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式分权与城市扩张——基于公地悲剧的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乐  吴群 《资源科学》2013,35(1):199-206
以“公地悲剧”为分析的起点,阐释了地方政府在分权体制下的行为选择对城市扩张带来的影响,并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财政包干阶段和分税制阶段的分省份面板数据(1985年-1992年和1999年-2008年)为基础,进行经验研究和比较分析.不同分权阶段的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努力对城市扩张的影响并没有发生变化,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不同阶段财政分权体制对城市扩张的影响存在差异,财政包干阶段的影响为负,而分税制阶段的影响为正,在影响程度上支出分权大于收入分权.现阶段,需要中央政府通过“做对激励”和“做对协调”的相关政策措施来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从而实现合理的城市扩张.同时,本文还发现,土地市场建设有利于减缓城市扩张的速度;滞后一期的城市扩张对当期的城市扩张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勇刚  李祥 《软科学》2012,(1):42-46,50
运用1999~2008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住宅平均价格和宏观经济基本面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对住宅价格、财政分权及地方政府竞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住房价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分权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认为房价要回归理性增长水平,应健全地方政府的财政监管体系,规范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适当提高地方政府在财政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揭示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作用是导致了区域创新水平的“竞次”还是“竞优”。鉴于此,基于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方法,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创新产生空间外溢效应。(2)中国式财政分权显著改进了区域创新水平,深化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对区域创新水平具有推动作用。(3)中国式财政分权影响区域创新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效应,财政分权程度增加会显著提高相邻地区创新水平,是形成相邻地区创新“趋优竞争”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区域创新空间策略的外在驱动力,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讨论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房价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局部均衡框架下探讨了房价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显示:房价依赖于财政分权度、政府竞争、建筑投资成本、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然后,利用我国1999—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表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对房价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且这种推动作用存在着地区差异。认为要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应适当降低目前财政分权的强度,降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激励,推进以房产税为核心的财产税改革,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6.
吴勋  王杰 《资源科学》2018,40(4):851-861
中国式分权带来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带来的雾霾污染问题也引发利益相关者的高度关注,考究中国式分权、环境保护支出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理,可以为中国城市雾霾治理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利用2008—2015年中国73个重点监测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环境保护支出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无论是财政支出分权、还是收入分权亦或是财政自由度均与雾霾污染呈显著正相关,环境保护支出与雾霾污染呈显著负相关;②财政分权与环境保护支出交互项与雾霾污染呈显著负相关,交互项系数远小于财政分权系数;③经济发展程度与雾霾污染并未呈现出“倒U型”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雾霾污染呈显著正相关。基于此提出:完善地方政府环境考核体系,建立官员终身追责制度;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改革环境预算软约束问题;推进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基于财政分权视角,以2003~2013年中国1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联立方程,探讨城市级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人均GDP与工业SO2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呈倒N型、负相关关系;外资的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确定,但能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在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理论框架下,利用中国1994~ 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税制”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金融体系资金运用的“掠夺之手”、金融发展对中国地区人均GDP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掠夺之手”抑制了金融发展促进人均GDP增长作用的发挥,并且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重要的资源和资产,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明确要求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即市场化配置。但实践中,部分地方政府为招商竞争等原因而实行低地价政策,将地价定位于工业用地最低保护价,"多地一价"现象普遍,致使工业用地市场流于"有形",势必影响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结合市场机制进行工业用地市场化分级,以土地市场交易平均地价为自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地价影响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地价模型,通过测算地价、交易均价、最低保护价的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果:①三类地价总体格局相当,由南至北呈"高-低-高"的格局,形成以环太湖为主高点、邳州市等为次高点和宿迁为谷地的区域分布格局;②工业用地市场受最低保护价政策影响较大,偏离土地利用实际情况;③1级、2级、3级市场交易均价分别为测算地价的107%、108%、85%,说明在非有效市场环境下地价平均偏低了15%;④1级、2级、3级市场最低保护价分别为测算地价的97%、95%、85%,表明如与2级县市相当,3级市场最低保护价至少可以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储备对我国城市土地供求与地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土地的供求原理,探讨了土地储备对我国城市土地供求与地价的影响.指出城市土地储备使土地供给失控现象得到抑制,土地储备初期土地市场供给量减少,市场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土地储备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地价上涨.从长期来看,土地储备垄断土地供应对地价稳定具有积极作用.为缓解土地储备初期地价上升对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土地储备机构应适当增加储备土地的供给量,以降低地价上涨的幅度.  相似文献   

13.
