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11月,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精装本一册,内收《[嘉靖]仙游县志》、《[嘉靖]福清县志续略》、《[崇侦]海澄县志》及《[崇帧]尤溪县志》四种福建地方志  相似文献   

2.
章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正式设立章丘县以来,纂修《章丘县志》凡十数次,由于年代久远及战乱等原因,至今存世的仅有明朝弘治、嘉靖、万历和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年间的《章丘县志》,清朝光绪年间的《章丘县乡土志》以及1992年出版的新编《章丘县志》 为充分发掘历史古籍,为现实各项工作服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章丘市档案馆将馆藏的和多方征集搜集到的明朝嘉靖、万历和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年间的《章丘县志》以及清朝光绪年间的《章丘县乡土志》,经过精心修复扫描,制作成光盘电子版,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3.
付海龙 《湖北档案》2022,(10):21-23
<正>盘龙城是武汉城市之根,以辉煌灿烂的商代青铜文化而闻名于世。目前所见记载“盘龙城”最早的史书为明代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的《黄陂县志》,之后清代、民国各个版本的《黄陂县志》也都有相关记载。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刊印的《张氏宗谱》记载了张氏家族从宋元之际迁居盘龙城并世代繁衍生息,此时荒废后的商代盘龙城已成为各姓家族的田地和坟地。由此推测,盘龙城的得名在宋元之际,至于其在商代的原名尚未可知。  相似文献   

4.
<正>从杨浦大桥到南浦大桥,黄浦江河道呈现了S形的曲折。南部凸出的端点,人称董家渡。董家渡之名最早见于清嘉庆《上海县志》,溯其渊源,还须上推二百八十年。那是1523年(明嘉靖二年),上海知县郑洛书在这儿设了一处义渡,名为北仓渡,为当时黄浦江八长渡之一。后来一位姓董的浦东人,置了条可坐23人的大船来  相似文献   

5.
铜川市档案馆珍藏有明嘉靖、清乾隆和民国时期编印的三部旧县志,其中后两部县志均在《人物志·贤能·寇慎》条下收录了顾炎武于1670年春(约为阳历四月)到同官(1946年10月以前铜川的旧称)县宜古村义兴原上拜谒老师寇慎墓时写下的墓志铭.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之初,鄂东有个胜利县.当年的胜利县为何设立?因何撤销?读《罗田县志》,访历史老人,遂成此文,以飨读者. 胜利县为何设立 1952年8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向中共中央提出申请,拟在鄂东设立胜利县,当年10月1日,胜利县召开大会宣告设立. 胜利县因何设立?《罗田县志》(1998年版)的回答是:“以肃清土匪,顺利进行民主革命,加强鄂、豫、皖边区建设”.曾在胜利县工作的曹深思老人在1999年撰写的《胜利县纪实》(《罗田文史资料》第9辑)一文中进一步解释说:“全国解放后,滕家堡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广大群众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种种原因,一时还是难以解决温饱,加上1952年当地遭受较大的旱灾,连张家畈这样的大畈也基本无收,群众的心情十分焦急,加上社会上的一些痼疾尚存,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反动分子仍在暗中活动,影响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国有史,县有志。80年代以来开展的中国社会主义第一代地方志修纂工作,是我国一项规模宏大的文化建设系统工程。新修《巴东县志》乃此工程之子工程。巴东历史悠久,自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置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更名巴东,迄今(1993年)已有1570年的历史。原《巴东县志》有明嘉靖、万历,清康熙、同治,以及民国时期的。此次新修的《巴东县志》横跨半封建半殖民地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读一方志,知一方史。大荔县档案馆馆藏有明清府志、州志、县志25种137册。其中馆藏最早、最有名的是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韩邦靖编写的《朝邑县志》,因其叙事详实,文辞精练简约,"文采焕炳可诵",清时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将其收入,列入"陕西八大名志"之一。让我们观览《朝邑县志》,穿越朝邑历史,品鉴朝坂英华,管窥馆藏最早的档案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1929年,郑振铎先生提出:嘉靖本是《三国演义》刊行最早的版本,别本都从嘉靖本所出,诸本之间只有表面差异并无原则区分。此说一出,遂为中国大陆多数治《三国》版本的学者认同。当时除了毛宗岗父子评本以外,学界无法见到更多嘉靖本以外的版本,因而没有理由不相信郑氏所言,于是国内学者把《三国》版本研究的重点集中于毛本和嘉靖本的比较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总体来看,只研究现存刊行年代最早的嘉靖本和最流行的毛本是远远不够的,30年代以来至今,人们陆续又发现并积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明代修撰的江西郡县志数种,所纂提要颇有疏误。取嘉靖《广信府志》、万历《饶州府志》、天启《赣州府志》、崇桢《清江县志》四书提要著录中涉及有关修撰人、成书情况以及诸郡县志乘修纂源流等方面的疏漏舛误,略作补苴辨订。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明代修撰的江西郡县志数种,所纂提要颇有疏误.取嘉靖<广信府志>、万历<饶州府志>、天启<赣州府志>、崇桢<清江县志>四书提要著录中涉及有关修撰人、成书情况以及诸郡县志乘修纂源流等方面的疏漏舛误,略作补苴辨订.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录明代修撰的江西郡县志数种,所纂提要颇有疏误。取嘉靖《广信府志》、万历《饶州府志》、天启《赣州府志》、崇桢《清江县志》四书提要录中涉及有关修撰人、成书情况以及诸郡县志乘修纂源流等方面的疏漏舛误,略作补苴辨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经绝版,世界仅存一部,今存日本东洋文库的《程乡县志》,系自明代嘉靖辛丑岁(公元1541年)知县陈应奎,教谕赖存业纂修以来,五易其稿,至清代康熙辛末三十年(公元1691年)知县刘广聪编修的刻本。现由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王洁玉、林子雄,梅县剑英图书馆程志远、谢维怀还原  相似文献   

