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情态是当代西方语言学各领域的关注热点。传统语义学讨论了情态的基本定义、类型和表达形式等问题。语言类型学在跨语言的框架下概括情态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情态的语法化过程。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话语分析聚焦于情态在语篇中的人际交互功能。认知语言学采用"力动态"和"力争控制"理论诠释情态语义。语用学从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等角度探讨情态的语用功能,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情态话语的理解。本文回顾并梳理了情态在以上领域的代表性研究,以期对汉语情态和英语情态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情态研究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新视角,"必须"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态动词,探究其情态特征可以从情态意义、情态目标角度出发,并以"必须"为切入点研究"必须A才B"句式的情态特点,"才B"分句中情态动词的出现情况也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高频实义词、第一人称代词"we"以及情态动词等典型词汇应用的角度切入,并与美国国情咨文进行对照,分析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及其文本效果,即英译文本所塑造的关于说话主体的看法或印象。研究表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中,高频实义词和we的应用成功描写了中国政府奋发图强、脚踏实地和积极有为等特征。我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所塑造的关于中国政府的上述印象是译者翻译策略与方法应用和中国政府的作为等因素影响的产物;《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应当尽量少用高量值情态动词和无主句,以缩短中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4.
周亚琳 《文教资料》2009,(21):42-44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即通过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典诗词中专有名词的翻译.一方面通过关联理论的分析揭示一些译者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专有名词英译的语用学分析检验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很多专家学者对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作过研究,其研究证明了关联理论在翻译中应用的可行性,但是在如何应用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从汉语古诗词中的专有名词的英译入手,研究关联理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话语标记语"然后"及其英译"then"的语用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语用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例分析话语标记语“然后”及其英译“then”在话语中的两大主要语用功能:一、话语结构功能,即继续话题功能和转换话题功能;二、信息功能,即省略信息功能和询问更多信息功能。  相似文献   

6.
多产诗人杜甫的诗歌是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人们从多方面对杜诗的英译进行研究,而把关联理论用于其研究的人很少。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杜甫山水诗的英译进行举隅探究,旨在促进语言理论发展,探索诗歌英译鉴赏新路子,提高翻译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将来时"是观察时制范畴与情态范畴语义互动的窗口。类型学研究中对将来时核心功能的认识存在着从"表达纯粹时间指示概念"到"表达情态意义"的理论转向。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研究证明将来时是一个时制意义与情态意义交叉的语义混合体;第三阶段的研究则对这一语义混合体的内涵进行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基于以上理论梳理,总结了汉语将来时研究的成果与问题,并从汉语语料的语义分析和量化分析相结合以及区分不同语体对将来时语义影响的角度,提出进一步研究将来时核心功能的思路,为细致探讨时制与情态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软新闻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实例对软新闻的英译进行分析,论证了关联理论在软新闻英译中具有独到的解释力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伟大的诗人。人们已从多方面对伟人的诗词英译进行研究,但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其研究尚为空白。作者拟应用该理论对毛泽东诗词英译进行对比研究,从崭新的角度分析论证,旨在提高诗词评价和翻译的质量,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会"是一个典型的多义情态动词,其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我们从情态角度可以把"会"的意义分为三类:一是认识情态"盖然";二是道义情态"承诺",三是能动情态"本领",并且它们在时、人称、能否跟静态/动态动词、副词、复句等多个角度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du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Educational policies for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provid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educational programs, as wel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regions.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美学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然而,20世纪以来的“百年美学”却是西方美学体系直接影响下的产物。作为一种知识背景、学术资源,西方美学对建构20世纪中国美学确实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体验方式。一味地用西方美学的逻辑与体系来套用中国美学,而忽视中国古典美学自身的特点,必然会丧失其独特魁力。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必须以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为学术基点,有选择地利用西方的学术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的声音符号系统,它的发音方式分为肺部气流音和非肺部气流音。有些学者认为汉语里没有非肺部气流音,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事实证明,汉语里的“咂”音是吸气音。虽然英语里的非肺部气流音tsk和其它音素组合受到限制,但现实生活中的声音信号click运用广泛。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什么呢?顾名思义,一个是“言”,一个就是“文”.文言文教学能不能体现出它应该有的内涵?体现它本身的教学规律?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文”和“言”怎样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经验与知识、经验与言语经验、言语实践与语文课程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明确了语文(实践)是什么,提出了语文课程要以“经验”为主位的论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词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体”包含着“体裁”、“体制”、“风格”等多种含义。词学领域使用“体”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纷繁芜杂,这对于我们阅读词论词话有消极影响。因此,梳理“体”的内涵,有助于我们研究词论词话著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理性和智慧的积淀,对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而且能够有所作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科学把握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现实境遇,用辩证扬弃的态度进行综合创新,其意义和价值是多维的。  相似文献   

18.
“草马”的“草”为何指家禽、家畜的“雌性”?曾良先生认为是“草”通“槽”。本文以为“草”指雌性,是由于“草”在性质、特征上,与“雌性”有诸多相似的缘故,它源于词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19.
名字,是人的一个代码,是说明"我"与"你"是不同个体的一个名称,是一个符号,是一个标签。名字是人在出生后被赋予的,即"取名字",因此,名字本身与"我"这个个体的命运是没有关系的,但是由于名字中存在着许多暗示,人们会将名字与"我"的时代、家乡、环境、出生、成长、前途乃至命运联系在一起。文章主要对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取名字"中暗示的部分进行回顾和梳理,分析中国人"取名字"的变化,正确和理性地看待名字的作用,遏制通过名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唯心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四字格"角度论述了成语的基本性质,梳理了其基本类型,并指出了人们在运用成语时应注意一些细节,旨在规范"四字格"成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