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人的上海     
上海像一个穿黑色露肩装的窈窕女子。她有求于谁,就喊谁娘舅。我不喜欢她。上海有一种致命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像她们说话的腔调那样绵软地搭在你的喉咙上,要命的是怎么也甩不脱。  相似文献   

2.
《鼓掌绝尘》是明未通俗人情事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人情事态小说作家通过具象表现生活、以艺术虚构抒发个人情怀的创作特色.在情节结构、人物心理描写和讽刺艺术方面表现了一定的艺术功力,对于了解我国人情事态小说的成熟情况,认识这部书与后起人情事态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来信摘登     
校园人情消费不提倡社会上请客送礼的人情消费走进了校园,而且校园里人情消费名目繁多:生日派对、老乡聚会、获奖学金请客、毕业散伙饭等等。人情消费就像一个遥控器左右着同学们的消费导向,又像一片片沼泽让一些同学无力挣脱。其实,礼尚往  相似文献   

4.
园林作为人类了解其社会生活的独特视角,它所表现出来的形态无疑是受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文化所支撑和驾驭的。我们中国的古典园林曾经是非常灿烂辉煌的,正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传统园林保持其独特外在魅力的最坚实的内在因素。就像基因是体现生物外在特征的内在密码一样,是中国的文化构建了中国园林独特的形态,并且,我们永远不能割断文化基因的遗传性与延续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人情现象与村庄性质之间存在很大关联。在对北方村落河村的人情现象进行人类学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建构性人情的概念;通过展现村庄的生活世界,勾勒出建构性人情的特征,如现世性、情感性和当地感等。这对当地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闻一束     
正郝景芳凭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获雨果奖郝景芳《北京折叠》日前获得2016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一奖项颁给7500字至1.75万字间的作品。据介绍,郝景芳在《北京折叠》中构建了一个不同空间、不同阶层的北京,可像“变形金刚般折叠起来的城市”,却又“具有更为冷峻的现实感”。故事多源自她自己的生活日常,记叙现实的人情悲暖。《北京折  相似文献   

7.
技能型社会建设要求整体提升大众在技术技能学习、积累与升级等层面的动力水平。借助“人情磁力场”视角,可厘清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系列文化羁绊,及其对大众技术技能学习、积累与升级等方面的动机与行为的影响机理。首先,在“人情磁力场”内,大众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平均化倾向”。同时,技能类岗位往往意味着相对较低的社会地位。这两点共同削弱了中国个体学习技能的动力。其次,大众往往在“人情磁力场”之内才需要主动“做人”,而在“人情磁力场”之外则无需主动“做人”。历史表明,除动乱与瘟疫等特殊时期外,中国个体的“人情磁力场”范围一般为家族或特殊关系等,鲜有囊括政府这一角色。由此,为社会积累技术技能水平等国家战略便无法得到较好的大众关怀。最后,“人情磁力场”对中国个体“身”与“心”的温情照顾,使其“自我超越”的需要与意识较弱,这是大众技能升级动力水平较低的文化根源之一。因此,破除制约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系列文化羁绊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确保技术技能人才应有的社会价值,化解“平均危机”;第二,打造关怀技术技能人才的政府形象,融入“人情圈子”;第三,培育技术与技能学习者的自立素养,降低“人情依赖”。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120-123
我国现阶段依然是一个人情社会,在历史的文化传承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在当前建设法治文化的基本背景下,对于人情需要加以更多的重视。中国国情具有丰富内容,人情社会是我国当前不容忽视的现实,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人情也存在妥适与非妥适之分。妥适的人情对于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着促进作用,相反则会起到阻碍作用。进一步分析"人情"与"法治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界定二者之勾连,找寻法治文化建设的出路。在公民参与的法律机制下,能够更好地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为最终实现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9.
仪式性人情在传统村庄社会中有着经济互助和维护社会团结的重要功能。在江汉平原农村,这些功能日渐发生异化,其本质在于名实分离。人情的互助功能正在丧失,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借人情的互助之名而行聚敛财富之实,人情维护社会团结的功能也日趋弱化。农村仪式性人情的异化,与当前江汉平原的村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因为村庄生活越来越缺乏长远预期,人们越来越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且村庄人际关系日趋离散,村庄中已不存在结构化的制约力量。  相似文献   