汪冲 《资源科学》2012,34(1):128-135
城市土地供应的经济性不仅是土地一级供应的核心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土地供需影响因素和土地市场要素,直接决定了土地市场调控的成效。基于三次多项式成本函数建立计量模型,并使用考虑了土地供给、需求和价格影响因素存在时间、空间相关性的实证计量方法和经济性评价指标,得出2003年-2008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90%存在土地供应规模过低而产生的不经济现象,而少数大型城市又存在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减,并且,协议供应的规模经济性程度相对高于“招挂拍”供应,二者都表现出了“先上升再下降”的非单调变化趋势,其最优规模区间分别处于95%~99%分位和中位~80%分位,同时,城市土地供应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范围不经济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化供应具有极大潜力,应着力探索集约供应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地价模型在城市地价时空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该文的研究界定了数字地价模型的相关概念,利用加权平均内插法和搜索圆对离散地价样点进行空间插值处理,创建格网文件(grid),借助Arcview平台和自编程序建立了济南市1998年和2001年的数字地价模型.分析数字地价模型得出结论:①地价从中心基点向城市边缘总趋势是降低,但不同方向表现出不同的特点;②在贯穿市区的地价剖面中,一般表现为从一个边缘到另一个边缘的地价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规律,由于地价剖面经过不同的市区区位,呈现出正态和偏正态的分布特点;③在时间演化上,凹性地价阶地变小或变平缓,凹性地价阶地转变为凸性地价阶地,凸性地价阶地变小或转化为非地价阶地,凸性地价阶地变大或平缓;④利用地价增值率和地价增值速度分析了地价的增值潜力.  相似文献   

15.
王婵婵  丁和庚  吴群 《资源科学》2009,31(1):123-129
为确定容积率对土地市场住宅交易价格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以容积率和房屋成本的理论关系为切入点,利用南京市区2005年~2007年10月底以公开出让方式成交的132幅住宅用地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最小二乘法分别就成交住宅用地单位地价和楼面地价与容积率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另用江宁区33个交易案例作为比较样本对市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证实用两种方法的结合有利于选择更加有效的模型,并能克服最小二乘法在计量统计中的缺陷。为量化区位性对此次研究的作用,在做主要变量定量分析之前,对楼面地价和单位价的区位性特征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住宅用地到市中为距离每增加1km,单位地价和楼面地价随之下降235.29元/m2和120.45元/ m2。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①土地市场平稳运行过程中,控制区位因素后,容积率变化1%,住宅用地成交单位地价随之变化0.93%,且单位地价随容积率变动的弹性不因区位因素的变动而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出让地块容积率来影响住宅用地成交单位地价;②楼面地价受容积率的显著性影响很小、自身稳定性更高,能真实反映地价随年份的变化规律,更适宜作为地价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资源价值论对土地价值认识的比较分析,构建了融合两种价值理论的"农地完全价格"模型。然后将"农地完全价格"模型应用到农地流转价格中,构建了不同类型农地流转价格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相互结合的特殊经济地理单元,是城市快速扩张的重点区域,受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影响.城乡结合部地价是土地价格研究中的薄弱点,土地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迫切要求对该区进行地价评估.该文以石家庄市为例,首先对该区土地进行定级,选择适合城乡结合部土地特征的定级因素:中心城市影响度、交通条件、基本设施状况和自然条件;在定级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用地与农用地估价的不同特点,采用收益还原法和成本逼近法测算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并提出了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和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对估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的一些规律性特征:城乡结合部地区由于存在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之间生地与熟地的差别,不同类型土地之间地价相差很大.文章从理论和方法上对城乡结合部的地价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对进一步明晰城乡结合部的土地产权和土地收益,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实现城乡结合部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瑶瑶  朱道林  赵江萌  杜挺 《资源科学》2019,41(6):1059-1069
为探究政府短期干预对地价周期波动的影响,从理论上提出政府在双重角色下对土地市场进行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环境突变或“经济人”模式的行事原则均造成了政策的短期波动,从而加剧信息不对称,影响市场主体预期,扩大地价波动。通过对全国31个城市进行实证测算,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根据住宅地价的波动性特征将31个城市分为4类,并选择上海市、北京市进行住宅地价周期波动与政策短期干预之间的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住宅地价波动均展现出“陡升缓降”的非对称结构,但政府短期干预行为对住宅地价周期波动的影响在不同城市中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市住宅地价周期波动受政府短期干预影响不显著,而上海市住宅地价周期波动与政府短期干预行为之间呈现显著正向关系,且不同政策影响程度不同,财政政策变化对住宅地价波动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影响次之,土地政策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土地财产权重心的下移是从注重土地所有权到土地使用权,再到注重土地处分权。土地财产权重心下移的基础在于土地归属、土地利用和土地流转价值目标体系的完善。土地的相对性处分权利是土地流转和市场化的权利基础,包括转让权、出租权、抵押权、出资权和继承权等权利内容。土地财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同地同价同权",亦即处分权的平等赋予,这同时需要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分工和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