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诗文中的饮食文化圈并没有文化圈的划分,但西域的葡萄酒与岭南的荔枝具有明显地域意味。两地分别因为军事和政治贬谪缘故而与士人相关。葡萄酒与荔枝代表两地饮食进入文人视野都在汉代,但至唐宋诗文中,二者依然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是文学意象的渐次形成与固化过程,地域的文化认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论五代士风     
五代乱世,重武轻文的时代风气迫使士人或隐居山林,或避祸南迁;混世苟活、明哲保身的人生态度成为士人群体的主导理念,并使士人普遍带有轻薄浮躁、放纵不羁的习气,以致产生求名躁进、急功近利的行为趋向,具体表现为隐逸、混世、浮薄、功利等四大风气。  相似文献   

3.
尤学工  封霄 《中华文化论坛》2023,(4):160-173+192
借历史故事阐发思想主张是古代士人的话语传统,宋明时期“成汤祈雨”的多元书写是为典范之一。在天人相与的知识框架下,“成汤祈雨”成为士人构建理学体系与“借天道言治道”的重要元素。宋至明初,在“事应说”遭遇挑战、理学兴盛的背景下,水旱天定与和气召祥观念融汇于士人对故事的叙述中。明中期理学走向内在化、心性化,对人本身的关注更切,士人对成汤以身为牺之举及故事真实性的争议陡增。中晚明政治生态复杂,士人常援引“成汤祈雨”讥刺时政,表达对治世明君的期待。“成汤祈雨”在宋明间为理学士人提供了阐发己见的对话空间,其间既有对“事应”和“人祷”的反动,也有灾异限君和倡导“敬”与“诚”的一贯传统。与时代思潮相呼应也为故事本身提供了文化生长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书院:科举应试教育的承担者与矫正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 《寻根》2006,(2):16-21
作为“抡材大典”的科举考试对士人物质和精神地位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它必然会制约为士人提供应试知识的教育机构的发展。书院作为教育机构虽然不能排斥科举,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为科举应试服务,但与官学不同,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教学活动彰显出其既不同于官学、又不同于私学的独特个性,即强调道德养成是读书应举的前提,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矫正应试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片面追求科举的弊端,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应试教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受地域文化本质论的误导,以往的研究者们没有仔细考察党人地域整合程度.本研究发现,地域观念在东汉时已为人们所普遍认识.从党人分布最集中的颍川、汝南、南阳、山阳四郡情况来看,颍川士人地域认同最强,整合程度最高;汝南名士众多,但内部矛盾较多,整合程度不高;山阳士人以组织化的方式在地方上整合起来,但下层与高层之间联系缺乏:南阳士人在地方上有很大影响力,但士人领袖之间联系不多.因此,我们在进行地域因素分析时,要充分估量各郡士人地域整合程度的差异.在地域认同呈现的同时,各郡士人并没有因此而封闭起来,相反形成了广泛的士人交往网络,对他们而言,地域认同只是一种弱认同.  相似文献   

6.
林夏 《寻根》2020,(1):68-70
钱君(1906-1998)是位艺兼众美的大家。篆刻、书法、绘画、装帧、诗文,样样精熟。刻巨印、作长跋,更是他印艺活动中的两绝。印石上的边款,或称款识、印跋,一般只是治印者刻上姓名年月或几句诗文,而钱君在7、8厘米见方的印石上,还刻出一二百字的边款。风格异趣,新人耳目。1953年冬,时在北京的钱君匋刻了一颗巨印,印面是朱文“钟声送尽流光”,印石顶部和四侧有189字的隶书长跋。  相似文献   

7.
表现派是20世纪初产生在德国的西方现代资产阶级美术流派,其艺术主张不仅表现在绘画如油画和版画方面,且在学,戏剧,音乐,建筑等方面都有反映。作为绘画领域的表现派,与同一时期产生在法国的野兽派在艺术主张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汪沛 《华夏文化》2003,(1):37-39
我国是一个诗文大国。古代许多有才华的知识分子无论得志还是失意 ,都以诗歌为其精神归依 ,在诗的国度里寻找一个安顿身心、张扬自我的家园。沿着几千年来诗歌的脉络 ,可以清晰地读出历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一、以身殉志的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除了在文学上首开楚辞体并浪漫主义诗歌先河的巨大贡献外 ,屈原与众多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死。屈原的死是意味深长的 ,我国民间几大节日里就有一个端午节是特意为纪念屈原之死而设立的 ,它给后世留下的回响决不亚于他精彩的诗文。屈原可谓开古今诗人自杀先河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杜诗的深度     
科举制度自唐武则天始 ,诗赋文章成为进士试的重心。广大社会下层的士子 ,可以不凭借家庭出身或经济势力 ,只凭个人的才学 ,通过科举而参与政治 ,投身社会。这就大大缩小了由先前门阀所垄断的政治权利 ,进一步向社会开放。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对美的发现 ,对自然美的欣赏 ,对人的情感的体验 ,以及对诗文韵律的追求 ,形成了诗美的发现与自觉 ,其流弊是到后来成为一种浮华轻灵的单层面的艺术技能。同时 ,这种制度本身也慢慢造就了一种世俗的功利心态 ,诗赋文章越来越成为晋身取利的工具。但是 ,杜甫从这两种情况中超脱开去 ,凭其“奉儒…  相似文献   

