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灵的轨迹     
第一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不会写"大理"。那时候村里来了个小炉匠,他说他是大理的。他补锅、茶壶、铁桶。收钱,也收粮食。那是个什么都需要修补的年代,每家都能拿出几样破锅烂桶来。伴随着小炉匠的风箱、不断四溅的火星、小铁锤的锻打声,"大理"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了。第二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没有到过大理。那时候我在读小学五年  相似文献   

2.
文竹心情     
开始喜欢文竹,也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了.第一次见文竹是在同学家,一盆纤巧婷立的植物放在冰箱上,觉得很文静,真是"树如其名".于是我很快也得到了一小盆文竹,为此我还乐了好一阵子呢! 从此我每天都要看望文竹.因为我总有不同的发现,所以就总有不同的"文竹心情."  相似文献   

3.
正每当谈起中国画的特征时,即便是完全不懂的人也大多会说出"中国画是写意的"之类的断语。诚然此话绝对不错,但是若要深究何谓"写意",恐怕就不是人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的了。其实,从绘画的角度上看,所谓的"写意"可以有"写意画"与"写意性"两种不同的探寻方向。中国画虽说千百年来从题材、内容乃至表现工具、表现材料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但  相似文献   

4.
作家张伟先生的《徐芾在日本》(载《寻根》1999年小卜。弟2朋),是一扁通过实地调查、历问而写成的佳作。文章行文流畅,叙事感人。但文中有关徐福名称的一段议论文字,却值得商榷。文章开头写道:“在中国,我总觉得从古到今,很少有谁能像这个人物一样值得玩味。他就是秦代的徐带。现在不少人将其呼为‘徐福’,啼’字变了,不知道根据是什么。徐茉是个大知识分子,那时的知识阶级,似乎不太愿沾‘福宝金贵’之类。”这段话只能使读者得出这样的认识:即现在不少人由于不懂古代人起名的真谛,而擅自将“徐茉”改为“徐福”。这种说法是…  相似文献   

5.
父亲     
杨晓洁 《大理文化》2013,(10):43-48
父亲离开我们有十多年了。多年来,我一直想写一点关于父亲的东西,却一直无从下笔,父亲的确是太平凡了,一个普普通通山乡农民,一生简单朴素,真没有什么可写的,而平凡的父亲在我心底里一直就是我快乐和幸福的源泉,任何东西都无从替代,那种情怀,无论怎样的浓墨重彩又都无力表达。父亲没上过学,但父亲识字,识很多字。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不仅识字还博学,在我懵懵懂懂的时候父亲就教我就念"春雨惊天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等长大一些,可以跟在劳作的父母身边  相似文献   

6.
兰花     
郭存云 《大理文化》2012,(10):23-25
兰花双手托着下巴,望着忙碌的人群,这是她自己家的院子,她自己怎么就插不上手呢?兰花很郁闷. 一群择菜的中年妇女有说有笑,她们谈论着各种各样的话题,而兰花只是听到她们放声大笑时才抬头看一眼那群妇女,兰花手足无措,也插不上嘴,她只是在这群勤快而且能干的人使唤时才觉得和她们平起平坐,也是,这是在自己家里,找个菜盘什么的,不使唤她使唤谁呢?有几个男人在用刀砍着竹子,弄出篾子来,过两天就用了,男人们杀猪的杀猪,杀鸡的杀鸡,各有忙活,连孩子们玩耍都三五成群,唯独兰花,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自己家办事,给人的感觉还是这么孤单.  相似文献   

7.
我的女伴们为了美容、减肥、调节、保养健康,时常服用一些某种口服液、某种胶囊之类.女伴们问我,吃过什么保健药品吗?我说当然,不过我选用的品牌很寻常,也没见其做过任何广告,这种药的名字叫"快乐".我觉得,"快乐"如药,而且是一味上佳的良药!  相似文献   

8.
出国旅行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带上一本历史书。我相信:一切都逃脱不掉历史的承载。而作为一个访客,来到一个新的国度,只是在历史的切片中穿梭而过。这个时候,历史是一册导游图,引领着我对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漫游。这次去法国的时候,我的行囊中装上了一本厚厚的法国通史。这本书伴随我的法国之行,指引我的目光,仔细地触摸巴黎的大街小巷。一个空闲的周末,背包中装上相机和法国历史,漫步在塞纳河畔。穿过亚历山大桥,就是协和广场了,广场向左转是喧哗的香榭丽舍大街;向右转是杜易勒公园。这里曾是一座宫殿,现在却只有一池秋水…  相似文献   

9.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便爱上了美术,也不知是什么使我陷入了艺术这一美妙的世界里.那是十年前秋日里的一个晚上(时间虽长了,可还记得很清晰).当时我上小学二年级,老师经常布置写小楷.一天,我爸拿出了我的小楷本开始翻阅,我看见他眼里闪现出惊奇的目光,脸上露出平时很难看到的微笑,并开始左一句右一句的夸奖我,说我的字写得特别好,叫我以后好好练字.我兴奋得叫起来,用比他响亮的声音说:"昨天,我们上美术课,我画得最好,得了最高分呢!"爸好像比我还要兴奋,亲切地对我说:"儿子,我为你感到自豪.画画是一种艺术,但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成绩.  相似文献   

