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白鹿原》问世后以其不菲的印售量和国内长篇小说最高奖项的获得而一直热力不减。然而在“繁荣热闹”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被高潮迭起的故事性遮蔽的人物形象的观念化以及心理深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是陈忠实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因其蕴含深厚而引起评论界持续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它所受到的关注不仅未曾消减反而表现出某种深化的趋势。本文对近十年间关于文本的主题、人物、意象、语言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的代表性观点进行梳理介绍,通过总结梳理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主要从化这一侧面来研究《白鹿原》的“史诗”性,《白鹿原》对中国化的反映是全面而丰富的,特别是中国传统化结构的剖析深刻而细胞,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化自觉意识,它还反映了20世纪中国新旧化的激烈冲突与斗争,有浓厚的传统化理想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对家庭题材的开掘,一直是历代文学关注的焦点,《白鹿原》浓缩了关中地区的文化特征,真实地展示了中国家族文化的矛盾性。作者审视宗法伦理时,陷入了“二难”境地,表现出对“文化重建”的困惑与焦虑,这样给作品增添了厚实感。  相似文献   

6.
三段论是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叙事手法。《白鹿原》成功地将传统故事叙事三段原理创化为审美三段论。人物塑造三段论在发展中塑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出复杂的人物性格,挖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情节演进三段论通过丰富复杂的意象情节变化强化了作品的可读性,探寻到人物的心路走向,展示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真实;主题意蕴三段论在社会事物的互动发展中揭示了民族化心理的演变轨迹,反思和建构了民族化。  相似文献   

7.
小说《白鹿原》中塑造了三类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不同命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几千年女性走过的曲折道路,同时也验证了女性解放必须与社会解放融合在一起,方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白鹿原》问世已经十余年了。在这十余年里,它获得了当代小说前所未有的巨大声誉,因其情节引人入胜,结构精巧严谨,人物摄魂夺魄,思想深邃独到而得到广泛赞赏。本文通过对作品的解读,试析其独具特色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9.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是一部反映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长篇巨著。《白鹿原》的现实主义精神是深刻的,且多方位的,有反映半个世纪时代巨变的历史现实主义,还有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农业文化思想的现实主义,反映善恶兼有的人性现实主义,反映国共两党的政治实际的政治现实主义,反映世事变纪莫测,人生沉浮无准的尘世现实主义,作者把现实主义精神凝结于小说之中。  相似文献   

10.
在作品重点塑造的两个形象的意义世界中,陈忠实既反思传统文化,又透过这种反思寻求到所向往的东西:那就是把人性和社会伦理道德要求、社会责任相统一,个人能从社会的索取中承担一定的义务,且具有坚挺的人格气质的人格道德模式,而这种探寻,究其实恰恰是儒家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艳阳天》《金光大道》的经典化是当代文学体制下,政治权力、作家和文本、传播机制共同运作的结果。在作者、读者、评论互动的文学场域中,讨论了"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作家"浩然及其代表作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文学经典,如何体现十七年和文革文学的经典文学运作机制以及浩然小说经典化历程中的独特主体性因素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于黄土坡塬上的精神哲学-“白鹿精魂”-及其理想人格范型的解读,从一个侧面论述了回归传统是《白鹿原》的文化本性。文章指出,《白鹿原》并没有提供富有现代人文价值的文化观念,并没有最大可能地开掘人物灵魂的深度,它的成功在于以貌似丰厚沉静的鲁钝品性回应了九十年代文化民族主义的主潮。回归传统既成就了它,也埋葬了它。从这一角度言,《白鹿原》无疑是一部资质平庸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27日,《白鹿原》创作20周年纪念日,也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四卷集《陈忠实集》出版的日子,陈忠实来京,借机与陕西乡党们聚会。  相似文献   

14.
从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史发展的角度,仔细考察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的经典化历程,可以发现,((寄小读者>的经典化是以其作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的内在资质最终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的.现在它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探讨它的经典化对于当下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是一部以男权社会为主要背景创作出来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并没有彻底脱离传统的男性创作视角和文化背景,文中大部分女性形象都以悲剧命运收场,很难表达出自身的个性。但正是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促使整部小说呈现出一种沉郁而又厚重的写作风格,从侧面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生存的重新思考,以及对于苦难生活的同情之心。本文主要从田小娥、白灵以及吴仙草三个典型女性形象来分析陈忠实该作中的女性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意在揭示民族“秘史”,虽然人们对秘史秉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态度,但陈忠实用他特有的创作手段,为我们打开了隐秘在这种悲怆国史,同时又是畸形性史后面的许久曾未开启的民生权的争斗史。  相似文献   

17.
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力作,该书情节曲折,人物众多,艺术境界博大精深,这是理论界所公认的。然而小说和电影是不同的两个艺术门类,小说在内容方面一般不受篇幅限制,电影则必须服从时间性的要求。论述了笔者拟从材料的取舍、人物形象塑造、影片色彩运用,以及故事情节方面将小说改编为电影的一些基本想法。其中主要是对内容的删节,因为在区区一部影片中是不可能完全展示该小说的完整形象的。所以,谈及改编,肯定要有所取舍,但是前提是不伤害小说的主要情节以及主题深度。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国门大开,外来化蜂涌而入,对本民族化冲击很大,民族化产生危机。《白鹿源》在此背景下产生,着重对开放年代的传统化重新审视。作陈忠实将传统化中的主要部分三泰化“关学”的典型特征赋予了主人公白嘉以及作为中国传统化符号的朱先生。《白鹿原》表达了作对传统化的留恋与希冀,传统化的精髓一定会世代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9.
陈忠实《白鹿原》的魔幻手法借鉴和吸收了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手法,极为恰切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它巧妙地“变现实为神秘而不失其真”,具有亦真亦幻、朦胧迷离的特色。魔幻故事的适宜显现,加之魔幻式的象征、夸张手法的运用,更增添了光怪陆离的气息,使作者自然地置民间故事和历史事实与神话般的魔幻世界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描述和分析了《离骚》在两汉成为经典的过程及原因,并进而指出《离骚》在很长时间里被尊为经典是其内在品质的结果,现在要想真正接近《离骚》或其他经典作品,我们有必要重温它们在古代被解释和评价的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