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观察》2007,(7):8-11
为贯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视察新华日报社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编辑记者队伍的思想业务伤风建设,提升新华日报的办报水平,今年春天改版后的新华日报开设了“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和“百姓故事”两个专栏,特别是记者联系点制度给记者带来很大的收获:加深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思想得到了升华;改进了新闻采写的方式,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三深入”推动“三贴近”,记者的工作伤风得到锻炼。这里摘发的是新华日报部分记者深入联系点后的体会,相信读者会对新闻界同仁有所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很长时间,党报经济报道落入了成就报道的窠臼,形成了“年初开门红、年中双过半、年底高增长”、“投资连年创新高,收益不断破纪录”的固定报道模式,缺乏公众利益关联度,难以有效反映时代背景变化给受众带来的影响,浅尝辄止,挖掘深度不够。但是,《新华日报》不断创新经济新闻报道策略,坚持人理念、理性态度和专业主义,针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法和创新思维报道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涌现了很多佳作,近期刊登的《“一根丝”拉动二十万农民致富》,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的高度肯定,认为“新华日报的这篇报道写得很好,很有说服力,为实施以工补农,带动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典型。这样的典型对城市企业、对广大经济,都有很好借鉴、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3.
5月7日,新华日报在一版推出了“乡下人说下乡人”系列报道,她和去年“县委书记联系点追踪”的系列报道珠联璧合却又别开生面。视点好。宣传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讴歌党的干部深入基层,心入群众的动人风采,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报道。然而,新华日报的“办报人”独具慧眼,“通过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眼睛来审视领导机关下来的干  相似文献   

4.
韩璐 《传媒观察》2006,(12):10-12
自11月7日至11月13日,《新华日报》重头推出关于江苏省第十一届党代会的报道,对省党代会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传。七天内,《新华日报》头版共刊发30篇报道,2篇评论,12幅图片,更加可圈可点的则是《新华日报》党代会特刊报道——从酝酿到诞生,历经了两个多月,方案几易其稿。特刊于11月8日正式启动,每天利用一叠四个版面集中火力对党代会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11月9日又追加特刊5-8版推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集中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内,动用如此高规格的版面资源,可谓《新华日报》近年来重大战役性报道中最倾尽全力的一击。  相似文献   

5.
操慧  林丽 《传媒观察》2022,(3):97-104
创刊于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被称为一支“新华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的舆论阵地。在外部新闻检查和内部整风改版的背景下,周恩来指导《新华日报》创办社会新闻专栏“生活一角”,以强化报纸的群众性。“生活一角”在选题上聚焦劳动群众,密切联系读者挖掘新闻线索,形成语言质朴、叙述客观、体裁多样的报道风格,实现了党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创刊45周年。曾在两社工作过的450位同志和应邀到会的代表共600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集会隆重纪念,并成立“新华日报暨群众周刊史学会”。王震同志、邓力群同志;当年在中共南方局工作的同志;当年大力支持和帮助《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胡子昂、朱  相似文献   

7.
王宁  双传学 《新闻界》2023,(9):58-70+96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在全面抗战时期,作为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的任务即争夺“中间地带”的读者大众,以壮大抗日力量。但由于办报环境的复杂性,加之缺乏读者意识,早期《新华日报》并不受读者欢迎。为破解宣传困境,《新华日报》对读者需求展开调查研究。其间,新华报人灵活采用会议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和技巧,取得了良好成效。根据调查结果,《新华日报》实施了改版,目的就是将更多的基层民众纳入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网络中。在此基础上,《新华日报》的动员效果得以彰显,并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创造出新的实践形式,“群众办报”由此成型。考察这一历史经过,可为新时代党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视察新华日报社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编辑记者队伍的思想业务作风建设,提升新华日报的办报水平,今年春天改版后的新华日报开设了"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和"百姓故事"两个专栏,特别是记者联系点制度给记者带来很大的收获:加深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思想得到了升华;改进了新闻采写的方式,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三深入"推动"三贴近",记者的工作作风得到锻炼。这里摘发的是新华日报部分记者深入联系点后的体会,相信读后会对新闻界同仁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留有余地     
记得前年笔者曾以《为水乡编织绿装的人》为题,报道了宝应县林业工程师刘志清同志的先进事迹,不料报纸、电台宣传后,领导有看法,群众有异议,新闻人物也感到有压力。今年植树节,新华日报一位记者又以《水乡播绿人》为题,同样报道了刘志清的先进事迹,却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新闻人物本身也很欣慰,可谓达到了领导、群众、人物“三满意”。  相似文献   