14.
明代河南的地方档案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不久前在查阅文史资料时,从明代嘉靖赵应式编《郾城县志》中发现一幅郾城县治图,衙署内西部的“架阁”二字闪现眼前。从郾城县治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县署中有架阁库建筑。此县署坐北朝南,布局取中轴对称,前堂后寝方式。……  相似文献   

15.
明人书目著作中有著录《三国志演义》的情况,这些书目著录已成为后人探究《三国志演义》在万历、嘉靖及之前的流传状况的重要依据。以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刊本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线索,结合序跋作者、书籍版式,加之与同时代相关书籍进行比勘,有助于厘清《三国志演义》在明初的刊刻传播状况。  相似文献   

16.
赵超先生所撰《“二十四孝”在何时形成》一文,考述非常详尽,足见功力不浅。关于二十四孝故事,还有两点似可补充。一、二十四孝诗,相传为元郭居敬所作。据天一阁藏本嘉靖《尤溪县志》卷六载:一郭居敬,小村人,少博学,好吟咏,不尚富丽。性笃孝,事亲左右承顺,得其欢心。既没,哀有过而与礼称。尝技尧舜而下二十四人孝行之概,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时虞集、欧阳玄请名公欲荐之于朝,居敬牢让不起。”这是我所见郭居敬撰的最早记载。但(辞谢(修订本)和(汉语大词典)则采取了元郭守正撰一说。此说出自清人韩素华(无事为福斋随笔)…  相似文献   

17.
沭阳,因现在的县城——沭城位于沭河之阳得名。这个县名在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年头是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即公元577年。沭阳是个古老的县。根据县志记载,  相似文献   

18.
《欣赏编》为明代弘治至正德间沈津所编丛书,现知共有三个版本。最早为正德本,其次为嘉靖本,再有万历本。正德本已佚,嘉靖本与万历本收书有部分不同。《中国善本古籍总目》著录《欣赏编》有瑕疵。此书《四库全书》存目,未全文收录,所作《欣赏编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此采进本为万历茅一相刻《欣赏续编》。  相似文献   

19.
嘉靖《通州志略》,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通州方志,也是第一部留存完整的北京方志。它是记载通州历史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拟对该书的纂辑刊行、版本源流、内容体例和文献价值等方面加以考述。  相似文献   

20.
嘉靖《通州志略》,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通州方志,也是第一部留存完整的北京方志.它是记载通州历史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拟对该书的纂辑刊行、版本源流、内容体例和文献价值等方面加以考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