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效的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研究与发展,进而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学科教研活动要秉承"以人为本,立足课堂,提倡反思"的指导思想,并精心准备和切实开展好教研活动的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桃李小学把课程管理思想落到实处,抓好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眼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规范、有效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校本教研是学校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校本教研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现象值我们关注:一是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做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有力支撑,致使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二是教研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教研组工作缺乏目标性,创新性,尤其是未能聚焦共性的实际问题,从而导致教师盲目应对,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得不到实质性提高,直接影响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研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融理论学习、课程实践和教学研究于一体的以教学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实践表明:为了提高教研实效,在教研组的带动下,让教研渗透到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使教研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习惯,就会提高学校的整体教研水平。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我校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学校自己的教研工作思路和一套具有校本个性的教研活动办法。具体说有几下几点: 一、教研活动重目标、有层次、形成系列 我们的教研活动目标基本从三个层面确定: 1.学校教研活动目标;2.学年、学科教研活动目标;3.骨干示范及青年教师学习、汇报活动目标。 学校教研活动目标是全校教研工作方向性、引领性的总体目标。两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的“走进新课程,培养学  相似文献   

6.
张宪 《辽宁教育》2014,(12):58-59
正提到校本教研,大家并不陌生,而且每个学校都在默默地做着。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的教学行为研究活动。校本教研,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营口市老边区实验小学立足校本教研,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开展"四位一体"校本教研活动"四位一体"教研活动是我校传统的校本教研活动。"四位一体"是指备课——说课——  相似文献   

7.
有些邻近学校为了提高教研水平,加强了校际之间的教研交流,成立了片区联合教研组。本文所说的片区联教活动,是指这些片区联教组举办的教学研究活动。片区比学校的范围大一些,研究的水平应该高一些;比全县的范围小一些,研究的内容应该实一些。根据片区联教活动的这个特点,我们确定了片区联教活动的思路:把某些课的教学当作科研课题,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反复、深入地进行研究。通过规范教研程序、丰富教研形式、渗透教研管理等途径落实教研过程,尽量做到每个环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提高教研效益。适当控制数量,保证…  相似文献   

8.
校本教研是“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开展的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由教书匠走向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措施和途径。是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是教师专业生存的一种基本状态,也是消减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应该成为当今教师职业生命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因此,校本教研视角之下.教师必须在学习、研究状态下教学,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研究,使学习、教学、研究相统一,用研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环节.用科研态度提升自己教学环节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四、三”教研工程是我校教师经过长期教研实践,概括总结出的一套可行性的教研活动体系。即:三教活动、三说训练、三课制度、三优评选、每个分支又包括三项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具有科学性的内容,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校教研工作出现了“教而疏研、研而不实”的倾向。而从教育发展的需求上考虑,教研是需要我们着力的重点;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改的思想理念要转化为学生发展的效应,教研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从学习化社会的建立上看。教研应该是学校走向“学习化组织”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从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需要看,教研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学校教研工作十分重要,与时俱进,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已是学校工作的突出问题。那么,当前学校教研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及如何改进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学实践中各种各样的实践性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课程专家和教研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激发学校与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取向,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研究,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研究就常常会同水平反复、浅层次徘徊,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一些农村小学,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由于学校规模偏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存在校本教研被边缘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改革以前怎么样进行教学研究,现在还是涛声依旧,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唯一的变化在于换了个校本教研的新名词;二是干脆不作为,随意编写一些校本教研计划,根本不按计划实施,校本教研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3.
学校离不开教科研,教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和保障,各地各学校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具体到每个学科教研工作该怎么搞,也是大家常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初中生物教研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谈谈对于提高教研工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已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然而,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困难使得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例如经费短缺,缺少专家引领,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较低,多数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与理解模糊等等。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我们思索着,实践着,探索着,试图找到一条切合农村实际的校本教研有效途径。我校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和每个教师发展为宗旨,以广大教…  相似文献   

15.
杨元生  李世淼 《教师》2008,(19):13-14
目前,在一些农村小学,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由于学校规模偏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存在校本教研被边缘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改革以前怎么样进行教学研究,现在还是“涛声依旧”,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唯一的变化在于换了个校本教研的新名词;二是干脆不作为,随意编写一些校本教研计划,根本不按计划实施,校本教研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6.
以校为本和实践第一是校本研究的基本理念,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问题、设计、行动和总结是校本研究的基本环节.校本教研的发展,既要靠思想认识的发动,也要靠必要的制度规范和保障,所以改革传统教研的方式和内容,确立以“教师为本“的新的教研秩序,重建学校教研文化制度,创造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校本教研才能长期健康地开展下去.近年来,我们以传统教研为基础,从学校的教研发展实际出发,从改革某一方面的制度入手,逐步建立并实施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相似文献   

17.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方式,而教研能力是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为解决传统教研活动形式化、内容随意化、参与被动化和教学经验化现象,学校进行"微创新",提出了主题性教研概念,系统运用供给侧、"基于现象的教学"、系统思维与任务驱动理论,形成了"一主题、一载体、六环节"的"116"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宁夏教育》2006,(1):71-72
一是融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为一体,以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课例为载体,开展校内互动教研。学校可规定各科教研活动日,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每个学期可定三周为教研开放周。利用这些教研活动日,开展新课程示范课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地县区级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薄弱、理念滞后等因素,陕西省杨凌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城乡统筹,片区联动"的教研活动模式,即:在全区中小学推出以一所城区学校带动几所农村学校的对口合作交流教研模式;同时依托网络资源优势,在城乡对口学校之间建立区域网络教研活动模式。该模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研形式,充分发挥了片区资源优势和网络资源优势,形成城乡统筹、资源共享、片区联动的教研活动新格局,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缩小了城乡差距,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听课评课:校长眼中校本教研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校本教研着力点的选择 1.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校本教研成为中小学普遍接受的方式,然而真正落实到实践层而,每个学校的做法可能各有不同,各有亮点.从校长角度统筹来看,校本教研的实施究竟从何处切人,在何处用力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新课程在学校的整体实施,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