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论汉语方言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汉语方言研究的几种理论和方法。并以语言事实为例,说明汉语方言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尊重语言事实,又要重视对语言理论的学习和提炼。既要借鉴西方语言学的合理成分。同时又要结合汉语实际,大胆创新,丰富世界语言学理论,使汉语方言的研究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英语被动语态用得多,翻译成汉语时要根据汉语的习惯,用恰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文章提出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要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该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因此,有必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的惯用语、日常用语和成语等方面的学习、理解和运用,这是由于汉语文化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家认为,汉语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取得地位,取决于汉语自身的发展和竞争力。现在的青少年承担着汉语言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因而提高他们的汉语和字的运用能力,加强语言字的规范至关重要。语教育是一种母语教育,母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承民族化的内容与形式。如何  相似文献   

5.
关于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分析过。本义只从维吾尔语中汉语借词的维语化问题谈一点精浅认识。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与演变都要受到自身和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的发展变比也不例外。维吾尔语属阿尔泰突厥语系,汉语则属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尤其语音、文字的区别显得更为突出。这就促使汉语词进入维吾尔语以后要受到语音、词汇、语法的制约,得到或多或少的改造,最后实现维语比。一、语音的维语化汉语词进入维吾尔语言中都要脱离原词所属的语音系统而接受维吾尔语音的约…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越来越重。如何提高汉语的教学水平,成为汉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该文以语言类型的分析性眼光,分析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难点,主要有:韵律特点、隐性特点、虚词用法几种句式用法,还指出不要低估第二语言汉语习得的母语干扰,要理智地克服母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7.
英语和汉语是属于两种根本不同的语言体系,两种语言在表达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各自有着自己的语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要教授并使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就要摒弃汉语化的英语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英语原文。  相似文献   

8.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被动意义表达方式的差异,汉语常用主动式,英语常用被动式。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找出规律,译出符合英语或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来。  相似文献   

9.
汉语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教学,教学需懂两种语言(汉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即以双语形式进行讲学,据笔者十多年的汉语教学经验,要想使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0.
吕叔湘认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比较才显出来。比如人类的特点——直立行走,制造工具,使用语言等等,都是跟别的动物比较才认出来的。语言也是这样。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  相似文献   

11.
宫体诗与近体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言近体诗体式的确立在唐代,迄今仍是权威的论诗作和学批评作中的定论。这种定论。是违背中国诗歌发展实际的。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对宫体作家创作的过分贬抑和轻忽。大量事实证明,五言近体诗体式的确立的时间是宫体诗创作兴盛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因选编于不同时代,<千家诗>五七言体的选编在审美指向、诗歌理念、教育原则等诸多方面都反映出不同选编时代的文化异趣.包括理趣与情趣之别以及围绕这一核心界别而凸显出的本宋、宗唐和诗道情性等不同的诗歌价值取向,进而折射出宋与明清时代既有传承关联又有时代特点的诗歌教育观.  相似文献   

14.
外国诗歌的翻译对中国新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翻译中存在着不顾原作格律的问题,造成了外国诗都是自由诗的误解,产生了负面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诗歌翻译家在译诗中注意还原原作的格律,被卞之琳先生称为“译诗艺术的成年”。外国诗歌格律原貌的展示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理论研究、创作实践相结合,有助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确立,从而推动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登临诗作为唐诗众多题材类型的一种,在有唐一代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从产生原因看,自然环境、原始意义、节日习俗、应制诗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思想情感层面看,抒发了对宇宙鸿蒙对大自然的热爱探索之情、思今怀古之情、思乡怀人之情、伤时忧国的爱国之情、抑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从审美价值看,凸显了其想象美、夸饰美、意境美、含蓄美、悲凉美、感伤美等艺术特点;从文学嬗变史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代登临诗、登临词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Poems     
  相似文献   

17.
文章检索和考察了唐代七言古体边塞诗,认为在唐代边塞诗中,七言古体边塞诗这一诗体显然具有特殊的地位。这种地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审美风格上就表现出格调之古、章法之奇和气势之雄。  相似文献   

18.
晚唐诗风情调低沉,色彩晦暗.意境朦胧,词藻华美。李商隐则是这种诗风的开宗立派和集大成者.清人刘熙载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邀。”李商隐朦胧晦涩、深情绵邈的风格全面、深刻、典型地反映了晚唐的时代风貌。最能反映时代风貌和表现李诗风格的则是其感伤主题的诗歌。  相似文献   

19.
历来学者论东坡词,都以其“以诗为词”,“指出向上一路”而称美。纵观苏词,其实就风格而论完全豪放的并不多,而与“花间”范式相类的艳情词却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就题材而论,举凡山川景物、农村风光、游记咏物、登临怀古,在“花间”以来文人词作中即有体现,不能说是苏轼的首创。正因此,本文认为对苏轼词的认识,如果完全着眼于“以诗为词”与开创“豪放派”两方面是有失偏颇的,而苏轼对前人词的继承方面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苏词在中国词史发展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宋代诗话与同时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后期诗论,在立足言意关系之辨,对诗歌技巧的关注,依经立义,对天赋诗人及其自然风格的推崇,随意性与系统性并存的表述等诸多方面都形成对等与呼应。而同是技巧论,基于或以为意义难以言说,主张立象尽意,或以为意义可以言说,主张修辞显义的不同的民族诗学传统,前者以追求意境、意象、妙悟、韵味等为内涵的意象诗论,与后者以追求贝蒂阿、白雅尼,玛阿尼等为内涵的修辞诗论,又最终走向另类异质,由此形成诗歌技巧论另类异质的意象诗论体系与修辞诗论体系。中阿诗论技巧论共同的“诗心”与“文心”及其民族特质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