10.
提起洱源,生活在洱海边的人都自会有一种亲切感,向往感,道理不言自明.很小的时候,我就一直想去看看这洱海之源的水究竟什么模样. 少年时代的我,却一直没去过洱源.洱源离下关不过七十来公里,在贫寒的年代,这却是个不短的距离.因此,对于洱源,只能作种种想象,种种想象都与水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一、兰花与<孔雀胆> 中国盛产兰花,人们爱兰养兰,兰花因此号称"王者之香".我国南方江苏、浙江与福建、云南,是兰蕙的主产地.云南号称植物王国和花卉王国,花卉产业逐渐为云南的支柱产业之一,兰花是其中一个重要品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云南的兰花种植与研究的专著,少为外界所知.近年来公诸于世、成书于明永乐壬辰年(公元1412年,即大理国末期)的<南中幽芳录>,是迄今为止云南最早的兰花专著.  相似文献   

12.
桃李天下     
一 应该刚写上不久,因为空气中还有油漆味.我用手指轻轻点了一下,红色的油漆果然就沾到了手上.声控灯也被弄坏了,一闪一闪的,明的时候,这些字像血盆大口,灭的时候,它们和我一起归于过道的寂静和黑暗.我掏出钥匙开门,打不开,又换了一把,还是打不开.才离家两天,我居然想不起家里的钥匙长什么模样了."哐啷"一声,门开了,小饵的脸慢慢从门缝里浮出来,洁白得像一朵雪莲.她把食指往嘴前一竖,眼光还没有在我脸上落稳,又慌着去扫空荡荡的楼道,然后,一把把我拉进屋.  相似文献   

13.
淡路之行     
正淡路之行是从水仙花开始的,无意中在杂志上瞥见一幅海边水仙盛放的照片,目光就再也挪不开了,图边标注:"滩黑岩水仙乡"。滩黑岩在什么地方?脑子里全无概念,但既然有这么多水仙花,一定要去看看吧。寻芳我对水仙有着特殊的感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年春节家里都有水仙,好像没有水仙年味儿就要大打折扣。年前十来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家里的大扫除还没结束,年夜饭的浩大工程又开始了,不停地出出进  相似文献   

14.
王毅 《大理文化》2009,(1):41-46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谈谈"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个概念.在当今国内外研究者中有不下二百种定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热"中,有人不无嘲讽地说:"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其实并非如此,作为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一门学科--文化学,毕竟给出了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叫声同志     
王丰 《滇中文化》2002,(3):45-46
无论工作学习,还是与人交往,总得对他人有个称呼。可是,现在的称呼太多,诸如先生、小姐、老板、老板娘、老大之类,说出口来心里却总不是个滋味。每当遇到称呼,我的心里在总会被一个熟悉而陌生的称呼所占据,这个称呼就是一同志。以往听报告,听领导讲话,听各种演讲,我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志们;陌生人在各种场合见面,都称呼同志。常听到有人说,同志,您好!同志,到哪里去,同志,机床厂往哪里走,同志,你的钱包掉了,谢谢您同志……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同志这称呼被先生,小姐所代替了。似乎不称呼先生小姐而称同志就过时,就不是当代人。于是,各种场合,我们生活  相似文献   

16.
怀念桃树     
昨夜,忽然梦见老家院角的那棵桃树. 大概是在我睡熟的时候,我的心灵到故园神游了一回.还是从那道破旧的大门进去,心中很宁静,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也没什么烦心的事儿.突然间,一时惊喜起来,我右手边院角里那棵老桃树,不知在什么时间发芽了,变得更加高大了,满树碧绿,枝繁叶茂,树冠巍峨.树根的四方,什么时候用砖和水泥围成了一个花台.我随手从地上捡起一根塑料水管,往花台里给桃树浇水,没多久,水就漫成了一塘.  相似文献   

17.
《理想国》     
《世界文化》2011,(8):2-F0002
《理想国》卷首长达十几页的精彩辩论都在探讨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正义。限于篇幅,此处实在是难以呈现这种“助产士”语言艺术的全貌。文章中的苏格拉底以一个问题开始了这场雄辩:“比如说,一个朋友在他头脑清醒的时候把他的武器交给了我,  相似文献   

18.
大理忆旧     
我不善品茶,也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不过在大理生活了几十年,最难忘的还是过去在大理喝茶的那些旧事. 茶事回忆 最近浏览电视,屏幕上跳出一个广告:“竹叶青平常心.”我以为是在说茶的,仔细一看,却是“竹叶青”酒的广告词.  相似文献   

19.
观看兰展     
过年前夕,县里举办迎春兰展,我和妈妈去观兰展。我和妈妈刚进入展厅,我就闻到了一阵阵兰花的幽香。一看,眼前摆放着一个大大的长长的架子,铺着醒目的蓝布。蓝布上面就摆放着一盆盆的兰花,兰花盆上张贴着每盆兰花的名字。虽然不是很多,但也够壮观的了。  相似文献   

20.
关于树木     
老树 一颗树究竟要长到什么时候什么程度,才能变成我们通常叫的老树,我不清楚.一棵树被人称作老树,好像不单取决于人,更多是由时间作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