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早晨从中午开始”,这句话对刘彦明来说,绝非是某个慵懒的星期天长睡初醒已红日当顶的享受。整整36年新闻校对的职业生涯,13000个日日夜夜的夜班工作经历,除非外出开会学习,他的生活永远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贵州的山,山峦起伏,山路崎岖。一位大山的儿子,倾力用新闻的翅膀飞越群山,沟通山里山外的信息,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鼓”与“呼”。 他,就是贵州日报副总编辑、第五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霍邢平。在黔山秀水中养育成长的霍邢平,热爱新闻事业,为人谦和厚道,造诣颇深。 在老编辑的眼中,他善于思考勤于践行 其实他都是50来岁的人了,但老编辑还是叫他小霍。他参加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05,(8):F0002-F0002
陈贤德.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1944年9月出生.1961年7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师宣传干事。1967年5月调入解放军报社.历任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辑。曾担任全军新闻系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投笔从戎44年,当编辑、评论员38年。撰写社论、评论员章和论405篇.获奖16次,其中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次。  相似文献   

4.
听他用习惯的白描手法讲述着 35年的记者生涯,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生动画卷;聆听到民主政治建设前进的步步足音;阅读着新闻工作者所作的无愧于时代的忠实记录。   建党 80周年前夕,我们走访了资深政治记者、原新华社国内部主任李尚志,在寻访他成绩卓著的新闻轨迹时,也感受着他作为一名记者对党对人民一腔赤诚的政治情怀。 寻找新闻的政治高度   可能是政治记者的一种自觉,李尚志开门见山就和我们说起了新闻和政治的关系,多年的工作磨炼,使他谈起这个话题从容而自信。李尚志认为,讲新闻必须和政…  相似文献   

5.
“到处都是新闻,只要有足够的记者,我随时能组织一场战役性报道。”  相似文献   

6.
他从事专业新闻工作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从东北辗转到西南,又从西南来到北京,从一名普通记者到新华社分社社长,再到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但时间没有消磨他对新闻工作最初的热情,反而更加坚定了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他至今仍像30年前一样战斗在采编第一线,将一片赤诚之心,化作对党和人民满腔热忱的笔,书写着自己的新闻人生。 他就是李新彦。  相似文献   

7.
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都不会是一片坦途。问及创作时的艰辛,李昌文沉默良久,吐出了六个宇:“声声泪、宇宇血”。  相似文献   

8.
风一样的思维、风一样的语言、风一样的脚步。和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山西电视台“记者调查”栏目制片人肖亚光;在一起,记者总有慢半拍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2004年北京的金秋十月,是一幅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绚丽图画:走近文化界知名人士韩小蕙,则是一幅同样绚丽的人生画卷。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2,(10):2-2
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日前在贵阳揭晓,我省新闻界又有4位德才兼备的新闻工作者获此殊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一位日报的老总;他,挚爱新闻事业,30余年激情不减;他,连续10年获得中国新闻界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其中六次摘取一等奖;他,带领他的团队多次实现历史性"零"的突破……日前,在全国新闻界人物最高奖——长江韬奋奖的获奖名单中,人们又看到了他的名字。从一名农村通讯员成长为一张中央大报的总编辑,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13.
辛永生 《新闻传播》2004,(11):26-27
徐彤是活跃在我国新闻战线上一位勤奋高产的女评论员。怀着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满腔热爱,22年来,她共发表社论、新闻评论和述评千余篇,60余篇次获得省级新闻奖,2篇获得国家级新闻奖:她创办、主笔、主编的《虹桥漫笔》、《新闻杂谈》、《视点》等专栏、专刊,成为黑龙江省媒体的名牌,并且在国内报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她理论、实践根底扎实,文风犀利、清新,就如同她本人正直、坦诚,在同行及黑龙江享有很高声望。1995年,她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新闻工作者,2003年荣获黑龙江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和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同年当选为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荣获黑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相似文献   

14.
刘斌 《新闻与写作》2007,(12):42-43
在同事眼中,54岁的冯存礼是一位快乐的长者、快乐的领导.走进他的办公室.经常能看到他谈笑风生的样子.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每逢节日,他总要给每位部下发去一条幽默风趣的祝福短信.感谢大家一段时间以来的辛勤工作。部下与他相处.不觉得他像一位领导,更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  相似文献   

15.
万闻 《新闻知识》2004,(12):21-22
“我觉得一个新闻工作,站着就是一杆猎猎的旗,奔走着一条迢迢人生的路,智慧地思考着社会人生一卷大书,把个人的理想奋斗融入社会洪流中。”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位日报的老总; 他,挚爱新闻事业,30余年激情不减; 他,连续10年获得中国新闻界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其中六次摘取一等奖; 从一名农村通讯员成长为一张中央大报的总编辑,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是一座大厦,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大厦的支柱,稳定是基石,坚持党的领导是它的核心.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统一是大厦的门窗。  相似文献   

18.
“长江韬奋新闻奖”是我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全国数百万新闻工作者中,获此殊荣者不过数十人。得知普布多吉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新闻奖”,我们非常高兴。获奖后的普布多吉依旧是那样地沉稳、热情、不张扬。他说,首先要感谢单位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这是西藏新闻界的荣誉,更是西藏广播人的骄傲。荣誉属于昨天,获奖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05,(9):F0002-F0002
高艾苏.1973年入伍,第二年从侦察连战士调师宣传科当报道员,后连任师、军和军区新闻干事。自学考试获中专业大专学历。1985年至2005年任军报记,整20年。历任驻北京军区记、站长,机动组记、组长,记部副主任。  相似文献   

20.
2002年8月26日晚,新华社电稿传来,第五届韬奋新闻奖揭晓,梁凯程的名字出现在名单里。面对共和国给新闻编辑工作者的最高荣誉,他从崇高里体味着责任和希冀。当晚,他很平静,一如继往地处理着数百条当日新闻。 当了12年记者,干了23年夜班编辑,在老梁35年的新闻生涯里,他只一心想做好新闻,从未想要荣誉。新闻是他的事业,做个好新闻人,是他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事业,他已贡献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