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本文采用江苏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两步法详细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农户的平均生产效率只有0.143,处于很低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低下;流转户(包括转出和转入)整体比无流转户效率高,转出土地和转入土地都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且转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要比转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提高更为显著。因此,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政府要增加生产服务性投入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技术效率;多创造农地流转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转出土地,让其拥有最优比例的生产要素从而改善生产效率;鼓励种田能手转入土地以实现规模经营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张仁慧  马林燕  赵凯  张泽 《资源科学》2023,(11):2248-2263
【目的】作为标准化、专业化和统一化的服务模式,农业生产托管在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研判生产托管的绿色发展效应,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山东、河南两省1238份小麦种植户的调研数据,构建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生产托管对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1)样本地区小麦种植户的绿色生产效率均值为0.575,整体绿色发展水平不高;(2)生产托管能够显著提升农户的绿色生产效率,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生产托管的正向影响依旧显著;(3)生产托管对于绿色生产效率处于中等偏高群体的农户绿色发展效应更强;与山东相比,河南农户生产托管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与小规模户、低非农化程度的农户相比,生产托管对实际经营规模偏大、非农化程度偏高的农户绿色发展效应更强。【结论】本文证实了农业生产托管在粮食绿色生产效率提升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这为继续完善优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加快农业绿色发展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1~2010年陕西11个市(区)粮食的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建立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陕西粮食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7983,还有很大的提高潜力,自然条件和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陕西今后应依靠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化肥投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等来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城市化效率的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EA分析方法,分别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考察我国各省市的城市化效率。首先利用我国各省2002~2006年间的数据,通过对Malmquist效率指数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省市处于效率变动的无效状态,即城市化效率不断降低,这主要是由技术变动的无效导致的;其次,运用CCR模型,借助投影分析,通过比较实际投入值与目标投入值,发现处于DEA无效状态省市的投入要素非集约化度很高,其城市化过程仍旧主要依靠投入要素的粗放型扩张,在要素的投入方面均不具有集约效率。  相似文献   

5.
进行农业生产效率综合评价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区域农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204国道样带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四期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类指标,运用DEA模型方法开展了农业生产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区域农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1980年综合效率平均值最高,达0.9679,1990年最低,为0.9322;②除如皋市外,中部其他地区农业经济效率普遍较高,南部和北部地区农业综合效率变化幅度较大,农业综合效率的高低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因素之间并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灌南、滨海、东台3个地区农业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一直处于有效状态;响水县一直处于纯技术效率有效、规模效率无效状态;常熟市农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一直处于无效状态;其他地区都在不断变化中。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过去3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导向、管理与技术进步等情况,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9,(9):33-39
选取2009年、2013年、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环境变量中,提高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工业化发展水平均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而粮食播种面积与农作物播种面积比、地方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等指标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农业改革前后,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发生了明显的提高,2009~2013年各省市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明显,随着改革的深入,2013~2016年生产效率提升速度放缓。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展开相关研究,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DEA方法,收集了全国31个省市2005~2015这11年相关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构建农业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和效率测评。本文将这31个省市分成东、中、西部以及东北这四个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近11年来,我国中部的农业信息化总体效率比其他地区总体效率要高,大多年份的总体规模效率达到了“最优状态”,少数年份存在着投入产出冗余;全国各地区早些年份均出现了投入产出冗余但规模收益递增的情况,近些年份规模收益却增势渐缓。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于完全脱离农业生产或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低的农村家庭而言,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获得可观的租金收入成为了他们的需求;部分种田能手或企业希望扩大经营规模,以寻求更高的农业收入。  相似文献   

9.
