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新 《文教资料》2010,(21):48-49
文学阅读活动具有个体性是因为每个读者都具有差异性。具有差异性的读者成为文学阅读活动主体群划分的标准,并通过个体阅读活动的变异影响文学阅读群的性质与规模。  相似文献   

2.
“具体化”是接受关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中“不确定”和“意义空白之处”,通过积极想像填充完成的活动。“具体化”概念体现了读者是文学活动中的接受主体,文学作品的最后完成、存在价值,文学意义的最终实现都依赖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性阅读。同时,因读者的个人背景不同,文本的“具体化”因人而异,“具体化”也就期待着读者加强文学素养、提高文学阅读能力,以达到文学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相似文献   

3.
文学阅读读者反应实验研究在北美及欧洲已有二十余年历史.学者们通过实验研究探讨论证不同的文学阅读理论假说,其研究成果为文学阅读及文学教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这一研究学科与其它文学理论研究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其方法论源于实验心理学,其对象是读者群体本身.  相似文献   

4.
立足当下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通过王国维提出的"出入说",以期待解决文学经典解读时存在的忽视文本、肢解文本、脱离文本等错误倾向。王国维的"出入说"原本是针对创作者所提出的,但它对鉴赏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试图找到"出入说"与文学经典解读的关联,让读者掌握文本解读的有效方法,提高读者阅读文学的兴趣和鉴赏文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接受反应文论认为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文学意义的最终实现取决于读者的能动性阅读和接受。本文运用文学接受史中的典型例子阐述了读者创造性阅读的重要意义,指出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对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鉴赏答问什么是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  相似文献   

7.
乔纳森.卡勒提出的"文学能力"就如语言能力一样是文学解读中的一种"语法规则",它形成于读者对文学文本类似的反应,读者通过对文学阅读程式的理解和把握而形成"文学能力",由此可以帮助读者游刃有余地解读各种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8.
寇静 《文教资料》2011,(10):23-24
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它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三个层次。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读者期待受挫的分析,再现了小说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任何一部艺术作品,绝非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完整体系。相反它是与读者和读者的阅读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文学本文是一个多质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只有通过阅读,以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本文的空白处填补出来,才能达到文学作品的实现。读者的人生体验也融于作品之中,因此,一部作品或一个人物形象的艺术生命力及其潜在内涵的无限丰富性,只是在无数读者的渐次阅读中才被显现和开创的。本文便是从文章作者个人阅读中,对已被评论界谈得很多的,且有深刻认识的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塔夫与鲁迅笔下的阿 Q,作为流浪汉的生存价值、生存方式进行新的文学观照。  相似文献   

10.
一、淡化、虚化文体的危害文学是运用语言激发情感,传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的一种艺术形式。读者从文学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文学教育一方面促进学生接触人类优秀文化遗产,通过文学阅读的方式,使得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世代相传;另一方面,文学教育还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身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因此母语教育永远不能少了文学  相似文献   

11.
正文学鉴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精神审美活动。读图时代的到来悄然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人们更青睐通过图像的方式摄取资讯,获得阅读资源。视觉冲击带来的快感使图像大行其道,图像剥夺了文字带给读者的联想体验,导致思维惰化。人们满足于快速、浅显阅读带来的快感,文学鉴赏之类深层思维发展被抛至一旁。  相似文献   

12.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文学意义属性的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在对话交流语境下,一个具体文学文本的意义具有无限开放的可能性。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前理解、前审美、审美能力、阅读立场和解读方法不尽相同,对同一文学文本意义的解读就绝不会相同,可见读者主体性是文学意义不确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为人学,总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独领风骚。文学作品总是以它特有的文学形象和文学魅力.展示人性美和人情美,强烈地叩击着读者的心灵,呼唤着时代的强音.读者在阅读中无不受到教育和美的熏陶。阅读的效益是什么?是阅读的收获,是阅读的成就感,是阅读能力的迁移。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整体感知,积累许多感性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增强理解能力,打开知识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识辨真善美的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汉语言文学阅读对自身才情水平的影响进行了概述,了解到汉语言文学阅读对读者有提升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世界等影响,进而提出了汉语言文学阅读对自身才情水平的培养路径,从树立阅读观念、改变阅读方式、结合实际情况、激发阅读兴趣等角度展开论述,旨在通过汉语言文学阅读提升自身的才情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读者主要是指童年期读者,他们的心智特征决定其对童年文学的阅读期待,由此产生了他们对童年文学的阅读需求的种种表现。引导小学读者阅读童年文学有助于小学阶段实施成功教育,它对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6.
贾龙弟 《小学语文》2014,(12):33-36
一、童话感来自童话的阅读姿态 1.文学感:童话首先是文学。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首先是文学。阅读童话的姿态首先应该是文学阅读的姿态。一篇童话的魅力,在于能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童趣富于幻想的诗意世界,发现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美感,这些审美经验不是靠抽象概括指认就能获得的,而只能是读者体会出来的,也就是说学生进行的是审美阅读,是审美阅读的姿态,即文学的阅读姿态。  相似文献   

17.
文学价值是作家的创作意识和读者的阅读意识构成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只有通过文学鉴赏才能实现。文学价值的实现要受一定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8.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经典论述。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现代阅读理论,揭示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文学研究新思路的接受美学的重要人物姚斯的论述是比较深入的。姚斯认为:读者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千差万别的。而且,每个读者在接受活动中,总是从自己生活和文学的“期待视野”出发去看待作品。也就是说,读者总是从他所受教育水平、所处地位和境况,他的生活体验和经历,他的性格、气质和审美趣味,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去阅读作品的。这一阅读理论在新课标中得到重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文学阅读的意义,传统的观点是把它归结为认识世界。这种观点显然没有把读者的自我考虑到阅读的意义中去。如果我们承认文学阅读是读者的一种主体性的生命活动,那么阅读就一定是为了读者自身的理由,即理解自我。  相似文献   

20.
学前读者主要是指婴幼儿读者,他们的心智特征决定其对婴幼儿文学的阅读期待,由此产生了他们对婴幼儿文学的阅读需求的种种表现。引导学前读者阅读婴幼儿文学有助于学前阶段实施愉快教育,为在学前阶段开展创新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