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情境是联系现实生活与数学逻辑之间的重要桥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求动机,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体验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可见数学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开始。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教育家赞科夫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情绪或气氛是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没有数学情境,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是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产生学习的原因是问题,问题是培养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动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触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娟 《教育现代化》2006,(10):100-100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直至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都已经发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并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去,成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尹春霞 《成才之路》2012,(31):10-10
音乐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唱、奏或听,都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在初中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教学实际,巧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向纵深发展,这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和主题表达的深层次体验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教学应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个问题的,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认识结构,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逻辑力量。因此,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巧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是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的一条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正>在科学课教学中,要通过观察身边自然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以适应新课程实施与发展。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提问兴趣  相似文献   

8.
教师应如何面对学生的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新红 《山东教育》2004,(18):53-53
  相似文献   

9.
罗红霞 《新疆教育》2013,(15):127-127
从两则课堂教学案例可见中国和美国课堂提问的主体迥然不同,前者是教师,后者是学生。美国课堂提问主体在当代教育中由教师向学生转变,有效保证了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着教育对于人的终极关怀,促进了社会创新体系的建立。启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孔子启发教育思想,尽快树立学生是课堂提问主体的观念,把课堂提问的主体位置让给学生,确立和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创设环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产生问题的平台,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景,而且以解决问题情景为目的。问题情景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姜云英 《云南教育》2004,(11):18-18
提出问题的实质是面对新的认知对象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某些不足或不协调的过程,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对问题的解决则是提出假设和检验的过程,其实质是重新构建自己的观点或认识结构,使其更加充实和协调。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教育学生“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教育学生“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情境和游戏是引导低年级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学习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有幸参加一次同课异构的观摩研究活动,听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几位教师的课,感触颇多,每一位教师能将设计、情景、生成,极其自然地融合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之中,精彩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回答不了,那就是成功。我国中小学教学主要是为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而创新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近几年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提问这方面辛勤劳作,孜孜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我发现直到今天,还有相当多的老师在课堂上先自己提出同题,再让学生思考回答,表面看似热闹,学生也积极思维,但实际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把使用交际语言的主体——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媒体.巧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下面我从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实践三个方面分别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宁一门 《湖南教育》2003,(18):39-39
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任何创新都来源于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下面谈谈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提问入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鼓励学生提问。首先,要实行教学民主,根除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  相似文献   

18.
郭德哲 《福建教育》2002,(11A):31-31
  相似文献   

19.
施后云 《考试周刊》2012,(31):37-37
如何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地去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会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较多,但学时较少,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并保证教学质量呢?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我们事半功倍,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拓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巧妙安排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形式,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