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品德课程实施:追问、反思与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实施是课程研究的重要领域。一个课程体系能否产生所期望的效果,需要对课程实施结果进行检验。只有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经验与教训的不断总结、提升和超越,才能顺利推进课程改革,进而实现教育目标。文章通过对主体性品德课程实施的绩效追问与实践反思,提出几点应时措施,以期对品德课程建设有所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品德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主体"人".品德教育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育对象主体"人"是否在内心服膺道德和在行动上是否实践道德.因而品德课程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主体人"来进行.然而在传统的品德课程与品德教育中,我们的失误之处恰恰是主体性理念的缺失,对主体"人"主体地位的漠视与淡忘.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品德课程改革中,应以主体性哲学理念作为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帮助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生活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和着课程改革推进的步伐,新课程理念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同,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又生成了不少疑问。尤其是对课程核心理念“回归生活”怎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对回归谁的生活、怎么回归生活等仍存在不少困惑。笔者以为,应对回归生活的综合课程,生活化教学是品德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4.
衡量一个课程方案是否可行,不仅要验证其理论基础的正确性,而且要以其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为标志。在新一轮品德课程改革中,课程主体化已成为品德课程研究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在课程实施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品德课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主动地内化、吸收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已成为课程界的共识。一、促进师生主体活动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思想品德学科课程作为品德课程的基础,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品德教育的任务,是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对历史上已有的和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学生观进行系统的梳理、理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立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主体性学生观,进而提出课程变革的相关建议与思考。文章主要论述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及课程文化几个方面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还需高度重视才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995年办校之初,我们提出了“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发展人的主体能力”的办学思想,并着手开展以培养学生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为目标的主体教育实验。随着主体教育实验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课程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校主体教育实验深入开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1.内容上相对陈旧,在编排上偏重教师的教授,忽视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2.门类较多,内容繁杂,学科之间和学科内容都缺乏整合;3.教师的课程观念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忽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以知识为本的课程观念还时常左右着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品德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这一直是该课程教师的追求.我们为此不懈地努力,从课程的教材内涵资源、相关学科资源、本地乡土资源、外来学生资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品德课程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品德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这一直是该课程教师的追求。我们为此不懈地努力,从课程的教材内涵资源、相关学科资源、本地乡土资源、外来学生资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品德课程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的亮点,是专家学者推崇、讨论的热点,但又是学校组织教学的难点。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是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课题。我们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不断进行着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12.
沈文根 《教师》2011,(36):61-62
学生德行的形成,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体引导作用,激发学生自身主体的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自主体验,并且达到道德的生成与建构。而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矫正,特别是对学生的发展性引领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这种对学生发展性的引领有时仅仅靠品德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品德课课堂教学看作一种良好的开端。换句话来说,某些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只有融入其他课程实施以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请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两个“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样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举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样态特征是: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自律性、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性,综合性、课程实施方式的自主性,探索性,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性、个别性,课程实施环境的开放性、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反映了现代人类对自身的本质力量价值及发展前途的认识和关注,也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在各个实践领域中主体力量的提高而导致的人类对自身存在状态的一种反思。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使他们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倡并构建主体性教育.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几年的品德教学实践,使我为之困惑的是:虽然认真设计教学方案,竭尽全力想上好课,可总是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不能真正地实现与他们情感的共鸣。究其原因,是自己局限于书本的世界,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基于此,我在整合品德课程资源、构建品德生活课堂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内容的整合、课时的使用、教师的安排、教科书的编写以及活动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整个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8.
小学品德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程。然而,受教育评价体制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对品德课程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摆上应有位置,无论是课程管理、师资配备还是教学质量,都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品德课程变成学校的"牌位"课程,有名无实。为改变这种现象,本文对小学品德课程在教学管理和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形成原因、思考和建议进行论述,目的是引起教育行政人员、督导人员、管理人员、教学及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真正把品德课程放在"德育为先"的位置,充分发挥品德课程在小学阶段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新的必修课程,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与阐述已较完备,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研究以及可供借鉴的成果则较为少见,这需要各校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因此,探索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情况,谈一谈该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能否在一个地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实施,而一个地区实施高中新课程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于实施主体的课程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