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前的学术评价机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引起了社会广泛的批评和讨论。在社会对学术评价体系负面问题的批评中,较多的是现状揭示和成因分析,比较缺少的是对新的体系的理论建构,更缺少对新的模式的探索性实践。华东师范大学的"原创奖"评审,以"原创"突出学术研究"创新"的核心价值,以程序"公开、公平、公正"为宗旨创造全新的学术评价方法,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原创奖"评选的若干程序和评选标准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的视角。一方面去追踪否定主义理论建构的时代背景,寻找否定主义理论建构的契机。文化转型是否定主义理论建构的宏观时代背景,“第三种批评”的出现可以视作其微观时代背景。另一方面着眼于否定主义理论建构的思维方式——批判与创造性思维,找准解读该理论的根本方向;同时,试图去寻求否定主义理论建构的潜文本,探究其理论的学理基础,进一步找到有助于全面、深刻理解理论的媒介。另外,吴炫建构否定主义理论的批判与创造性精神和执着于理论建构的精神也是本文考察理论建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否定主义理论建构的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学习者对中国当代原创理论的理解,也能够为建构者提供原创理论建构的范式,还能够为研究者提供中国当代原创理论的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学应给孩子什么?》等4篇论文是2005年最为重要的儿童文学理论文章,它们带给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实质性的思想启示与学理建设意义。在“2005安徒生年”中,新的研究成果有力回击了当今文坛某种企图否定安徒生、质疑传统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现代价值的倾向,这使得该年成为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与思想建设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讨会论文集》是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界发出“呼唤原创”的强音。同时,在对儿童文学创作现象批判,作家作品、儿童文学史以及地域儿童文学的研究等方面,2005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语义剖析给“教育理论原创”下定义,辨析原创及其近义词,从严格的学术角度分析教育理论原创的判别标准,从一般意义上概括教育理论原创的基本特征,并深入探索了教育理论原创的内涵,为思考教育理论原创问题提供前提和起点,同时促进教育研究中浮躁因素的祛除。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红学"回归文学文本研究的思路有三种:传统方法、西方理论、传统与西方之间的摇摆。这三种思路分别存在文学工具化、非文学性批评、文学性理论原创等需要认真思考和仔细辨析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也是中国当代文艺理念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语义剖析给“教育理论原创”下定义,辨析“原创”及其近义词,从严格的学术角度分析教育理论原创的判别标准,从一般的意义上概括教育理论原创的基本特征,深入探索了教育理论原创的内涵,为思考教育理论原创问题提供前提和起点,同时促进教育研究中浮躁因素的祛除。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建构与批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体系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文学场中影响着文学发展和对文学发展如何评价的重要问题.中国当代现存的文学批评虽然有多种批评体系和多种话语系统,但是缺乏能够对当今文学进行有效阐释和批评的原创性文学理论.我们的批评体系和批评话语没有形成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文学批评机制,以应对当今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文学批评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批评机制和评价机制,尤其是多种原创理论的建立和共存,多种批评体系的平衡共存形成一种合力,对当代文学作出合理而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着教育学原创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涌现了不少成果,下面就有关研究做简要述评。关于教育学原创的研究,学术界目前的提法不一,有教育理论原创、教育研究原创、教育学原创、教育学研究原创等,本文将其统一称为教育学原创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文化之源的意境范畴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学实践和理论,其影响力也及于中国古典小说批评领域。意境对古典小说批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评家对古典小说文本原创意境的揭示,二是点评家意境化的评点法。此二者造成了古典小说批评的意境化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0.
原创性不只是评价标准,更是研究品质和知识属性。“生活教育理论”是近代中国最具原创性的教育理论体系之一,近百年来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在新时代中国的教育学发展中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就创生路径而言,“生活教育理论”批判地借鉴了杜威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现实于理论根源处创造性再生。就原创品质而言,“生活教育理论”原创主体的精神特质在方法论层面启示了“为什么能够实现超越和原创”,原创内容的典型特色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其“如何实现了超越和原创”,而原创体系的绵延承续意味着教育理论的原创性必然需要经过历史性评判的检验和推动,这对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得以实现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个人色彩的女性作家,她以冷静的笔调在《金锁记》中塑造了曹七巧这样一个被旧社会压迫而丧失了正常人性的封建时期女性形象,轰动了整个文坛。而远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天才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笔下创造了另一部举世瞩目的巨作,就是《呼啸山庄》。在张爱玲和艾米莉的文学世界对比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风格上还是情节和塑造的人物形象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而两位伟大的女作家的风格差异就成了背后原因的重要一环。文章试图以《金锁记》和《呼啸山庄》为例进行对比,从而将张爱玲与艾米丽的创作风格进行研究对比并得出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一部用现代艺术技巧写成的古典作品,作品整体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手段有许多独到之处,与现代文学许多创作手法不谋而合。这里主要阐述了其中的网状悬念叙事手法,这是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结构上最精彩独到的手法之一,由此也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郎特和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英美文学史上曾引起世界轰动的"奇"作家.通过比较她们的生活方式、性格、文学创作等方面,发现她们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人生经历不同寻常、个性奇特、爱情观独特执着,而且她们在各自的荒原所创造的作品都非常奇异、带给了世界奇妙的震撼,因此她们堪称"开在荒原上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很少,只有一部小说和一些诗歌。但她仅有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在100多年来掀起了阵阵研究热潮,在过去十几年里更是引起了东西方文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研究和评论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释《呼啸山庄》的各种意义:《呼啸山庄》主题阐释与比较;《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研究;《呼啸山庄》的比较研究;希斯克利夫形象研究;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相似文献   

15.
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理论的原创研究是基于本土、面向本土的研究 ,解决本土现实的教育问题。由于各国的教育有着共通性 ,这种基于本土的原创性教育理论就必然地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我国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因历史的原因使原创的努力失去传统积淀的支撑 ;缺乏时代的精神文化氛围 ,学术批判力的弱化 ,问题意识的淡薄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疏离亦是其缺失的原因。而学术批判力的提高 ,教育研究问题意识的增强 ,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回归 ,树立教育研究的超功利关怀等 ,使提高教育理论的原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勃朗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为两部典型的爱情复仇悲剧为广大读者所熟悉。虽然在写作容量、故事背景、情节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文化语境与复仇方式等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但借助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理论,对比分析,不难发现,两部作品在复仇主题和叙事手法上有着平行共生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Emily Bronte created one of the greatest novels in19th British literary history---Wuthering Heights.Through this works,the writers tries to severely criticize the feature in western civilization:negation of the self.  相似文献   

18.
简爱和凯瑟琳之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简爱》和《呼啸山庄》中两位女主人公简爱和凯瑟琳不同的爱情结局 ,剖析导致不同结局的原因 ,比较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二姐妹对人生、婚姻和爱情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以象征的手法探讨了人性这一普遍理念.此书的名物、景物和情节蕴含象征意义,象征手法的运用对揭示该书的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希腊神话与基督教《圣经》对西方文学具有重要的发生学意义。这种发生学意义主要是指西方人最初与世界相交时的朴素体验、理解和认识,形成了西方人文艺精神的深层次沃土。西方文学创作浸润渗透着西方文化复杂的宗教思想观念,神话则是最初的文学模式,神话与宗教和文学发生直接联系。文章主要围绕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展开,重点从作家和读者两方面探讨这两部文学作品背后的神话和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