随意化""无序化"等方面,提出"紧抓本质,设计主要问题""凝练简洁,设计清晰问题""厘清逻辑,设计有序问题"等教学策略,进一步打造深度课堂。一、课堂观察及剖析【教学片段1】"选一选"活动:从信封袋A中任选一个三角形;做一做:想办法尝试验证;说一说:和同桌说一说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操作后,集体交流:(1)115+30+35=180°(2)65+30+35=130°(3)59+71+49=179°  相似文献   

11.
<正>高效的数学课堂旨在彰显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实现学习的"再创造"。因此,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鼓励、启发、赏识等手段去叩开学生的创新之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灵性。下面,我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教学,谈一些自己的认识。教学片断一:师: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考考自己。生1: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生2:什么是内角呢?  相似文献   

12.
一 对"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研讨,焦点比较多地集中在"如何让学生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从几套新教材的编排看,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测量求和法;二是剪拼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  相似文献   

13.
批判性思考是数学思维训练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进行重新设计,旨在让学生善于质疑、敢于冒险,并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申辨的权利和时间,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种解法的特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优化解题思路,而且能增强思维的广泛性.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性质,揭示了三角形中一个奇妙的比例关系,可作为例题或习题,让学生欣赏并运用所学知识探讨解法.笔者在相似三角形习题课中以它的解法为例,来培养学生思维广泛性,提高解题能力.题目: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为两部分与两邻边成比例.  相似文献   

15.
胡力 《湖南教育》2007,(1):27-27,36
一个学期下来,总有几节课让自己特别留恋,总有一些感悟让自己动心.这节课堂写真来自我的真实的课后记.一、板书题目:三角形的内角和看课题理解:什么是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指什么?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你们知道了一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自己执教过很多次,每次执教后都有点纠结,这种纠结主要来自于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仅停留在学生"知其然"的状态,学生在活动中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由于没有深度的认同,很多时候学生都是游离于活动之外,最后只是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果实现了再次确认而无实质上的认同。因此,如何促使教学向"知其所以然"回归成为再次  相似文献   

17.
高静 《快乐阅读》2013,(12):67-67
近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课堂上能迸发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火花”,让课堂“亮点”闪烁、气氛活跃。有时候课堂上学生们一句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个简单的疑问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些“火花”,即时引导,便可将其变成课堂的亮点,为课堂教学增添出彩之笔。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数学课程除了具体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与数学精神的引领。面对新课程理念,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注重引导儿童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还是常常会忽略儿童被尊重、被发现、被激活的过程。一、由一则案例引起的教育学反思在一次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中,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四下《三角形的内角和》,先请学生说一说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也是180°,接着引导学生分  相似文献   

19.
郑淑媛 《天津教育》2020,(21):185-186
通过观察"多边形的内角和"展示课,概括本节课的突出亮点,指出教师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出发,考虑知识前后联系引出课题,通过问题引领和启发式引导,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谈课堂提问的“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提问始终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恰当到位的课堂提问,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一、难易适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首先应深入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切入点,问题设计应难易适度。如:在复习《三角形》第一单元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后,出示这样一道巩固性问题。已知:P是△ABC内一点。求证:∠BPC>∠BAC。证明角的不等关系,同学们往往束手无策,为了帮助同学找到解题窍门,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要证明的两个角在同一个三角形内,怎样用我们刚复习过的知识比较二者的大小呢?同学们马上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