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当前的文艺现实呼唤一种历史诗学。论文通过对历史诗学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流变、理论坐标和问题序列的简要阐述,说明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推动历史诗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这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已有文学研究的适度扩容,也可以为当前的文化研究注入更多的“历史性”内容。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文学“彼得堡-莫斯科”题材是俄罗斯思想有关“现代性”思索的重要载体,是审美把握这两座城市文化编码的重要途径。它以鲜明的“俄罗斯化”特征,艺术地折射了300年来俄罗斯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关民族性与现代性、信仰与理性、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徘徊与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五四”为起点的文学发展趋势,着重从几个方面论述文学作品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化与诗学丛书》之一种,李春青先生的《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一书,通过一个典型的学术个案,在文艺学学科近年来力倡的“文化诗学”,在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两方面作出了具体的演示。  相似文献   

5.
作为五四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五四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翻译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五四文学翻译思考研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中国文学流变与外国文学的深层联系,即外国文学的哪些因素被中国作家所择取,如何择取、变异及中国化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特征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以什么为参照与样板而形成的,即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新传统之原型及其最初的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以来,荒野以一种心态的方式存在,或者说荒野是作为一个具体现象在自我内心的反映,作家们关注的实质是人类的心灵,强调自然与人合一的理想关系。20世纪后半叶,随着美国环境运动的兴起,美国荒野文学更多地关注"公众声音",荒野文学作家多为荒野实践者或环境运动参与者,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文学和行动来影响真实生活中的读者。纵观20世纪,美国荒野文学的诗学经历了一个由内部审视转向外部关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学历史的叙述离不开文学史观的导引,而现代中国文学史现却伴随着时代社会的沧桑演进而屡屡嬗变,一直处于变动的状态之中.文章借助于程凯华等人主编的<中国斯文学史>的解读,认为该史著提出的"中国新文学史"观具有理论的普适性和操作的可行性,其书写观念的背后隐含着一种新的文学史观的拓展和创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时代要求人们高素质的视角出发 ,论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和《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 ,以及新世纪版历史教科书对于课程标准的实验意义 ,以利于广大教师了解其中原由 ,更加出色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一、由“快乐足球”想到历史学习 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同行,多年来一直为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而苦恼。此时,我想到了米卢。是他给中国足球带来一种新的精神,一种新的气息,用米卢自己的话,那就是“足球应该享受快乐”。这一“快乐哲学”确实成功地引导中国的足球运动员走出了计较输赢、患得患失的怪圈,从玩味足球智慧里寻得快乐,学会了把足球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学史的写作既要具有地方观念,又要具有全国的眼光和现代文化精神.只有如此,才能营造地域文学史的写作体验语境和想象氛围,建立独有的地域文学史的写作策略,从而超越庸俗社会学观念,突破形式主义束缚,创造一种既有清醒的历史意识又有独特的审美个性的"文化诗学".在这种意义上看,李建平等著的<广西文学50年>(漓江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正是一部有着鲜明的历史意识和个性色彩的文学史著作.该书以民族性、现代性、当代性作为理论视角考察广西文学在新中国五十余年各个时期发展状况和历史轨迹,用一种整体关照精神整合广西五十年文学现象、文学思潮、作家作品,从而实现对广西当代文学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的全面深刻地把握,充分体现了文学史写作的历史意识、生态场域和审美阐释的完美合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诗诗体建设,“重建诗体”中“重建”二字并不确切,容易引起误解,新诗诗体建设不是古体诗的再现,也不是现有诗体推倒重来,目前尚提不出一个理想方案,不必在这方面去限制诗人,应在实践中自然形成或形不成。新诗应建立常规诗体,强化诗人的诗体意识及文体意识,通过改良方式来重建新诗。要重构一种历史诗学,据此讨论诗学文类内部现代化运动的复杂关系,重建“歌”与“诗”的关系建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诗诗体建设,“重建诗体”中“重建”二字并不确切,容易引起误解,新诗诗体建设不是古体诗的再现,也不是现有诗体推倒重来,目前尚提不出一个理想方案,不必在这方面去限制诗人,应在实践中自然形成或形不成。新诗应建立常规诗体,强化诗人的诗体意识及文体意识,通过改良方式来重建新诗。要重构一种历史诗学,据此讨论诗学文类内部现代化运动的复杂关系,重建“歌”与“诗”的关系建构。  相似文献   

13.
借鉴与继承中西方诗歌文体是中国现代诗歌文体衍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借鉴、学习西方现代诗歌文体,将西方诗歌文体进行横的移植,自由诗体、十四行体、楼梯体诗歌被移植到中国来生根结果;二是是中、西方诗歌文体的融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诗歌文体,现代小诗体、现代格律诗体都是中西方诗歌文体融合的产物;三继承中国传统诗歌文体,从中汲取有益的成份,民歌体、格律体诗歌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百年中国新诗诗体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中国新诗发生之中寻找到深层的答案。新诗的发生,把旧诗推向对立面,造成百年旧体诗创作始终没有得到公正评价.造成百年诗体建设的偏狭;发生期新诗在体式上的特征就是“自由”,造成百年自由诗体的强势地位,制约着其他诗体的发展,始终没有形成定型或准定型诗体;新诗发生期对外在格律形式的轻率否定.成为一种定势思维,制约着新诗格律的探索,百年中国走过了一条新诗自由化把律化推向边缘的诗体建构道路。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代的先锋诗歌重视诗体现代性的探索。其诗体建设的理论主要是历史意识、叙事意识和语言意识等,从而促使新诗的写作动机、写作姿态、写作策略和写作风格发生深刻变化。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诗体实验性的尝试,如走向宣叙调性、走向反讽文本、走向语感诗体、走向叙事形态等。这种理论和创作上的诗体探索,同先锋诗人在特定年代里寻求新的写作精神有关,它的意义就是新诗创作由共名走向无名,把新诗写作建立在一种更为独立、沉潜的"个人"的基石之上。  相似文献   

16.
鲁迅深谙古体诗优良传统 ,对于新诗———新世纪中国汉语诗歌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小说追求率真、执着的人物性格,注重营造单纯而富于情绪化的意境, 描摹自然与民情交融的风俗画,从而表现出了独特的诗化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的电子主体性、文学新样式与诗性自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学要获得新的发展,首先应重视和强调它的主体性,在没有控制系统的全开放的情况下写作,如果停留于主观渲泄、自说自话,或把电子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割裂、对立起来,是不利于网络学发展的,其次,寻找新形式是网络学区别于传统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志于网络学创作的人应加强形式方面的探讨;另外,仅仅是“写”还不能产生学,网络学要成为学,还必须充分重视诗性和加强诗性自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传统诗歌史上诗歌文体的自由化和格律化运动,以及新诗史上诗歌形式的自由化与格律化问题的产生及其发展两方面,总结诗歌文体发展的自由化与格律化之辨证关系,并提出了新诗的未来格律文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废名运用"唐人绝句"的方式来写小说,把诗和小说有机地结合,创造了最富于个人特色的独特的诗化小说体式.他的小说采用诗意化的结构方式,以诗的手段抒情造境,创造了纯真美好的人物,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