10.
陈静  孟令择  张金鑫 《传媒》2023,(24):85-87
创刊于1939年1月1日、主要发行于晋冀鲁豫边区、遍及华北地区的《新华日报》(华北版),是中国共产党为应对侵华日军文化侵略和国民党舆论控制,以及鼓舞军民抗日热情而创办的一份具有重大影响的报纸。该报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报道华北抗日战场实况及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极大鼓舞了华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日信心,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去年五六月间,我们在《新华日报》上推出的系列报道《乡下人说下乡人》,以其独到的视角、特有的朴实,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回顾这组报道产生的全过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报道只有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热情而又准确地反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视察新华日报社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编辑记者队伍的思想业务作风建设,提升新华日报的办报水平,今年春天改版后的新华日报开设了"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和"百姓故事"两个专栏,特别是记者联系点制度给记者带来很大的收获:加深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思想得到了升华;改进了新闻采写的方式,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三深入"推动"三贴近",记者的工作作风得到锻炼。这里摘发的是新华日报部分记者深入联系点后的体会,相信读后会对新闻界同仁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视察新华日报社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编辑记者队伍的思想业务作风建设,提升新华日报的办报水平,今年春天改版后的新华日报开设了"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和"百姓故事"两个专栏,特别是记者联系点制度给记者带来很大的收获:加深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思想得到了升华;改进了新闻采写的方式,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三深入"推动"三贴近",记者的工作作风得到锻炼。这里摘发的是新华日报部分记者深入联系点后的体会,相信读后会对新闻界同仁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打开近一个时期的新华日报,该报浓墨重彩地对于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有读者反映说,新华日报关于“三个代表”的宣传气势恢弘,及时、有效、正确地引导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江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学习。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当前全党重大的政治任务。毫无疑问,担负着宣传重任的党报,责无旁贷。学习好才能贯彻好,领会好能有报道深,这是新华报人在宣传报道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的深切体会。近几个月来,新华日报把宣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相似文献   

15.
沈东 《新闻通讯》2014,(4):50-52
管理至上理念先行。新华日报视觉小组从2006年实施常规版面规范化管理,专副刊、周刊版面程式化运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是,要在重大主题报道版面更上一个台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通过再现13期《新华日报》全运会特刊报道的台前幕后,阐述“激励化”管理模式产生的时机、渗透的理念、运作的办法,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书讯     
《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新华日报〉代论集》由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辑的《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新华日报〉代论集》一书,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这本代论集,收集了当时《新华日报》上发表的五十二篇个人署名的“代论”,其中十八篇是周恩来同志撰写的。定价:1.50元。  相似文献   

17.
报刊     
《传媒观察》2007,(11):64-64
新华日报的沿海开发系列报道,泰州日报的“干事”报道,现代快报的舆论监督报道,江苏经济报的趋势分析和预见性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一种公开的日报。同新华日报同时创刊的还有“群众”、这个公开的期刊,它是由新华日报编辑和出版的。此外,新华日报还适应当时环境的需要,出版和发行党的政治书籍,主要是党的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报刊审读     
新华日报的“三农”报道翻开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中旬的《新华日报》,发现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闻多了,到农民家里走走的记者多了,为新农村建设鼓与呼、办实事的报道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氛围更加“三贴近”了。这是《新华日报》改进与创新“三农”宣传、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20.
今年夏天,江苏里下河地区遭受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我作为新华日报驻扬州市记者,曾5次赴里下河重灾区采访,和报社派往那里的采访组的同志共同报道了灾区人民与洪水搏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等方面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抗洪报道归来,重读江泽民同志1989年《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讲话,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江泽民同志指出:“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