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主角:林巧稚神奇咒语:我们不仅要解除病人身体的痛苦,更要解除他们心灵上的痛苦。行动故事:1.考场里救人林巧稚(1901-1983),出生在福建厦门鼓浪屿一个教师家庭。在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时,有次上手工编织课,老师夸奖她说:手很灵巧啊,当个大夫挺合适。”这句话对林巧稚触动很大,她下决心当个外科医生。1921年夏天,林巧稚到上海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考试时一名女生突然晕倒,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试卷去照顾病人。主考官被她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卷面的才华所感动,认为她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潜在素质,所以录取了她。2.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林…  相似文献   

2.
林巧稚1901年生于厦门鼓浪屿,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自幼性格倔强。她的童年,正是中国备受欺凌的年代。  相似文献   

3.
林巧稚1901年生于厦门鼓浪屿,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自幼性格倔强。她的童年,正是中国备受欺凌的年代。在她幼  相似文献   

4.
《小读者》2008,(8)
一批协和医学院的见习医师来妇产科实习,导师林巧稚要求每个人完成10例产妇分娩全过程的观察,并用英文写出完整的产程病案。学生们仔细观察和记录了分娩的全过程,林巧稚一份份看过后,只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批了"Good"(好),其余的全部退回重做。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一个女孩降生在福建省厦门市。她在这里平静地生活了20年,然后走出美丽的“海上花园”鼓浪屿,走向了上海,走向了北京,走向了世界。她成了举世闻名的医学家, 她的名字叫林巧稚。林巧稚5岁那年,母亲患了不治之症。弥留之际,母亲把全家人叫到跟前,用失神的目光扫  相似文献   

6.
耿法 《科技文萃》2005,(10):110-116
已经许久没有阅读一本好书时心灵深受冲击的那种感觉,没有边读边被泪水润湿眼眶的那份感动了.最近读到了新出版的长篇传记文学<林巧稚>,找回了这种久违的激动.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传记文学.20世纪中国无数的母亲都熟悉林巧稚大夫的名字.正如<林巧稚>一书封面介绍的文字:"她终身未婚,却拥有最丰盛的爱;她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她是东西方文化交融陶冶出的杰出女性;她是母亲和婴儿的守护神."使人感动和深思的不仅是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更有与林巧稚密不可分的协和精神.  相似文献   

7.
记得著名医学专家林巧稚说过这样一段话:"医生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看病人不是修理机器,医生不能做纯技术专家,不要凭医学报告下诊断开处方,而应到病人床边做面对面的工作,悉心观察,关心照顾病人。"我十分赞同医学专家林巧稚的见解,医生应到病人床边面对面地悉心观察,这样才是真正关注生命  相似文献   

8.
<正>人的一生,原来可以这样浓缩定格:因岁月久远而泛黄的帮病人缴费的单据,与她少年时代几乎全优的成绩单,静静陈列在一个小小的玻璃柜里。此外还有一生各个阶段的证件、证书,只是,没有结婚证。她是林巧稚(1901—1983),离开这个纷扰的世间已经32年了。羊年春节的鼓浪屿,游人如织。林巧稚纪念馆毓园,如一朵花儿,静美绽放在这个以钢琴、步行、故事等闻名的小岛上。而我也因为那尊美好的汉白  相似文献   

9.
高一英语必修四第一单元warming up中涉及让学生谈论六个有成就的女性:圣女贞德、伊丽莎白·佛赖伊、宋庆龄、林巧稚、简·古道尔、乔治·威廉斯。  相似文献   

10.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chencheng),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重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他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传记文学以其独特内质和鲜明倾向别树一帜 ,是正在努力倡导科技进步的当今社会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现象。该文对当代科学家传记文学创作进行了一番宏观扫描 ,并横向选取吴崇其的《林巧稚》和林洙的《困惑的大匠·梁思成》做了一番评析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本中的讲读课文,是人们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筛选的古今名篇或优秀时文,利用课前导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失为是实现德育的途径之一。如我在讲授语文第一册“写人”的选段(一)时,设计的导语是用提问式开头:“同学们,你们读过1983年5月21日《光明日报》,发表乐拓的《一张诊断书》文章吗?文章记叙的是我国著名的妇科专家林巧稚大夫。林巧稚大夫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可是在那人妖颠倒的年代里,她却只能坐在门诊室外为患者叫号。  相似文献   

13.
杨秋香 《教学随笔》2007,(11):17-18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著名儿科专家林巧稚小时候,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又问:“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不少同学答道:“是椭圆形的。”生物老师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他们带到山上去采集各种树叶。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那两个问题,这回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黄色的,还有紫色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瞭望塔     
事事关心 40位中华文化名人将“落户”世纪坛将安放在中华世纪坛三层环廊内的40尊中华文化名人包括:老子、孔子、司马迁、司马光、蔡元培、孙子、马寅初、管仲、邓稼先、张衡、沈括、徐霞客、李四光、贾思勰、李时珍、林巧稚、祖冲之、华罗  相似文献   

15.
小语第八册《一堂有趣的生物课》里有这样两句话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林巧稚回忆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16.
师者医心     
王建东 《班主任》2012,(2):57-57
近读《林巧稚传》,书上引用的一句话让我很受启发。这句话是一位名叫特鲁多的医生的墓志铭:“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翻译威中文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相似文献   

17.
吴非 《教师博览》2013,(1):13-13
<正>林巧稚原是厦门女子师范的学生,立志悬壶济世,1921年,她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上海的招生考试。考场上,有个女生突然晕倒在地,林巧稚立刻放下手上的笔,去救助那位不相识的女生,因而耽误了考试。从这份未完成的试卷上,协和医学院的考官看到了医者的精神,破格录取了她。事实证明,协和的选择是正确的,学生只有明确医生的  相似文献   

18.
小语第八册《一堂有趣的生物课》里有这样两句话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林巧稚回忆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19.
李连峰 《教育艺术》2007,(11):19-20
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小时候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是绿色的."林巧稚的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是椭圆形的."生物老师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他们带到山上去,采集各种树叶.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看到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女士的一句话:“我的文章写在病人身上。”当时心头不由地一热,这朴实的话语蕴含着林女士的多少向往、多少追求、多少欣慰!于是便想,我的文章也应该写在孩子身上。转眼间,教师生涯已经十多个年头,回顾那跌跌撞撞、深深浅浅的来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