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h-指数及其扩展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对h-指数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一些新的扩展指标不断出现,如g-指数、hm-指数、hg-指数、mockh-指数、f-指数、e-指数和SRI-指数等。本文对h-指数的优缺点及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并对h-指数的各扩展指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每一个扩展指标都是基于h-指数某一方面的局限性所做的改进。在科研绩效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扩展指标应用的前提条件,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h-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指数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文献计量指标评价体系。本文以国内14种眼科学期刊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参照,探讨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基金论文比、h-指数与读者排序平均值的相关性,发现h-指数与读者排序平均值的相关性最强(r=-0.759,P=0.002)<\i>。说明,采用h-指数对期刊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与读者对期刊的排名相一致。同时以JCR内科学133种期刊为样本,特征因子(Eigenfactor)为参照,对h-指数及传统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h-指数与Eigenfactor的相关性最强(r=-0.963,P=0.000)。<\i>因此,我们认为h-指数对期刊的排名更能代表期刊的真实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郑惠伶 《情报科学》2008,26(3):409-413
近年来,对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仅依赖于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传统指标已经不能完全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准,一种新型的评价指标h-指数正在日渐受到相关领域人士的关注,并逐步加以应用。随机抽取了我国部分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核心期刊,计算出它们的h-指数,并与SSCI收录的部分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进行了h-指数的对比,为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评价期刊影响力提供了参考。数据集来源于我国图书情报学部分核心期刊1998年-2006年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收录及引用的期刊论文,不包括专著、会议论文等其它文献类型。  相似文献   

4.
鉴于期刊影响因子和h系列指数单个使用在评估期刊学术水平中的局限性,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尽量减小这些局限性,以更合理地应用这些指标,同时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标来真实地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本研究引入累计影响因子、h指数、g指数和hc指数,可以综合反映期刊的近期影响力和中长期影响力,并考虑到被引频次和论文数量之间的平衡,排除自引的影响;同时引入标准化方法对影响因子和累计影响因子以及h系列指数进行标准化转换,克服单个指标的学科局限性;最后将五个评价指标加以综合,得出综合指标,并以社科期刊为例对该综合评价指标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学术期刊影响力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学术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河南省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和h-指数等主要期刊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并与各自学科内各指标的平均值和最高值进行对比,以了解河南省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及其在各自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期刊的编校质量与学术影响力从两个相互独立的方面反映了期刊的质量,那么两者是否有一定相关性呢?本文将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公布的2008~2009年105种自然科学期刊的编校差错情况,与各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即年指标、h-指数和Web下载率等指标作相关性分析,另外,还对河南省22种医学期刊的情况单独作了分析.结果均表明,期刊的差错基数或差错率与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即年指标、Web下载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虽然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h-指数没有表现出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均为负值,可能与样本量较小及被引高峰到来较迟等有关.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与学术影响力有关,各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可适当引入期刊编校质量相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出比较不同语种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新指标——高频作者指数,比较中、俄文图书情报学(LIS)领域的期刊学术影响力。【方法】 以中、俄文不同学科的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期刊作者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发文情况评价期刊,检验新指标在不同学科、不同语种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以期刊新指标得分、期刊数量等为依据,比较中、俄文LIS领域期刊学术影响力。【结果】 社会科学类期刊的新指标得分比较理想,并且期刊的新指标排名与影响因子排名的相关性较高;中文LIS领域期刊在新指标得分、期刊数量等方面均好于俄文LIS领域期刊。【结论】 高频作者指数目前更适用于评价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文LIS领域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高于俄文LIS领域期刊。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等都属于正向评价指标(用于评价科技期刊"好"的程度),缺少反向评价指标(用于评价科技期刊"差"的程度)。结合科技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为完善科技期刊的评价体系,建立了一个科技期刊反向评价指标——科技期刊零被引论文率(Rate of non-c ited artic les,简称RNCA)。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进行检索,计算出我国12种眼科学期刊2年、3年、5年和10年RNCA,并探讨眼科学期刊RNCA与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h-指数等指标的相关关系。通过问卷调查,确定12种眼科学期刊在读者心目中的实际影响力,利用等级相关统计方法,探讨了12种眼科学期刊2年、3年、5年和10年RNCA与其实际影响力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提示,科技期刊RNCA用于科技期刊反向评价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5年RNCA用于科技期刊评价优于2年、3年和10年RNCA。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z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效果。【方法】 以SSCI收录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为例,计算分析了目标数据的总发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一致性指标η、h 指数、p指数和z指数,实证研究了z指数应用于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效果。【结果】 z指数相较于h指数以及p指数更加适合于综合评估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质量因素、数量因素和被引分布情况。【结论】 利用z指数评价期刊有助于激励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z指数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区分度。但z指数在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存在不能区分施引文献影响力大小等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针对z指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合引文分析与Altmetrics改进z指数得到znew指数方法,以提高对学者影响力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法/过程]文章融合学术论文被引频次、下载量和期刊影响因子指标,考虑作者贡献度,构建学术论文综合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标(AC),以替代z指数评价的基本单元——被引频次(C)单一指标,改进得到znew指数。以图书情报学领域2016—2020年的发文为数据来源,统计获得发文量排名前50位的学者,分别计算他们的znew指数、z指数、p指数、h指数、总发文量N、加权综合学术影响力(AC)、篇均影响力(AC/N)、体现论文影响力分布的一致性指标μ,并实证分析了znew指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效果。[结果/结论]znew指数在继承z指数优势的基础上,同时也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和特点,可较公平和客观地对学者的影响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李燕萍 《现代情报》2012,32(7):92-97