10.
管理     
《天津教育》2007,(5):44-44
天津: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要入档体质不达标不能升学;北京学校体育场将免费向社会开放;上海将建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宁夏:校校都有心理咨询室。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中,人情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具有绝对的价值导向作用。而法治社会要求规范行事,显然这与人情社会相左。但人情与法治社会中的道德又有某些契合,若能发挥其积极性将会促进法制和道德的建设。通过对人情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对比,揭示出人情与规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情”是世俗语汇,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概念,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联接方式.人情构成了日常礼俗的精神基础,礼俗社会围绕着人情展开,人情成为了一种社会聚合的文化表象.人们在家庭与社会群体中处处以“人情“的方式建立互动关系.人情在日常礼俗中有日常性人情与仪式性人情的区别,在传统人情往来中有优先、互惠、贮备与增值、动态均衡,以及流转的原则.在当今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时代,人情在日常礼俗中出现断裂与畸变.相互关怀的温暖人情日益稀缺,而以金钱与利益为导向的“人情”却正在腐败着社会,失去了传统的文化聚合的表征意义.如何保持传统人情固有的优良善性,发挥它促进社会团结的特定功能,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3.
厚重的北京——这个厚重的城市集中了中国最好的摇滚乐手、最优秀的艺术家和最成功的商人。北京就像一个大杂院,兼收并蓄,无所不包,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他的位置,只是,不一定会很舒服。美艳的上海——小资的圣地,怀旧的天堂。上海就像白先勇笔下永远的尹雪艳,岁月只会增添她的风情,而从不带走她的美艳,哪怕世事变迭,她仍然颠倒众生、无比性感。家常的广州——一提到广州,让人想到的就是熙熙攘攘的人潮、茶楼与叉烧包,还有讨价还价的小贩……家常的广州就像一盅煲得正好的老火靓汤,滋补着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年轻的苏州——据说每年明…  相似文献   

14.
论人情交往的异化及其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人的人情世界中,人情交往的异化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而之所以形成此种状况,不能不说与中国人自古重人情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进一步探讨了人情交往的异化现象及其成因,并试图为当代中国社会寻求一条消解交往异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明代的人情小说反映明代社会生活的特点是题材真实,通过爱情、婚姻或描摹世态反映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这使人们看到明中后期经济发展后,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情小说也反映了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发生的变化,以及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的“世事”和“人情”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积累,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就能激发学生的欲望,进而运笔写作。但这些“世事”“人情”一般是原生态的,是具有特定的情境的,需要写作者进行艺术加工才能熠熠生辉。因此,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依境出言,学生才能下笔生花,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对家人不讲礼貌,不尊重父母和长辈。例如,在家不喊爸爸妈妈,不喊爷爷奶奶,只是随口“喂,喂”地叫唤;家人正在津津有味看电视,遇到他不喜欢的节目,也不征得大家同意,便自作主张,更换频道;父母累了,需要安静休息一会儿,他却把收录机开得震天响;父母身体不适时,不关心,不体贴,不知问寒问暖;有些孩子在家简直就像一位土皇帝一样,自己能干的丁点小事也要支使家人干。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情消费也开始发生嬗变,其意义似乎也从"神圣"向"世俗"跌落。笔者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在调查走访与相关文献资料借鉴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情消费的内涵价值及其嬗变,探讨了乡村人情消费回归本来意义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东北部,流传着极具地域特色的薅草锣鼓。它是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为配合生产劳动而用鼓和锣进行伴奏,融歌、舞、乐于一体,直接用于薅草的民间音乐形式。贵州薅草锣鼓是由喊号、演唱和锣鼓三部分内容构成的,特别是喊号和演唱部分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0.
上海永远是中国的话题城市,上海人永远是中国人的话题族群。不夸张地说,在上海以外的任何一张酒席饭桌上,拿上海和上海人来开涮都是司空见惯的。然而不管怎样,上海人历来部是你骂你的,我行我素,大家几十年如一日照样你来我往,生意照做,人情照交,就如同周立波与郭德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