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城乡人口的变化与谋生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主要含义是乡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从而引起的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人口比例逐渐变化.随着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口离村涌向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多,加剧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变化.在城市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容纳大量的从乡村涌来的人口的时候,那些人口的谋生就成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城市进一步繁荣,城郊有所发展,呈现出城乡结合、农商结合的特点。城市人口的增长并非是城郊发展的唯一原因,它与宋代城郊商业的发展商税制度及军队参与经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永嘉学派在文化上的崛起,宋代温州城市格局变迁明显,这一时期成为温州城市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从文献整理和现场勘察角度,再现宋代温州城市格局变迁的过程,探究变迁的原因,对今天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宋代城市遗存保护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化历程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19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的人口迁移包括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前者主要是乡村人口迁往城市,后者主要是法国人口的迁出和大量移民涌入法国。  相似文献   

6.
宣化区位于张家口市东南,除主城区外,下辖三乡一镇。由于历史原因,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加之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群众对城市优质资源和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使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导致农村生源锐减,农村教育发展陷入窘境。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宣化区教育局一方面循序实行布局调整,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学校投入力度,彻底改变农村学校落后面貌,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一、俄罗斯的乡村教育现状 20世纪60—80年代,俄罗斯面临着城市发展的较多机会,成千上万的中青年农业人口离开故乡,导致乡村人口的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由中古延续而来的城市格局,使宋代城市面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坊市分隔制度的打破,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城市人口的剧增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城市范围的拓展与规模的扩大,带有消费性和商品化色彩的城市娱乐活动的兴盛,都表明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的人口迁移包括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前者主要是乡村人口迁往城市,后者主要是法国人口的迁出和大量移民涌入法国。  相似文献   

10.
何菼 《运城学院学报》2013,31(3):34-36,89
在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移基本上都是因为战争、灾害或政府强制性移民而引起的,但也有在安定时期人民出于自愿而进行迁移的。清代晋南地区乡村人口流动就主要集中在商业和出外谋生两个方面,而且主要趋向于近距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地形地貌、区位优势等自然地理原因以及清政府和地方官吏的政策、经济利益的驱使、人地关系紧张等人文地理原因都对晋南地区乡村人口流动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任何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早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毛泽东就曾设想:"将来要有几千万农民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如果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民族工业,建设很多的现代化的大城市,就要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庆是"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大工业与大农业并存"的格局,具有幅员面积大、城乡差距大、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等特点。我市户籍人口327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118万人,农村户籍人口2080万,三峡移民110万人。而且,在总人口不变的情况下,重庆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需转移28.2万乡村人口。人口大规模快速地向城市迁移,给社会保障和技能培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新增的进城人口要能在城市稳定扎根,政府就要提供各种进城人口急需的培训,就是要提高他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繁荣,城市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加大,市民的消费也空前活跃,由此产生了许多城市治安问题,导致城市社会秩序混乱,恶性案件不断,火灾频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宋代统治者从多个方面加强了对城市的治安管理。这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必然过程,也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对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的老少边远农村地区来说,我国整体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势头,以及老直辖市、东部沿海与西南边陲省区城市化的不同发展进程.给这些地区的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带来更多的是挑战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余小满 《天中学刊》2009,24(6):98-102
宋代城市化程度明显提高,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经济活跃,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即交通拥挤、饮水困难、生态失衡、卫生不良、环境恶化、火灾频频、疾疫肆虐.宋代城市的高度发展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促使宋代统治者采取措施,通过建立并完善城市消防体制、加强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建立社会救济制度的办法,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挑战,由此促成了我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6.
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问题研究段云平,朱曰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迅速向城镇流动、转移。怎样看待这种现象?有人认为,乡村人口进入市镇,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应当支持、鼓励。有人则认为,乡村人口进入市镇虽然对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弊端更大,应当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宋代城市外部空间的新格局:①城市之间逐步形成为一种充满传感力量的生态组织形式——密网式结构;②大小城市与集市之间逐步形成纵横联系的地方市场;③城郊人口增长和商品经营活跃,逐步形成集市拱托城区的卫星结构。进而说明了宋代城市新格局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宋代城市外部空间的新格局:①城市之间逐步形成为一种充满传感力量的生态组织形式——密网式结构;②大小城市与集市之间逐步形成纵横联系的地方市场;③城郊人口增长和商品经营活跃,逐步形成集市拱托城区的卫星结构。进而说明了宋代城市新格局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清政府鼓励发展商业的政策下,依托当地盐业资源,运城盆地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乡村人口呈现出较大规模的流动现象。就整个清代来说,乡村人口流动的规模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其中以商业贸易职业的乡村人口成为主体,他们的活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影响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变革,并对人口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宋代城市文娱消费兴盛的经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俊 《保山师专学报》2004,23(1):12-16,20
宋代城市的文化娱乐业蓬勃发展起来,文化娱乐消费的兴盛成为宋代城市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道风詈线。在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原因,探源究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