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今天同学们的状态真好,一个个精神抖擞!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快乐的课堂!今天的学习任务是第24课《司马光》,下面先考考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生:司马光。师:你知道他姓什么吗?生:司马。师:这是个什么姓?生:复姓。  相似文献   

2.
<正>一、比较题目,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当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两篇课文,第一篇课文是什么?生:《狐假虎威》。师:它是一篇寓言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故事。第二篇课文是什么?生:《狐狸分奶酪》。师:这是一篇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3.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生:喜欢。师:为什么?生:因为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师:对,它会变,我也会变,你们想知道我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我是什么》。(板书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杨娜 《中小学电教》2011,(12):131-131
一、释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儿童和平条约。)师:“和平”是什么意思?生:没有战争。师:1986是什么年?生:国际和平年!师:你们还了解到什么?生:“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了《儿童和平条约》。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根据“飞翔的精灵”这个课题请大家猜测一下,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 生:研究鸟。 生:研究飞的动物。  相似文献   

6.
因字施教培养能力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看课题,想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生:写景。师:写的是哪里?那里怎么样啊?生:写的是小兴安岭,那里很美丽。师:想不想知道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是什么样的?下面请大家听老...  相似文献   

7.
一感知“矛”“盾”,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看了一个动画片,知道讲的是什么故事吗?生:《矛和盾》。生:不对,是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师:很好!故事中提到了两种兵器,知道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8.
曲英霞 《成才之路》2010,(23):50-51
一、出现问题 一位老师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师:你们到过草原吗?生:没有。师:我也没有到过草原。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狼牙山五壮士》写字课。学习目标:我能把12个生字写正确、规范并且有一定的速度。预设导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写字大本营,你们高兴吗?齐读课题。我们写字大本营的121号是——(生齐:书写规范汉字,争做金笔少年。)师:写字课我们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呢?(生确立目标)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梳理出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生齐读)  相似文献   

10.
沈芳 《江苏教育》2022,(17):79-80
<正>在音乐课中,为进行有效导入,笔者总结了如下三种导入方式。1.开门见山式导入。开门见山意指直截了当、直奔主题,开门见山式导入的优点在于用时较短、目标清晰。如教学人教版《音乐》四上《小螺号》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师: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生:海螺声。师:好,那我们就来模仿海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课前活动:师生共唱歌曲《小红帽》。一、结合歌曲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唱了一首歌——《小红帽》。知道吗?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从现在开始”。(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游戏识字师:课前,小朋友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读给大家听?(指5名同学)其他小朋友端好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中部有谁?(生接读课文)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寓言,你还记得这些寓言的题目吗?生:记得。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等。师:说得很好。请想一想:寓言是什么意思?则是什么词?生:寓言就是假托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小文章。生:寓是寄托、假托的意思。生:则是表示量的词。师:同学们答得很好。这节课我请同学们先看一幅图片。(出示投影:一个汗流满面的人正在一棵一棵地拔禾苗。)谁来说说图片的内容?生:一个人正在干活。生:一个人往高拔禾苗。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评:投影放图片,有…  相似文献   

13.
朱菊 《江西教育》2007,(7):18-18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导入设计】 师:小朋友,今天我带了一些实物图片,想看吗? 生:想。 师:待会儿,你们看到什么图片,就大声地说出它的名称,好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一、联系旧知,情境导入(师课前板书:24.火烧云)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还记得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火烧云写清楚的吗?生:课文是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来写的。师:说得真好!(师板贴:颜色、形状)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火烧云的颜色,你会说——生:五颜六色。生:五彩缤纷。生:五光十色。  相似文献   

15.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把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沉入水中,再往上提,直提出水面,看看有什么发现。   一、谈话导入,共商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捞铁牛》一课。第一段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话是什么 ?   (学生回答后,齐读:“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想进一步知道些什么呢 ?   生:和尚是怎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的 ?   生:他为什么要这样捞 ?   师:好,我们就来探究这两个问题。老师有一个要求,学完这一课,同学们回去后要把这…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实录(执教:闫学)一、课前导入,从《呼兰河传》中悟情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那就是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园子》。对于萧红,同学们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还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过她的一篇文章——生:《火烧云》。师:是的,《火烧云》跟《祖父的园子》都节选自萧红的同一部长篇小说,你知道是什么吗?生:《呼兰河传》。师:对,就是《呼兰河传》。呼兰河是萧红的故乡,  相似文献   

17.
教学案例:布一次校级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春笋》一课。下面是这位教师的课常导入部分:师:小朋友们,令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想认识它吗?生(齐声响亮地同答):想!(师出示春笋宴物,让学生观察,学生删察较多的足春笋的外形)师:春笋是什么样子的?生1:春笋是褐色的,身上穿了一层又一层衣服。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导入朴实,整体感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儿来学习朱自清先生触景生情的散文佳作——《匆匆》。看老师写课题。“匆”是“勿”加点,千万不要因为急急忙忙,把这个点给忘记了。齐读课题。(生读课题)师:平时,咱们可以说什么匆匆啊?生:脚步匆匆、时间匆匆、行色匆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师:这么多的匆匆,它用在时间上,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生: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地流逝。  相似文献   

19.
(课前PPT播放47张民间剪纸作品,配《山东小曲》音乐)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童谣《外婆桥》。谁来读读? 生:(感情朗读)“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又有圆子又有糕。” 师:读着读着。仿佛外婆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是一位怎样的外婆? 生: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20.
<正>板块一:情境导入,吟诵中感知古诗大意(课前板贴跟黑板一样大的一幅课文插图)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夜宿山寺》,学会了读古诗想象画面的本领,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谁来读读诗题?看!这就是《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