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许雷,男,1948年10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辽宁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学,大专)。1966年9月至1984年先后在乡农科站、县农业大学、县农科所及县农业中心从事水稻育种及栽培研究、农业教学及技术推广工作。历任站长、教师及主任等职,职称由技术员晋升到农艺师;1985年至1995年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任水稻育种室主任,职称由助理研究员晋升到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及栽培研究;1995年至今,  相似文献   

2.
陈家忠 《今日科苑》2012,(10):21-22
在中国水稻育种科研界,许雷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长期从事水稻育种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于1966年8月从辽宁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水、旱稻育种及栽培研究,在长达40余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为国家创造  相似文献   

3.
许雷同志是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任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辽宁省盘锦市种子协会理事长;中国民主同盟辽宁省盘锦市委副主委;辽宁省盘锦市政协常委及经委副主任;中共辽宁省盘锦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辽宁省盘锦市纪委、市监察局党风党纪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辽宁省经济理事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4.
自1981年7月从湖南农学院毕业至今.杨远柱在“水稻育种”这个农业科学领域整整攻坚了30年。30个寒暑春秋,他始终坚守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一线,那一望无际的稻田,成为他魂牵梦萦、施展才能的“战场”。  相似文献   

5.
罗孝和,1937年出生于湖南隆回,1962年9月毕业于湖南农业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自1970年以来,他一直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孜孜追求,为水稻育种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称为“三系杂交稻研究的功臣,两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研究的主将”,对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与不断发展及其保持的世界领先地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苑 《金秋科苑》2013,(17):95-95
钱怀璞,江西省芦溪县老科协副会长、高级农艺师,一直存基层从事农业科普、农业技术推广和水稻育种工作。1996年他由县农业局副局长职位退休,随即又被县政府任命为总农艺师。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战线上有“自从盘古开天地,水稻从不分公母”之说,是他在1976年改变了这一观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体杂“三系”高产油菜在襄樊引种成功,累计创经济效益5亿多元。他走到哪里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肖华杂”。他就是襄樊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油菜专家肖斌。  相似文献   

8.
刘辉  许慧 《软科学》2010,24(4):24-28
以农业育种科研机构和种子公司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进行了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对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申请数量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创新主体进行品种权申请的积极性与多个因素相关。但植物新品种权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执行力度与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新品种的申请行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从健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坚定品种权执法、加大政府研发投入、建立国家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稻育种的特殊性在于周期性长,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大,而大量的科技实验是在田间进行,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久。一个育种科技工作者,要选育成一个水稻新品种,一般要经过八、九年的反复试种,不晒脱几层皮,不瘦掉几斤肉是难以出成果的。为此,,水稻育种被人们称为“阳光下的艰苦事业”。  相似文献   

10.
以51家农业育种科研机构和42家种子公司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进行了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对农业技术创新主体投入行为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创新主体进行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与多个因素相关。植物新品种权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执行力度与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研发投入行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从界定和保护植物新品种权、加大政府公共研发投入、建立国家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朱启升,安徽省合肥市人,曾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长,现为长江流域(安徽)稻作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安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学术委员。研究员。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十五”杂交水稻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曾先后获优秀归国学者,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现主要从事杂交籼稻育种、绿色超级稻育种及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苑》2013,(12):88-88
2013年6月19日,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科院唐山中心主任池建义,全国政协委员、水稻专家许雷等一行到丰南区西葛镇考察指导老科协科普示范基地水稻新品种繁育工作。丰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尚兵接待了考察组一行,区老科协会长郑印生陪同考察。  相似文献   

13.
西丰县地处辽宁省东北部,是梅花鹿生长的天然良所,历史上有“鹿城”之称,是全国梅花鹿良种繁育基地。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何剑斌教授及其团队长期从事西丰梅花鹿的人工授精、性别控制、生殖内分泌、疾病防控及产品加工的研发工作,近年先后主持了辽宁省科技特派员项目“西丰梅花鹿高效养殖及鹿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关键技术开发”和辽宁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试点项目“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项目--梅花鹿质量安全高效养殖示范”。他带领团队深入西丰县基层乡村实施科技扶贫,为西丰县鹿业的发展振兴作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王敏  贺潇 《金秋科苑》2012,(14):46-48
——太空育种—— 近百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品种认定太空育种,又称航天工程育种,是利用空间宇宙粒子、微重力、弱地磁等综合因素诱变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具体指利用返回式卫星、飞船等,在空间环境对农业生物的诱变作用来产生有益的遗传变异,返回地面后,通过进一步选育,创造农业育种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业生物高技术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11(3):223-226
作物品种改良在农作物增产诸多因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多年来,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一直重视农作物育种研究。“七五”期间,我院组织了农业育种的重点研究课题。“八五”初期,又将“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新技术”的研究列为重大项目,我院有14个研究所、200多人次参加了这项研究。经过5年的努力,现已全面超额完成了原定指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家“两高一优”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国内科技奖励 1981年获国家发明特等奖; 杂交水稻新组合成优64的选育和应用,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4年获国家图书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奖; 2000年,袁隆平主持的国家“863”计划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项目通过科技部的验收。其中,他直接指导取得的“两用核不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批准建设,2006年12月通过建设验收。2006年及2016年,它在生命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大学,以解决我国稻作科技和水稻生产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宗旨,顺应农业科技发展大趋势,瞄准世界水稻科学发展前沿,以水稻资源学和分子育种研究为重点,开展水稻生物学研究,为稻作科技发展提供先进的资源平台、技术平台和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创新》2004,(7):21-21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超级杂交稻品种选育的“竞争”中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已成功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将有望扭转近年来中国水稻单产年年下滑的局面。4月17日,在海南省琼海举行的超级稻育种技术论坛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出,我国在水稻高产理论和育种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经初步揭示了水稻超高产的遗传和生理基础奥秘,至今共培育出9个超级水稻新品种,以及10多个超高产杂交稻品种。据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介绍,超级稻新品种在过去5年的累计播种面积已超过1.12亿亩,比现有品种增产10%以上,高的达到了30%。…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学     
藤三七不同栽培模式试验;我国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动态及展望;利用SSR标记对甘蓝型黄籽油莱贵油519杂种纯度鉴定;辽宁省小麦新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分析评价;武汉市农业企业产、学、研合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再生稻源库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及与不同小麦品种互作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苑》2008,(5):73
前不久,福建省老科协顾问谢华安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系福建省龙岩市人,植物遗传育种学家,曾任福建省农科院院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谢华安院士是一位有着“中国杂交水稻之母”之美誉的专家。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在杂交稻选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成了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在超级稻育种方面,育成Ⅱ优明86等4个超级新品种,创新了超级稻作再生稻栽培技术模式。为我国水稻增产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