通过《中国引文库》,利用2001-2010年我国"985工程"第一期34所高校所发表的论文及其被引数据,根据相关指数的定义,分别统计计算出各院校的h指数及其G指数、W指数、A指数、H(2)指数、R指数、标准化指数 (h,G,W,H(2),R,A)i 和年代增长速率hy,从不同角度全面综合评价高校学术水平,结果表明,h指数、G指数、W指数和H(2)指数区分度小、灵敏度低,因此应该结合A指数、R指数与标准化指数和hy进一步区分开,为综合评价高校科研能力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work we develop new journal classific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h-index.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h-index for research evalua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bibliometric study and research quality evalua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using an h-index is to compare the index for different research units (e.g. researchers, journals, etc.) to differentiate their research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h-index is defined by only comparing citations counts of one’s own publications, it is doubtful that the h index alone should be used for reliable comparisons among different research units, like researchers or journal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global h-index (Gh-index), where the publications in the core are selected in comparison with all the publications of the units to be evaluated. Furthermore, we introduce some variants of the Gh-index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discrimination power. We show that together with the original h-index, they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and classify academic journals with some distinct advantages, in particular that they can produce an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into a number of categories without arbitrary cut-off points. We then carry out an empirical study for classification of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OR/MS) journals using this index, and compare it with other well-known journal ranking results such as the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Schools (ABS) Journal Quality Guide and the Committee of Professors in OR (COPIOR) ranking lists.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微博与传统文献的相似性,本文旨在探索h指数、g指数和p指数在微博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三者的评价结果来探索3种指数在微博影响力评价上的合理性和各自的特点。首先,基于信息计量领域中的h指数、g指数和p指数的定义,针对微博转发数、评论数和点赞数构建9项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然后,以40所"双一流"高校的微博为实证对象,通过整体对比、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将h指数、g指数和p指数对微博影响力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个指数在微博影响力评价中都有一定合理性;在区分度方面,g指数和p指数都优于h指数,其中,p指数最具优势,并能挖掘高影响力的非活跃用户;在敏感度方面,h指数不易受极端值影响,更适合评价微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不断推陈出新,但尚缺乏在论文被引离散度层面对作者影响力的评价,本文提出一种综合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性和均衡性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Gm指数。【方法/过程】以2009年-2018年图书情报领域发文量最高的20名学者文献数据为样本,采用熵权法确定作者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性和均衡性的客观权重,计算作者的Gm指数,与h指数、g指数、篇均被引频次进行对比,并从稳定性、区分性和相关性角度讨论Gm指数的评价效果。【结果/结论】结果表明:Gm指数与h指数、g指数、篇均被引频次呈显著相关,与h指数、g指数相比,Gm指数的数据稳定性良好、对作者区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h指数、特征因子等评价学术影响力的引文分析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选取《JCR2009年版》中心脏与心血管系统学科下的93种期刊为样本,基于相同的计量对象(2007-2008年的期刊载文),对其影响因子、h指数、相对h指数和特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期刊规模的依赖性以及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影响因子相比,h指数与特征因子的相关性更强,且特征因子对期刊规模的依赖性更强;而影响因子和特征因子的相关性在同一学科内部体现的更为显著;相对h指数与影响因子之间呈现出强烈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房威  朱安  张镅 《情报科学》2012,(1):72-76
从h指数和整数分割思路出发,构建"线性增长"赋分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高被引指向性的h型指数--hl-g,并通过与hT、hm的比较,得出hl-g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完善的结论。以8种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的hl-g比较和分析为例,阐述了hl-g在期刊评价中具有着重考查高被引区域表现和完整反映被引频次分布情况两大优势。据此推测,hl-g可作为期刊评价赋分指标,弥补现行期刊评价方法在这两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18.
评价期刊影响力的三项指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质兵 《现代情报》2010,30(9):141-143,140
在对两个期刊评价新指标SJR和特征因子进行简述的基础之上,以JCR中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中影响因子排名前20的期刊为样本,对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SJR以及特征因子的排名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对四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JR与其它三者之间没有发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The Eigenfactor score is a journal influence metric developed at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y of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nd recently introduced in the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maintained by Thomson Reuters. It provides a compelling measure of journal status with solid mathematical background, sound axiomatic foundation, intriguing stochastic interpretation, and many interesting relationships to other ranking measures. In this short contribution, we give 10 reasons to motivate the use of the Eigenfactor metho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研究机构指数(Author Affiliation Index)与主要文献计量指标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推进机构指数的应用。[方法/过程]本文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CSSCI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CNKI引文数据库,计算出各期刊的机构指数,并采用相关系数、偏最小二乘法对其与影响因子、h指数、被引次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机构指数与影响因子正相关但拟合优度不高,与h指数、被引频次不相关,说明机构指数能够提供除期刊影响力以外的其他信息;机构指数具有较好的统计学评价指标特征,可以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机构指数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