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思型教师是指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和批判的态度不断分析、反思教育现象,及时调整自己,创造教育新经验,提出教育新思想的教师。目前中小学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反思的情感——人格素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及教学自我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倡导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实践中,我们通常要求参与反思的教师要用尽可能详尽的文字将其反思的结果表述出来。文本化的教育反思,不仅便于更好地交流,而且有利于教师的反思工作做得更有效。那么,教师如何根据反思的不同形式(即前反思、中反思和后反思)将自己的反思结果文本化呢?本文拟就对五种常见的方式及其撰写要求做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实践反思模式是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的基本模式”,自2003年起,我校数学组要求每位教师写教学反思日记,并定期进行交流研讨,营造出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促使每位教师站在科学的现代教育理论高度,用新的教育理念、超前意识去反思,改进教学实践,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本文就是笔者参与交流的一篇反思日记。  相似文献   

4.
高红珊 《青海教育》2013,(11):25-26
教师是教育的支柱,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水平的高低。本文通过提出教育反思的含义、教育反思的特点和教育反思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意义,来探讨教育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巍 《学前教育》2006,(5):16-17
反思型教师培养是当前国际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在对教师“如何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教育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要想使教师自身的行为真正适宜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必需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以检验指导行为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是否先进,是否科学,因此,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成为该园“十五”期间的研究重点。下面的这组文章即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五幼老师们的反思能力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6.
教育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职业生活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当代美国学萧恩把教师定义为“反思性实践”。因此,教育反思记录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是一笔巨大财富。目前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有写教学反思记录的习惯。然而,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育反思的重要性,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从一面失去了第一手感性材料,这是教学、教研资源的一大浪费。我们应该认识教育反思的重要性,写好教育反思记录,这里笔结合自己教育反思写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实践反思是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捕捉教育教学经验的意义重建过程,是准教师或新手教师成长为一个熟练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教育实习中需要我们通过教学反思日记、教育叙事、档案袋记录等渠道去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8.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把教师培养成反思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化的最好切入点。本文借鉴国内外教师教育的研究成果,构建了职前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即“全程——协作——互动——反思”教师教育模式,从师范生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创设方面,提出了培养师范生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对策和建议,对于职前教师教育培养反思型教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反思型教师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国坤 《教育探索》2005,(5):115-116
反思型教师教育是备受推崇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反思型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教师的批评性反思能力,内容主要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教育叙事、反思日记和集体观摩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越经验:在自我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达  刘捷 《教育学报》2005,1(4):65-70
教师教育变革的真正意义存在于日常教育生活之中,而提倡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强调的实践品格。教师自我反思具有特定的内容和时限,需要教师们通过教育叙事、反思日记、反思随笔、理论学习、微型教学、相互观摩、对话研讨、建立档案等方式,来逼近教育实践,超越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教学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