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德育》2008,(11):15-15
2008年10月22—24日,第二届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交流国内外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新经验,宣传北京市近年来青少年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的创新实践,推进后奥运时期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发展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作了精彩发言。  相似文献   

2.
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支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以下简称“国际论坛”)2006年5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国际论坛为推动奥运背景下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次国际论坛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本次国际论坛是一次深入探讨和交流青少年公民教育问题的国际学术盛会本次国际论坛,是北京首次举行的青少年公民教育问题国际研讨活动,主题鲜明,与会名家多,代表性强,内容丰富,成果突出。国际论坛以“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为主题,围绕青少年学生的诚信教育、奉献精神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基于对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责任,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北京、香港、澳门的150余位专家和教师,召开了“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论坛上大家交流观点,分享经验,相互了解与会各国、各地区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历史、现状、政策、措施和面临的诸多问题。会议认为,基于各自国情和相互交流的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将有利于提高我们所有人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构建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社会。各国代表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青少年公民教育北京共识》。此次论坛上发表的演讲,深刻阐明了在青少年中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刊拟陆续发表部分重要演讲。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18日,在北京市东城区康铭大厦拉开了为期三天的的北京2006年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的序幕。出席本次论坛的包括:教育部领导、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有关处室负责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有关部门的人员、北京教育学院负责人、来自北京市18 个区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负责人、部分中小  相似文献   

5.
2006年5月18至20日,2006年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来自美、英、日、韩等8个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地区的20多位专家以及内地学者进行了演讲,国外及港澳代表还深入到学校,考察了北京市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历来是各国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交流与分享有关国家和地区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有益经验,对于研究现代社会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建立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国际交流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青少年学生主要是中小学校的学生公民教育问题谈四点看法。一、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是构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各国青少年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加强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把未成年人培养成合格公民,是任何民族和国家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期望,也是教育的价值与责任。…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当前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意识既有积极的方面,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针对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的现状,建议加强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在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中国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理论既需要跟世界接轨,更需要熟知内部各区域的公民教育现状。青少年是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台湾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是两岸交流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旨在呈现台湾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的优点,对大陆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提供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9.
“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在京举行为推进奥运背景下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交流借鉴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国际经验,探讨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于2006年5月18--20日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奥运背景下的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青少年学生的诚信教育”、“青少年学生的奉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公民身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信仰意识几个层面的认同。近一段时间,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引起了我的关注。我对目前的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访问与分析,感到一些忧虑……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青少年学生积极要求上进,求知欲强,富有创造力,是大有希望的一代。但是由于西方化思潮的侵蚀、影响和公民教育的弱化导致青少年学生公民意识缺失和淡化。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存在公民意识缺失、责任权利义务混乱的现象,这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又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及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青少年学生公民意识现状以及当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公民意识系统化、规范化建设,形成教育合力,完善实践课程,注重网络思想教育方式创新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中美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价值理念、目标定位、核心内容、管理体制、方式方法等方面对两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了当前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的三条建议:一是以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为基础,坚持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文化传统;二是以美国责任教育基本内涵为参照、丰富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基础理论;三是以美国责任教育实践模式为对照、优化我国青少年责任教育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公民意识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强弱从根本上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实现。因此,要通过隐性教育方法、渗透教育方法和人性化教育的方法,把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家庭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目前我国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构建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家庭关系,切实改进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方法,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与培养。  相似文献   

15.
公民责任意识是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决定着公民的整体素质和公民意识的发展方向.健康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动力.美国是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领域中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这为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提供了经验借鉴.文章从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的基本内涵入手,比较了中美两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的异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对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谢春风 《中国德育》2007,2(6):25-27
开展青少年公民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公民教育要在我国国情基础上开阔视野,注重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教育。公民教育的内容中应当补充国际理解教育、科学教育、公民资格教育等。要注意正确认识当前导致青少年道德问题的根源,整合各种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尤其是借助现代奥运会这一途径推动公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阶段是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关键时刻,注重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党十分看重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将党史教育应用于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培养中,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力量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养成既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就其正面作用而言,大众文化对当前文化格局的改变有利于青少年公民主体意识的养成,大众文化的开放性有利于青少年养成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大众文化的跨地域传播有利于青少年全球公民意识的培养。其消极影响表现在:大众文化的肯定性容易养成青少年的犬儒主义人格;大众文化的感官性容易削弱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众文化的无国界特征容易消解青少年的民族国家认同。面对这一现实,学校教育应该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作出主动调适,才能在大众文化勃兴的文化背景下开展有针对性的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9.
刘建 《中国德育》2010,(12):34-36
公民教育旨在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和引导青少年获得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和行为能力。因此,公民教育历来就是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合格公民”已经列入中国政府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成为我国人力资源建设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公民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爱国、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等基本素养的合格公民。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加强青少年公民教育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