以29家上市建筑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我国上市建筑企业的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2014年的平均数据,采用DEA模型进行生产效率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建筑企业的纯技术效率一直处于稳定有效状态,综合技术效率低下源于资源配置的无效,资产投入冗余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不足是造成多数建筑企业DEA无效的主要因素。还得出我国上市建筑企业目前普遍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的问题,并结合上述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A-Tobit两步法对全国农业科技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综合效率最高的是北京、上海、福建、陕西和青海这五个地区,且地区间存在区域差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人数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从业人员数对农业生产综合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在当前形势下,就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率而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相对于政府主导型农推体系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粮食增产背景下松花江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杰  张士锋  李九一 《资源科学》2014,36(9):1780-1788
根据全国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的规划,松花江区承担粮食增产任务150亿kg。在此粮食增产的背景下,对松花江区的农业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估,计算区域农业水资源能支撑的粮食生产规模是有实际意义的。本文通过构建松花江区的农业水资源最优配置模型,采用单一线性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综合考虑了各行业水资源分配、地形地貌、农耕制度、市场调节、区域气候、流域调水、农耕状况及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模拟结果显示,松花江区最优能实现粮食产量1 043.57亿kg,其中水稻产量达304.35亿kg,玉米产量为700.92亿kg,农业水资源能够承载预期的生产目标,并且粮食产量还有提升的潜力。模型的优化结果显示,二级区的嫩江区、第二松花江区、松花江干流区和乌苏里江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有限,对于其他子区,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全区优化后灌溉面积增加约250万hm2。模型为区域内水资源调配,区间跨流域调水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灌溉节水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庞英  李树超 《资源科学》2013,35(1):80-88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商品粮产区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以2800个粮农成本数据为基础,选择商品粮产区山东省作为研究的样本,构建了包括三层指标的评价体系,具体分析了商品粮产区农户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包括资源规模、要素生产力、粮食安全和耕地环境)及其区域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商品粮产区的农户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反而较低,这就直接影响着粮食商品率进而制约着国家粮食安全.研究的政策指向是:新时期中央政府在加大补贴力度的同时将有限的粮补资金全部投向商品粮产区,这将有利于在粮食收益相对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激励商品粮产区粮农生产的积极性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采用科技手段提高要素生产力、普及良种、保护性耕作和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同时还可以提高补贴效率,使国家粮食安全恒久、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及趋同性检验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  陆迁 《软科学》2014,(11):133-137
基于投入导向DEA模型,对20032010年的中国省际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水资源效率一直维持在0.8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多数地区的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差异不明显,仅有少数地区(福建、广东、海南、宁夏)的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于0.6的水平,有较大节水潜力。分别利用α和β趋同性检验方法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趋同性实证分析,α趋同性检验得出全国范围内的省份没有出现明显的随时间变动而缩小的趋势,但β趋同性检验发现各省份自身存在稳态效率,且随时间的推移最终会实现均衡。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办法,建立人才队伍、学术研究、创新研发、成果转化4个评估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处于不同创立时期的197家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进行效率分析,比较分析不同时期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的投入产出效率差异因素,并面向新发展阶段的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耕地利用因素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涛  陶凯俐 《资源科学》2013,35(4):758-763
基于粮食产量计量模型,运用LMDI方法,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78年-2009年,粮食单产、耕地数量、种植结构、复种指数等4因素的变化对粮食产出的累积效果依次减小;其间江苏省粮食生产经历了快速增长、稳中有升和调整回复3个阶段,粮食单产促总产的效应分阶段逐步减弱,耕地减少和种植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逐步增强,复种指数变化的效应经历了正负反复的过程.现阶段单产和复种指数的变化对粮食的增产贡献南低北高,而耕地减少和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则南高北低,由此导致江苏省粮食生产南退北进的空间分化格局.由于构成粮食产量的4个因素可以代表耕地利用的不同方向,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粮食生产与耕地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邹金浪  杨子生 《资源科学》2013,35(2):370-379
本文提出从利用投入和产出效应2个方面测度耕地集约利用,并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3种基本类型:粗放化型、集约化型和过度化型.以处于不同城市化水平下的江西省和江苏省两个粮食主产区为例,剖析两省2001年-2010年耕地(水稻种植)集约利用的差异及其政策启示.结果表明:①近10a来,城市化水平低的江西省单位耕地面积水稻种植总投入、省工性投入和增产性投入与城市化水平高的江苏省的差距明显缩小,其中省工性投入的差距最小,而江西省的水稻单产,尤其是水稻净利润在2010年进一步低于江苏省;②尽管江西省和江苏省耕地利用属于集约化型的年份均最多,但属于过度化型的年份比例偏高,分别为33.33%和22.22%,这说明两省尤其是江西省耕地产出效应没有同步跟进或者需要进一步跟进耕地利用投入;③江苏省应凭借自身优势推行农业现代化,江西省需增加以增产性投入为核心的农业投入和推行以加大种粮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为重点的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17.
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京  杨钢桥  汪文雄 《资源科学》2011,33(12):2271-2276
运用DEA模型方法测算农地整理区域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然后运用Tobit模型探讨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整理对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有促进作用;②农户对农地整理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③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和农户对农地整理的参与意愿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方向为正,但影响尚不明显。因此,应继续实施农地整理政策,逐步加大农地整理的力度,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后期管护阶段保障农地整理的质量,还应加大农地整理政策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农户积极应对农地整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调整,并完善农户参与农地整理的机制,从而提高农户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杨俊  杨钢桥  胡贤辉 《资源科学》2011,33(9):1691-1698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本文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所产生的影响。文中采用农户家庭主要农业劳动力年龄指标,并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仅为71.63%,效率损失严重;农户劳动力年龄的增加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形趋势;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低于以老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户,需要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其耕地利用效率;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劳动产出弹性、资本产出弹性、单位耕地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不同,决定了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变迁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原鹏飞  何枫 《软科学》2005,19(6):31-33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从产业层面详细研究了我国制造业1996~2003年期间各行业生产效率的水平及其变迁情况。结果显示,平均来看所考察期间技术进步是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但期间前几年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后期技术效率的提高与技术进步共同成为促使生产效率提高的因素,说明制造业增长的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在提高产业经济运行的效率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