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丽梅 《贵州教育》2010,(12):44-45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贵州大方的漆工艺久负盛名,与茅台酒、玉屏箫笛并称贵州“三宝”。清道光年间因进京入贡盛极一时,古老的大方城内几乎家家都会制作漆器,享有“漆城”盛誉。这一传统工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之“快餐文化”的影响,现代学生对传统的漆工艺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审美与喜爱。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厦门)漆画展中部分高校师生作品分析,探讨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漆画教学的现状及水平,并且提出建立漆画教学新秩序,确立"画在漆先,艺在技先"的教学观念,指出只有将"漆"与"画"统一、"技"与"艺"融合,才能创作出既不失"漆"的独特魅力又具精神内涵的漆画作品。  相似文献   

3.
《音乐世界》2013,(1):12-12
先艺 在2012年年初,先艺与男朋友的合照就被曝光在网上,并且还曝光了他的身份,是个传教士。这一则消息公布后,立刻在网上掀起了一阵热议。不过先艺并没有逃避,而是大方承认了这个恋情也让人大感意外,大家纷纷为她祝福应援。  相似文献   

4.
漆器和漆艺最早产生在中国,远自汉代开始向外输送,并代代相传,不绝于迹,构成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然而,有关中国漆器,漆艺的文献记录和研究相当匮乏,有关漆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关系也注意不够,本文通过搜索考古和中外文献资料,着力对中国古代漆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表现作些勾勒,以显示中国古代的漆和漆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福州漆艺源远流长,从宏观上说,它的发展基本和我国中原地区的发展情况是一致的。根据典籍与墓葬发掘,可以说福州漆器成熟于宋代。  相似文献   

6.
林晨 《海南教育》2014,(10):23-24
从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到楚秦汉漆文化的繁荣,再到明清漆艺的千变万化,中国漆艺走过了7000年辉煌灿烂的历程。中国古代的漆工艺水平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古代,漆艺是同社会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众多的生活用具由于得到漆的霖涂和描绘,在实用的功能之外,又平添了一份审美的意味。  相似文献   

7.
水性聚氨酯涂料贮存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树脂工业化生产工艺的角度,探讨了分散设备、分散温度、熟化时间等因素对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和原漆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水性聚氨酯涂料的配漆工艺和涂料配方组分的研究,全面分析了涂料生产过程中剪切分散的速度与时间、涂料配方组分中成膜助剂与增稠剂等因素对涂料贮存稳定性与漆膜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制备优异贮存稳定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树脂生产工艺、配漆工艺及配方组分的优化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8.
秦公卓(名秦连),1956年出生,号公卓,大方斋主人等,职业画家。一九五四年出生于通州。从艺三十余年,曾师从周殿侯、何海霞、康殷、许林村、何涵宇、高士尊诸先生。艺域涉及书法、篆刻、花鸟、山水画,同时对相关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研究上,如文字学考证、文物鉴定、诗词等皆有一定造诣。现为荣宝斋精品画廊画家、白孔雀艺术世界画廊画家、北京东方书画研究会会员等。  相似文献   

9.
郑鑫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5):136-139
福州漆艺有一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制作体系,其中许多工艺技术例如器型工艺、彩髹手段、装饰技法、推光技术仍然代表着当今世界漆艺的最高水平,它是历代漆艺家辛勤劳动的成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总结和整理这些经典技艺,对于传统优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东部地区优秀而古老的集木雕、髹漆、妆金于一体的民间手工艺--宁波朱金漆木雕,在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方针的指引下,进行旅游产业和家具陈设业的开发,实现凤凰涅槃,将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  相似文献   

11.
漆器艺术是一门比汉字更为古老的传统艺术文化。战国时期漆器在中国漆器史上是个大发展和极其繁荣的时代。战国时期的漆器以楚国的最为著名。楚漆器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应用与艺术趣味的完美结合。本文从楚漆器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自然环境和楚风浓郁的人文环境入手,从漆器的主要纹饰及其发生机制、器物造型、装饰手法、色彩的运用等方面展开,深入而全面地阐释楚漆器的纹饰的形成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2.
汉代漆器纹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漆器在中国古代漆艺史中占据着最辉煌重要的位置,艺术魅力独特。本论文着重从纹样题材、组合形式、装饰风格等方面对汉代漆器纹样进行梳理、归纳,试图展现汉代漆器纹样的概貌。  相似文献   

13.
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但是传统手工工匠的行业知识同样不能忽略。北京脱胎漆艺就是这样一个个案。这种工艺知识在清宫造办处油漆作档案中,与其他漆艺一同被记载;民国时期在北京民间的油漆局得到传承;油漆工匠在工程空闲时用它调节行业生活、补给生活。从传统手工工匠的行业知识系统和行业民俗文化两方面考察这个个案,对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文化建设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利用“薄料”色髹技法可以制造色彩光泽度较高的脱胎漆器工艺品,改变了传统脱胎漆器采用大漆原料导致色彩暗沉,仅有红、黑两种主色的情况。本文采用金箔、银箔、铜箔和广油研磨得到色泥,将色泥和透明漆、大漆等进行调和制备“薄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薄料”成膜化学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对“薄料”彩髹样品的界面厚度和银泥、银色“薄料”表面形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细小的金属箔片对“薄料”的干燥成膜的化学结构没有影响;“薄料”平均厚度在7~30 μm左右,研磨的银泥中银箔片粒径为10 μm,且在银色“薄料”中,银箔主要起镜面反射作用,可以使得脱胎漆器的光泽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西方人称瓷器为“China”,称漆器为“Japan”.即西方人以瓷器称“中国”,以“漆器”称日本.漆器、瓷器同根同源,为何西方人把漆器“送给”了日本,初听之下深为气愤,仔细琢磨之后,发现了问题.中国人对瓷器的喜爱,与日本人对漆器的喜爱是相同的.中国人在生活中多么的喜爱瓷器,日本人在生活中就多么的喜爱漆器.漆器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广为使用,漆器的在日本的“生活化”为本文分析的重点.通过对日本漆器“生活化”的探究,指出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分析其对对中国漆器民族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章简要分析了漆器的发展进程,从生活到使用、直至艺术审美的高度阐述了中国漆器在东方艺术上的独特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南海Ⅰ号"试发掘中出水了一批漆器残片.漆器作为生活中的实用器,在宋代的使用与瓷器一样十分普遍,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的漆器也作为海洋贸易的主要货物销往海外.由此可以预见"南海Ⅰ号"沉船中存有一定数量漆器文物的可能性极大,为了研究海洋环境出水漆器的保护技术,以该批漆片作为实验研究材料,分别采用不同加固技术,选取部分残片进行了几种加固方法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对农村人力资源和学习资源都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以贵州省大方县黄泥塘镇中心小学的远程教育中心作为基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走访了解,从该中心的软件、硬件、专业技术培训和创业指导应用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远程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先秦楚漆器艺术形态以其飞扬灵动、神秘怪诞和抽象构成的审美风格为世人所瞩目。基于楚国的自然宗教特征,楚漆器艺术中自然形象与审美意义的联系通过象征的方式而产生。根据黑格尔艺术象征观点,艺术中形象与意义是统一与对立的辩证动态过程,由此而产生了象征、古典与浪漫的艺术类型划分,中国楚漆器艺术就属于象征艺术中的典型。黑格尔针对东方艺术提出的艺术象征论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先秦楚漆器艺术形态中感性形象与普遍意义的具体表现和内在联系。其中,神秘、怪诞的自然意象的拼凑与组合都是楚人基于幻想的审美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