10.
刘璐 《世界文化》2006,(1):17-18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西方国家的艺思潮,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小说,名的后现代派作家大都是小说家。但是,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派学并不是一个确切、稳定、清晰的概念。什么是后现代学,后现代学究竟应该怎样界定、含哪些内容,主要有哪些特征等等,向来都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1.
发生于顺康年间的江南奏销案在清初政治、经济领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明末清初江南士人之命运及著述心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松江杜诗学者卢元昌受此案打击,遂开始了其十八年的"阐杜"之旅,并且在"阐杜"时善于结合自身的特殊经历,运用"比兴手法",透过诗歌文本来揭示杜诗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相似文献   

12.
卢盛江 《寻根》2007,(1):25-31
玄学影响中国文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影响中国文人的处世态度、生活情趣、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到文学。从魏晋士风可以看到,玄学思潮振荡之时,士人性格确实有很多新的特点,主要有任诞率真、以入俗为超俗、淡泊宦情、追求高雅超逸风度几种类型。在玄学对士人心态的影响中,竹林七贤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晋书》卷四十九阮籍等传末史臣叙论说:“嵇、阮竹林之会,刘、毕芳樽之友,驰骋庄门,排登李室……至于嵇康遗巨源之书,阮氏创先生之传,军谘散发,吏部盗樽,岂以世疾名流,兹焉自垢?”这是说,任情任诞之风的兴起,嵇、阮领其先。嵇康其实不同于后…  相似文献   

13.
缠足别议     
苏全有  王申 《寻根》2008,(6):37-40
缠足,学界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是将之与男权压迫相等同。然而,考究缠足历史则可发现,尽管男权社会的威势在有形与无形之中对缠足或有推波助澜之影响,可心理上对美的追求及从众心态,才是驱动缠足的根。  相似文献   

14.
民国巴蜀诗人吴芳吉与学者刘咸炘深崇儒术,欲拯横流,居常论学,契合无间,在学术多有交游,包括谈艺论道,相互批评对方的诗文,学术思想上相互激荡,特别是秉承杜甫思想,在治学和创作上主张"察势观风"。且他们风雨一堂,丽泽交资,寻圣绪的目的是躬身践,或尽性内省,平和宽容;或烂熟五经,不乖养正之道;或尊礼祭孔,传播儒学。  相似文献   

15.
魏普玄学是对老庄学说的一次具体开展。士人的精神家园在失去人文关照的情况下,自觉地利用传统的思想资源进行形而上的重构。老庄思想在现实层面上反对虚假而繁琐的人为建构,当现实的文章礼制遭遇普遍的怀疑时,老庄思想给士人提供了新的精神资源。老子“无为”和庄子“与物同一”的境界,超脱了“名教”等级的束缚,确立了一种超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诗文流派简说□傅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与西方文化开始不断冲突并逐渐融合。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中国近代诗词与散文也发生变化而形成独特流派。从总体上讲,它在某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文的优长,也扬弃了其中某些落后的、呆板的内容和形式;它在对待西...  相似文献   

17.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来说,由于经济与技术的落后始终抽打着他们的脊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他们共同的理念。这或许是无可厚非的,我们注定要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丢失太多美好的东西,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一点上,人类大概还没有能力把自己和掰玉米的熊区分开来。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法兰克福学派在不遗余力地批判着技术理性,如果我们随之而起,我们可能或被指责为盲目跟从,或被讥笑为一味超前——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就这样尴尬,你要么为技术唱赞美诗,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缄默。假若你坚持螳臂当车,对于人类飞速发展的技术提出质问,那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相似文献   

18.
发祥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流播于广大闽南语系区域,包括台湾及东南亚华侨居留地的梨园戏,保存有南戏的很多剧目、音乐及表演形态,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南戏及泉州古代社会文化的滋养,使梨园戏具有典雅、细腻的艺术风格与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丰富表现力。其剧本文学、音乐唱腔。表演科范,在中国戏曲艺术长廊中,堪称别具一格。梨园戏分为小梨园和大梨园的上路、下南三流派。各有保留剧目“十八棚头”和专用曲牌,表演上有一套代代承传科范,称“十八步科母”,音乐为曲牌连缀体,泉腔演唱,有不少唐宋大…  相似文献   

19.
在酷吏政治的高压态势下,士人对酷吏政治本身进行了持续抵制,当然,抵制的形式则因为认识角度的不同而并不一致。但是,士人也因为深刻地意识到了当时的大势所趋和武则天的权威而对武周革命极尽谄谀之能事。士人对武周政权的支持是建立在武周作为特殊的政治过渡时期的认识基础之上,所以,在当时的储位之争中,士人普遍主张舍武立李。  相似文献   

20.
玉溪花灯从广义上讲包括玉溪县(今红塔区)花灯、华宁县曲艺形态花灯和澄江县松园花灯。从狭义上讲专指玉溪县花灯,本文记叙的是后者。 人们通常把戏曲中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比喻为房屋的四柱,一个剧种或一个剧团要生存、要发展,首要的事就是要立稳四柱。玉溪花灯是云南花灯九个支派中的一个支派,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界定为“彩(彩调)花(花灯)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